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5日 22:33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24年创立生物学系至解放初期院系调整生物学系创立初期,只设立生物学一个专业,招生人数很少,但在中山大学已具重要地位。一批知名学者,如费鸿年、陈焕镛、罗宗洛、辛树帜、朱冼、张作人、董爽秋、任国荣、吴印禅、戴辛皆、于志忱教授等曾在此执教。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广西、云南、广东罗定、连县等地办学。第二阶段:院系调整至“文革”结束1952年经院系调整,生物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设立了动物学和植物学专业,并相应设立动物学、植物学教研室。1954年又成立了植物生理、动物生理、达尔文主义和遗传学、昆虫学、生化、微生物等教研室;中国科学院院士蒲蛰龙教授领导昆虫生态学研究室。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和科研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第三阶段: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至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在此期间,生命科学获得了新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得到了全面恢复并不断发展。生物学系设立生物化学、昆虫学、植物学、动物学四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同年招收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昆虫生态室扩充为昆虫研究所,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昆虫学也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第四阶段:1991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至今学院早期以分类学、系统学、生态学等学科为基础,进而逐渐发展了生理学、微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室规模、实验仪器设备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类学院前列,已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基础条件优越、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