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问答 留学

东华理工学院相关院系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6日 00:48

2024年【出国留学】申请条件/费用/专业咨询 >>

留学院校申请条件是什么?留学费用是多少?学校留学专业都有哪些?

点击咨询

学校隶属关系: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 电话:0794-8258299

学校所在地:江西省抚州市环城西路14号 传真:0794-8258828

邮政编码:344000 网址:http://

东华理工学院的前身是华东地质学院,2002年4月更名为现名。学院现含地学类专业的院系有地球科学系、探测与信息技术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测量系。

地球科学系

一、专业设置

东华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向)和地球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和网络信息管理与多媒体技术高职专业。其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点、江西省品牌专业。具有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学位授予权、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同等学历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正在申报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为江西省重点学科和核工业重点学科。

二、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地球科学系现有教师39人,其中教授12人(含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4人、讲师8人、助教5人,已获博士学位者8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 8人,已获硕士学位者8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者 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现任系主任郭福生,系党总支书记余修日。

全系师资结构合理,并有一批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其中长江学者一人,享受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者各一人。学术梯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教学和科研气氛浓厚,注意培养和发挥学术群体效应,使本系学科建设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三、人才培养

本系现有在校学生320人,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系风、学风,在学习及各类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面向国防科工委和全国各省市,遍及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众多行业。2002年毕业生供需比为1∶3,就业率100%。2001届毕业生中有11人(20%)分别考入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7~2001年,本系招收硕士研究生38人,培养硕士生26人,先后有15人经继续深造而获得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与其他院校联合培养博士4人。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地球科学系在我院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46年的建设与发展,已为我国培养了6000余名地学工作者,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中一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如今已经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单位的主要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承担着国际合作、国家或省部级科研课题,走在学科发展的前缘。

本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在资源勘查工程、资源信息管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特色,为顺利通过1996年国家教委、核工业总公司对本院的教学评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教书育人,是本系发展的宗旨。46年的建设与发展,造就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热爱教育事业和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拥有一批设施齐全、设备一流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本科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办学条件,为确保教学质量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五、学科建设

本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为江西省和核工业重点学科。拥有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核设施数字工程中心、“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中心、现代分析测试中心、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多个机构和实验室。

本系以资源勘查、资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地球化学与环境为主干学科方向,并向遥感、地理信息和城乡建设与规划方向拓展。2001年被江西省教委授予全省高校“九五”期间重点学科称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2001年通过了江西省教委“九五”重点学科验收,地质工程专被批准为“十五”重点建设学科。

六、实验室建设

核设施数字工程中心、“3S”中心、现代分析测试中心为学院特色实验室,设备总计投资1200余万元。其中电子探针、质谱仪是国际最先进的分析测试设备之一,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硬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亦为国际之主流产品。

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九五”以来承担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家“973”、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教育厅的地质类科研项目16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在核资源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本系专家学者和青年骨干教师先后赴美国、俄罗斯、日本等近十个国家讲学、进修、访问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同时也邀请了多位国内外专家来我院讲学、观摩和指导,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应用中心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在铀资源信息和区域评价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

九、出版机构及出版物

学院定期出版刊物有《华东地质学院学报》、《地质高教研究》,近年来发表高质量论文110余篇,专著4部。

探测与信息技术系

一、专业设置

探测与信息技术系现有勘查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本科专业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核技术应用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二、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全系在册教职工15人,师资结构较为合理,其中绝大多数为中青年教师,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占全系教职工的 73%;教师中具硕士以上学位者10人,占全系教职工的67%;其中4人为博士(后),2人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该系正与中科院、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生多名。同时,积极促进了传统的地球物理学科内涵的更新改造,在此基础上该传统专业已发展成 2个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从而为该学科的长远建设与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学科群的集团优势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人才培养

探测与信息技术系现在校本科生近300人,硕士研究生10余人,学生就业形势良好,连续几年一次性就业率为100%。分配去向主要为全国各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建筑、勘察、能源、环境、水利、交通等设计部门或研究院所。其中突出人才有现任美国劳雷公司总裁的82级本科生方励等。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经过40多年的建设,探测与信息技术系形成了一支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的具有核特色学术思想的高层次的学术队伍,曾经培训了数名国际原子能机构委派的访问学者;该系教师在注重地球物理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理论与生产相结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许多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在教学、科研、生产中建立起来的γ场理论是本院核地球物理学科最重要的学术特色,这些理论已被生产单位广泛采用,大大促进了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五、学科建设

探测与信息技术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江西省高校和国防科工委的重点建设学科。勘查技术与工程是江西省的品牌专业。

六、实验室建设

探测与信息技术系现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尖端教学仪器设备和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

核探测技术实验室在保证教学实验的同时积极向其他领域扩展。开发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源激发的测定人发等有机介质中微量元素含量的X射线荧光方法,根据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建立了建筑构件的放射性无损检测方法;研制开发出了新型的大气微氡测量新技术,对我国环境氡测量的研究将产生积极作用。

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九五”以来,承担了各类科研课题2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6项,横向8项,科研总经费140多万元,项目均按时完成,其中有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省(部)级奖。目前该系承担的科研项目有5项。

本系在40多年的教学、科研、生产中建立起来的γ场理论是本院核地球物理学科方向最重要的学术特色,这些理论已广泛被生产单位采用或用于指导生产。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以本院建立的γ场理论为指导,由老教授卢存恒负责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刻度航空放射性测量仪的六角模型,不仅经济有效,而且使刻度方法产生了质的飞跃。建立的u函数,更能方便、简洁地描述不同空间的γ场特征,“航空γ场研究”成果获核工业部级二等奖;对江西区域重力场的系统研究,指导了江西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部署,该项成果获2000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江南古陆区域重磁场的研究,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铀成矿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该项成果获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如Po-218法、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广泛应用于铀矿资源、地下水及油气资源勘查。多年来这一方面的研究均保持国内的领先地位。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本系特别注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1996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先后赴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等近20个国家进修、培训、访问和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同时,邀请了多名国内外专家、教授来我院讲学。

九、出版机构与出版物

教材建设是本系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1996年来已出版的专业教材有: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原子能出版社,1997);②《浅层地震勘探》(地质出版社,2002);③《核环境学基础》(原子能出版社,1999);④《电法勘探新进展》(地质出版社,1996);⑤《场论》(地质出版社,1996)。正在出版的教材有:核地球物理勘查。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一、专业设置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现设有1个专科专业、4个本科专业和2个硕士研究生专业(表1)。

表1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各层次专业设置情况

二、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全系共有教师48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6人。一支由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以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为主体,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已经形成。学术梯队以中青年(36~45岁)教师为主体,精力充沛,学术思想活跃,注重培养和发挥学术群体效应,为本学科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人才培养

本科生在校人数860人。1997~2001年期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8名,已毕业高质量硕士研究生17名。与其他高等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生3名(水文地球化学、岩土工程、水文地质数值法方向各1名)。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由单一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发展成为水文学与水资源、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多学科专业,其主体专业相互配套,相互依托,体现了本系的优势。其特色:一是新增地质工程硕士授予点,并已与中科院、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生多名(已毕业4名),同时,积极促进了传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科内涵的更新改造,在此基础上该传统专业已发展成四个本科专业(水文学与水资源、环境工程、给水与排水工程、土木工程),从而为该学科的长远建设与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学科群的集团优势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该系水文地球化学在全国一直独树一帜,并有较大的国际影响;二是在国际地学界有一定的影响,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科点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同位素水文学亚太地区培训中心,“十五”期间已连续举办了两期IAEA国际培训班,并在两个较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本学科带头人担任项目总协调人。

五、学科建设

建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与国防科工委共建学科2个。拥有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IAEA亚太地区热水同位素数据中心和中低温地下热水国际培训中心、地下水模拟中心、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甲级)等机构及多个专业实验室。

本学科是一个以水文地球化学、水资源与环境、废物处置、地下水的计算机模拟、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与工程为主干学科方向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承担了为核工业和江西省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地质工程高级技术人才的任务,多年来承担并完成多项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为国民经济建设及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1996年8月被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授予全省高校“九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称号。

六、实验室建设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本学科点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目前实验室面积达 3124 m2,大型设备305 台件,设备投资483 万元。为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学院本学科点还拨出专项经费来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创建地浸工艺实验室;②新建环境工程实验室;③新建水力学实验室。

新建与完善了教学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从而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习和参加实际工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九五”期间,承担科研课题总共55项,其中国际合作5项,国家级1项,省部级24项,横向 25项,科研经费总计522.4万元,副高以上人员均科研经费2.80万元/年。

1)成果通过部级鉴定8项,国际先进、达国内领先水平2项,国内先进、部级领先水平6项。

2)成果转化的部级科研项目5项,生产单位采纳获经济效益的成果6项。

3)获奖项目共计6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4)发表有价值学术论文共98篇,其中11篇被国际三大检索刊物(SCI、EI和ISTP)收录,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53篇。

5)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教材1部。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系特别注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1996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先后赴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日本、比利时、奥地利、泰国、冰岛、菲律宾、新西兰等近20个国家进修、培训、访问及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同时邀请了10多名国内外专家、教授来我院讲学。成功地承办了两次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同位素水文学高级研修班。与国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正在日益扩大。

九、出版机构与出版物

已出版专业教材或专著有:①《核环境学基础》,原子能出版社,1999;②《古水热系统与铀成矿作用》,地质出版社,2000.11;③《地球科学概论》,江西省高校出版社,1999。在编教材有:①应用水文地球化学;②水文地球化学(第三版)。

测 量 系

一、专业设置

测量系现设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具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并与武汉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其中测绘工程本科专业为江西省品牌专业,是与国防科工委共建专业;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为江西省重点学科;目前正在申报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点。

二、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测量系现有教师36人,其中教授6人(含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助教 10人,已获博士学位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6人,已获硕士学位的10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3人;有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者3人。聘请了10多位国内著名学者(其中院士两名)为测量系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在职称、学历、年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比较合理、理论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学术梯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教学和科研气氛浓厚,注意培养和发挥学术群体效应,使本系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三、人才培养

测量系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学生近1200人,自1978年招收第一届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起,多年来已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系风,在学习及各类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本学科点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向国防科工委系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省市国防、核电、城建、交通、水利、电力、地矿等行业的规划设计部门、测绘单位、各级土地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遍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众多行业。其中大多数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有的已经走上行政和技术领导岗位,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特别在测绘与地理信息领域、核电工程建设部门,毕业生取得的成绩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本学科点毕业的1500多名学生中,被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录取的硕士研究生近200人,其中 50多人已获得博士学位,有的已进入博士后流动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工作,他们正成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等各行业的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突出代表有测绘工程专业82届本科毕业生龚健雅留校任教,后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王之卓、李德仁两位院士的精心指导下,在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他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地理信息系统专家,测绘行业惟一的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2年毕业生就业率100%。2001届毕业生中有13人(20%)分别考入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6年以来,本系招收硕士研究生29人,培养硕士生8人,先后有6人继续深造获得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与武汉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人。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测量系成立于1976年,已有28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突出的办学特色。该系是国防科工委系统(原核工业系统)中惟一服务于军工测绘、国土资源和地理信息与应用领域的本科专业,有相应的硕士点。经过28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的具有核特色学术思想的、高层次的学术队伍,该系教师在注重测绘与信息系统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许多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在教学、科研、生产中建立起以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的专业思想与重要的学术特色,大大促进了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测量系测绘工程专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测量系各专业已从原来具有明显的军工特色、全面为核工业服务,逐步转为面向核电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为顺利通过1996年国家教委、核工业总公司对我院的教学评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坚持教书育人,是本系教育与发展的宗旨。28年的建设与发展,造就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热爱教育事业和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拥有一批设施齐全、设备一流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办学条件,为确保教学质量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五、学科建设

测量系测绘工程专业为江西省品牌专业,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点为江西省重点学科。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测量系抓住每一次机遇,重视并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五年来,学科建设以测绘科学发展为龙头,从单一的测绘工程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个硕士点和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并与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具有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多层次综合办学规模,构成了一个与国土信息工程密切相关、高水平的学科群体。在近5年内,测量系争取把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建设成为本系第二个省级重点学科,争取获得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学位授予点,争取获得摄影测量与遥感硕士学位授予点。经过28年的建设与发展,已为我国培养了1500余名德才兼备的毕业生,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中一部分毕业生承担着国际合作、国家或省部级科研课题,走在学科发展的前缘。

六、实验室建设

通过28年来的建设,测量系有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与数字化工程中心,有含GPS定位系统、基础GIS软件、全站仪、绘图仪、扫描仪、数字化仪等先进软、硬件设备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达600 多万元,实验室面积达1000 m2,仪器的完好率和实验开出率达100%,能满足专业教学实习和科研需要,规模和实力处国内先进水平。有十多处产、学、研实验实习基地,为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保障。借助3 万余册藏书、60 余种中外文期刊的测量系资料室及学院建立的宽带校园网,可获取并掌握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本学科点还以自行开发的软件为基础参与了宁波、镇江、大亚湾核电站等城市和工业场地的地下管线成图与信息管理工作,积极参与江西省基础测绘工作,加强与地方经济建设的横向联合,将学科点的建设与发展和江西省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为地方培养合格的高层次测绘领域人才。

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九五”以来承担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测绘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教育厅的测绘类与地理信息类科研项目26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在测绘与国土信息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九五”以来测量系教师公开发表高质量论文46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测量系专家学者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先后赴美国、东南亚、香港等近十个国家或地区讲学、进修、访问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同时也邀请了多位国内外专家、院士来我院讲学和指导,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和交流。与国内重点大学相关专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在测绘科学研究、土地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

(撰稿:林子瑜、黄临平、徐卫东、臧德彦)

雅思考试 托福考试 留学攻略 留学院校库

温馨提示:
本文【东华理工学院相关院系】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美国留学 留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