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克市 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座落在斯维斯洛奇河畔(第聂伯河支流),人口170万。面积229平方公里。℃。明斯克迄今已有935年的历史。史籍中有关明斯克的最早记载是1067年。14世纪初,明斯克被并入立陶宛大公国,1793年并入俄罗斯,为明斯克省中心。1919年1月1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明斯克为共和国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斯克于1941年6月28日沦陷。德国法西斯在明斯克及附近地区杀害了40余万人。明斯克80%的住房和几乎所有的工厂、发电站、科研机构和剧院被毁。1944年7月3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明斯克。1946年开始重建工作。1972年1月明斯克成为苏联第11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明斯克曾两次荣获列宁勋章,1974年被授予“英雄城市”称号。 斯科里纳大街 原名列宁大街,白独立后改用白著名作家和诗人弗兰齐斯克·斯科里纳名字命名,总长11公里,宽48-70米,自东北至西南穿过明斯克,是明斯克市的中轴线和主要交通要道。该街横跨流经明斯克市的斯维斯洛奇河,与连接市内各区的主要交通要道相交叉。街道旁建筑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新修建。大街途经数个广场,其中著名的有胜利广场、独立广场(原列宁广场)、十月广场和雅库博·科洛斯广场。 胜利广场 座落于明斯克市中心,1947年建成,长225米,宽175米。广场上矗立着伟大卫国战争阵亡烈士纪念碑,高40米,碑身底部四面镶嵌大型金属浮雕群,表现白俄罗斯军民英勇抗敌的战斗历程。碑顶为象征英雄城市的五星勋章。纪念碑前是体现烈士不朽精神的长明圣火。广场两侧整齐排列的石碑上刻着前苏联12个英雄城市的名称。广场地下是宽敞的人行信道,信道的中央大厅内建有一个直径达2米的琥珀花环,花环内设有照明装置。当灯光亮起的时候,整个花环就象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提醒着过往行人不要忘记为胜利而光荣牺牲的死难烈士。目前,胜利广场已成为白俄罗斯举行隆重纪念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每逢“”胜利日、独立日等重大节日,白俄罗斯都要在该广场举行隆重的献花仪式。外国领导人来访时,通常都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 伟大卫国战争历史国家博物馆 位于明斯克市共和国宫左侧,是白俄罗斯最大、收藏品最多的一座卫国战争纪念馆。博物馆于1944年10月22日首次对外开放,主要展品来自1942年10月在莫斯科举办的“白俄罗斯的生活和战斗历程”展。这些展品集中反映了白俄罗斯军民在1941年-1945年间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悲壮历史。1966年博物馆正式迁入现在的三层建筑内,共有25个展厅,总面积3600平米,、文物及艺术作品。博物馆内院是专门的展示坪,陈列着苏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武器装备实物。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博物馆 位于明斯克市中心斯科里纳大街31a。1898年3月1-3日,在位于当时明斯克市扎哈里耶夫街133号的一座房子里,来自俄国各地马克思主义小组的9名代表秘密举行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议,选出了3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这次会议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斗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1923年该会址被定为国家级历史文物。1941年德军入侵后,会址被焚毁。1948年在旧址重建俄社会民主工党一大博物馆。后又迁到现在的地址。1992年2月该馆转归白文化部管理,成为白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分馆。 泪岛 位于明斯克市特洛伊茨老城城外的斯维斯洛奇河中,是为纪念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阵亡和失踪的800多名白俄罗斯官兵建造的建筑群。岛中心矗立着阵亡将士的纪念塔碑。在建筑时,阵亡官兵的母亲们给该岛起名为“悲痛和眼泪的岛”,后来简称为“泪岛”。 圣灵主教大教堂 明斯克东正教重要的活动中心,始建于1633年,1642年完工,属巴洛克建筑风格。最初曾是天主教女修道院的主教堂。1860年,该教堂转为东正教教堂。1870年教堂开设圣灵修士修道院。1918年,修道院被关闭,圣灵大教堂的礼拜活动也被禁止。教堂变为消防队训练场地,随后被改为档案馆。1943年,教堂开始恢复东正教礼拜活动,所属修道院也予以恢复。1947年,教堂顶部安放东正教大十字架。20世纪50年代上半叶,对教堂内部进行过一次维修。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对教堂进行最后一次修葺并保持至今。教堂中供奉着一些宗教珍品,如,明斯克圣母圣像等。 “哈丁”德国法西斯大屠杀纪念馆 “哈丁”系伟大卫国战争前白一普通村落,共29户人家。1943年3月2日德国法西斯以搜查白游击队员为名闯进该村,将149人(其中包括75个儿童)全部杀害。为纪念“哈丁村”及被法西斯毁掉的其它白俄罗斯村庄,1969年5月7日在原哈丁村建成纪念建筑雕塑群。该建筑雕塑群占地50公顷,恢复了旧哈丁村的的原貌。名为《不屈的人》的铜像位于建筑群的中心,旁边是排列整齐的花岗石板。在该建筑群内还建有死难者公墓。公墓白色大理石上铭刻着死者留给生者的话:“请善良的人们记住,我们热爱生命、祖国和亲爱的你们。我们被活活烧死了。我们请求所有人:将悲痛化作勇敢和力量,为了这个世界永久和平与安宁,为了无论何时、何地再也不会有人被烧死”。在石碑另一面上刻有生者对死者的回“你们是我们的亲人。在你们面前人们悲伤地低下头。在黑色的灾难日子里,你们接受了死亡,没有向法西斯杀人犯屈服。但你们对祖国强烈的爱永存。人民对你们的思念将如大地和太阳一样永恒”。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 创立于1921年10月,是白俄罗斯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学校之一。下设物理系、半导体物理和电子系、机械数学系、应用数学和信息系、生物系、化学系、地理系、语言系、法学系、历史系、哲学经济系、新闻系、国际关系系、预科系、对外预科系、高校教师进修系、经营与信息技术系、电脑和编程进修系、技术管理系、附属中学、应用物理问题研究所、物理化学问题研究所、核问题研究所、共和国高校研究所、科学工程中心、基础图书馆、信息出版和计算中心等27家单位。学校共有83个专业,125个教研组,学生人,教师1441人,其中包括211位博士或教授,935位副教授或副博士。 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 建于1939年,前身是白俄罗斯国家画廊,1957年改名为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该馆是白造型艺术品收藏量最大的博物馆,其藏品规模在独联体国家中名列前茅。卫国战争前的藏品主要是在白俄罗斯明斯克、维捷布斯克、莫吉廖夫等州博物馆收集的白俄罗斯圣像、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木雕、十月革命前的画作及部分苏联艺术家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入侵时,美术馆被炸毁,大部分馆藏艺术品被德国法西斯分子抢劫,至今下落不明。日后经白艺术家和收藏家阿拉多瓦娅的不懈努力,该馆得以重建。目前展出和库存艺术品共多件,包括白俄罗斯、俄罗斯及其它国家艺术家在绘画、雕塑、实用装饰等方面的作品。 国家歌剧芭蕾舞大剧院 1933年奠基,1939年落成,共能容纳1500人,其中池座1200人,包厢(三层)300人。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剧院受到较大程度的破坏,1948年进行了修复。1978年重新进行了内部装修。该剧院主要上演经典芭蕾舞和歌剧。 布列斯特市 白俄罗斯西南边境城市,距明斯克350公里,位于穆哈维茨河和布格河交汇处,是布列斯特州的首府,人口29万。该市建于1019年。历史上,该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贾集散之处。15-16世纪布列斯特成为立陶宛大公国政治和经济重镇之一,19世纪起,成为俄国格罗德诺省的县城。该市与波兰接界,扼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通往中东欧和西欧铁路、公路交通要冲,是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枢纽。由于该市 拥有衔接东西的优越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运输设施以及高素质的劳动力,因而,前苏联政府就曾考虑在此开辟经济特区。1996年,白在此开辟了国内第一个自由经济特区。该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位于该市的西北部和东部,面积共70平方公里。 布列斯特要塞 1830年在布列斯特老城基础上构筑,始为临时工事,1833-1842年间改建为永久工事。该要塞座落于穆哈维茨河和布格河两河支流及渠道分割成的4个小岛上,由中央工事和3个桥头堡组成。中央工事为环形封闭式,,砖墙厚2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要塞外围又增筑了两道堡垒地带,变得更加坚固。该要塞现只保存部分遗迹。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及其盟国在要塞内签订了著名的布列斯特和约,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到宝贵的“喘息时机”。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军队开始进攻苏联,驻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浴血抵抗月余,在伟大卫国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1965年,要塞被授予“英雄要塞”称号。目前,在要塞遗址上建有历史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 。系欧洲最大的平原森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80项人类遗产之一。林区景观优美,植物、动物种类繁多,许多为世界珍稀品种。夏季为旅游、度假胜地。林中野牛为欧洲最大动物,世上稀品,,高2米,重1000公斤,寿命25-30年。1914年曾多达700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猎绝。1946年从波兰运进5头繁殖,现达300多头。20世纪50年代,在森林公园中心的村庄维斯库利建成前苏国家领导人的官邸。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在这里签署了宣告苏联不复存在的《成立独联体协议》。
雅思考试 托福考试 留学攻略 留学院校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