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上的江南是指长江之南,一般多指长江中下游南岸区域。
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物链齐全,是中国综合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虽最早出现先秦和汉朝时期,但仅指江河以南。西晋永嘉之乱后,今中原士族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今南京)为都,是为东晋。自此之后自东晋清谈玄学起至南梁《观我生赋》及《哀江南赋》的出现后,始有文化江南。
位置境域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淮”、“中原”等其他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
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等五省一市中位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三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黄山钱塘江与太湖、庐山赣江与鄱阳湖、衡山湘江与洞庭湖。大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从元朝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被用于行政区划,但其划分往往不具有江南的代表性。而五代十国的南唐,宋代的江南路,唐代的江南道则很好的代表了江南区域。一般包括金陵府(南京)、平江府(苏州)、临安府(杭州)、嘉兴府(秀州)、镇江府(润州)、南兴军(宜兴)、常州府(常州和无锡)、安吉州(湖州)、江阴军(江阴)、庆元府(明州)、绍兴府(越州)、建德府(严州)、衢州、婺州、瑞安府(温州)、台州、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