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形成,有其智力因素原因,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形成“差生”的非智力因素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后进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关键,应从剖析“后进生”心理入手,弄清“差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所随的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疏导。本文就此谈一点体会。
一、“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及其危害
1、自卑感。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2、 厌烦感。由于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家长和教师期望过高及个人抱负与现实条件的反差所带来的刺激;更由于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导致他们产生一种消极心理,不能主动投入到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缺乏激情并产生厌烦感。
3、 恐惧感。具有以上心理特点的学生,时常处于介备状态以防受到伤害。他们精神上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对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严重的恐惧感。由此可见,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得“后进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紧张、烦燥不安,他们往往以反社会或自我退缩的行为去寻求和表现个人价值,走向极端则会出现犯罪、离家出走、逃学、自杀等倾向。如果教师对这种心理障碍不进行及时的疏导,设法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那么当他们毕业走向社会时又怎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状,担负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呢?
二、减轻“后进生”心理压力的几种教育方法减轻“后进生”心理压力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教育他们勇于追求,自强不息,做一个诚实、自尊、自重、富有责任心和创造心的好公民。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1、 案例教育法。即典型事例教育法。“差生”在自卑的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自尊,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平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恶劣”行为。只不过是他们为寻求表现自我而采取的一种消极对抗的方式。采用案例教育,针对差生的不良心理及行为习惯,对他们不加以直接的训斥、讥讽,而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诱导启发他们,为他们保留了“面子”,可达到心理共鸣,进而引发“差生”的自尊,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 自我剖析教育法。即自我评价法。多数“差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否定自我,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是非不明,看不到自己的行为给集体、他人所造成的损害。自我剖析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正确分析自己,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容易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 体会成功教育。即行为激励法。“差生”在不良心理的影响下,很少对所处的环境实施积极的影响,难以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自我感觉他是一个失败者。采用体会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发挥其优点和特长,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以此使他们逐渐走出自卑、恐惧的心理阴影,产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采用此种方法,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就遵循反复渐进的规律,抓住教育的时机,润物细无声,促其转化。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美国留学 留求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