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经是指《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周易》和《春秋》六种经典文献的合称。这六种经典文献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六经经过孔子删订,是中国现存的最原初的文本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诗》又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公元11世纪至6世纪)的311首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末约500年的社会面貌。
《书》又称《尚书》,这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文件。《尚书》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祭祀类和战争类。从文体形式上,也可以分两大类,即上行的奏议和下行的诏令。《尚书》的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在命题谋篇上非常讲究,不少篇章文采飞扬。
《礼》又称《周礼》、《周官》,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奠定周礼的基础。
《乐》是隶属周王室司乐的音乐作品,有人说《诗》和《乐》实际上是一体的。《诗》为乐歌,“诗”记词,“乐”记谱。《乐》集夏、商两代音乐精华之大成,由周公在洛邑整理而成,周王室历代乐官修订。现《乐》已失传,无法知道其原貌。
《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秦焚书后,各国国史皆亡。西汉时,学者们借口耳相传,整理成《左传》、《公羊传》等,汉儒以为以上各书是解释孔子所作的《春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