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他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便是作为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
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38年,楚国人,楚考烈王时,黄歇担任令尹即宰相,受封于吴。苏州、松江,包括现今浦江两岸,均是他的封地。南宋咸道七年即公元1171年,人们正式为上海的母亲河命名,将它称之为“黄歇浦”,简称“黄浦”,而文人骚客更多的是喜欢把它叫作“春申江”。
黄道婆
生卒年不详,现在上海龙华东湾村修建有一座黄道婆墓,据考证,黄道婆大约出生在13世纪中叶上海乌泥泾一个贫困的黄姓农民家里,这位黄道姑对上海的贡献巨大。当年她从故乡漂泊到天涯海角琼崖时,从黎族妇女那儿学到了一套当时最为先进的纺纱织布技术,于是在元贞年间带着一架木制的纺机,与其他纺织工具漂洋过海,回到了上海乌泥泾。她手把着手教当地乡亲从植棉开始,然后轧花弹棉推弓,再纺纱织布。有了纱织机、织布机,到了明朝初叶,以松江一府之力生产的棉花棉布,竟可“衣被天下”。
夏元吉
大明开国之初,吴淞江中下游130余里的江面泥沙壅塞,苇芦丛生,快成了平地。 二品大员的夏元吉身着布衣,宵衣旰食,整整两年过家门而不入,率领20余万民工日夜辛劳,终于根治了吴淞江的水患,使苏州河与黄浦江有了现在这般格局。为上海开埠乃至成为远东最宏伟的大都市奠定了基础。
徐光启(1562~1633)
明上海董家渡(今上海南市老城厢)人,后迁居上海徐家汇。字子先,号玄扈。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中顺天府乡试解元。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赞善。从利玛窦等传教士人学西方天文、历法、数学,武器制造、合译《几何原本》。遍习兵机、屯田、盐务、水利诸书。
崇祯三年,升任礼部尚书。在《大统历》的基础上,吸收西历成分,编成《崇祯历书》。崇祯五年,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次年,加太子太保,晋文渊阁大学士。卒于北京,归葬于上海徐家汇,墓在今光启公园。著有《农政全书》60卷。另有《徐光启集》《徐氏庖言》等。徐家汇因徐光启得名。
董其昌(1555-1936),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修编,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卒。
夏完淳(1631-1647),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末诗人,抗清英雄。夏完淳幼聪慧,“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军征战抗清,十七岁英勇就义。
顾维钧(1888年-1985年),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中国近现代外交家。
陈云(1905年-1995年),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黄炎培(1878年-1965年),号楚南,字韧之,笔名抱一。出生于川沙镇内史第,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1905年参加同盟会。
杜月笙(1888年—1951年),男,原名杜月生,后因章太炎建议而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
宋庆龄(1893年-1981年),1893年生于上海,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