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点知识
心彻为知,大知而察!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10日 00:11
权威专家指出,面对新的形势,一些地方、部门、党员干部的工作仍存在不适应的地方,有的甚至成为产生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的源头。
例如,有的地方决策不慎重,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视不够,在处理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上考虑不周;有的干部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淡薄,不依法行政,不公正执法,对群众的诉求置若罔闻、推诿扯皮,甚至损害群众合法权益,引起群众不满;有的干部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致使矛盾越积越多,问题越拖越大,失去群众信任,造成干群对立;有的干部对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习惯于采用堵防管控手段,不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思想工作上下功夫,造成了大量重信重访,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除了继续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下一阶段信访工作还将在加强源头预防、夯实基层基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
源头预防要求包括:要以民生为本,把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最需要的地方和人群,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听取群众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兼顾好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
要依法治国,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司法机关要公正廉洁司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提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个现代化的理念和全世界的潮流。信访制度离开了法治,就不可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信访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二者如何有机地对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大课题。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搞上去,把“两新组织”、信息网络的积极作用发挥好,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扎实。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信访工作的开展。”孙柏瑛认为,一方面,需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通过组织化的形式来表达利益诉求、协商、沟通,从而减少个体化的对抗。另一方面,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建设,依法维权,合理表达诉求。
应该鼓励社会组织的发育,整合多种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参与诉求的表达、利益的整合、矛盾的化解。如此,一旦出现矛盾,将不会通过个体的、无序的方式来上访,而是通过组织化程序来协商解决。
“源头预防也是要确保公共权力的正当行使。如果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胡作为、乱作为,甚至和某些利益集团绑在一起,那信访源头治理就更无从谈起。”
夯实基层基础的核心,在于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家里、做到群众心坎上。
“80%的信访问题,是基层就可以解决但是没有解决好,导致矛盾上交的。”这关键看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不能有了问题才找群众,或者等着群众来找政府。“干群关系好,有些事一句话就能解决;干群关系淡漠,小事也能变大。中央反复强调加强群众工作,是很有深意的。”
从深层次来看,解决信访问题必须从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入手,走法治化道路。权威专家指出,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信访制度应充分发挥信访、调解、仲裁、司法等多渠道的作用,建立多元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探索建立科学、高效、权威的信访问题解决机制和终结机制,减少重信重访、非正常上访,降低行政成本、社会成本;完善信访工作程序和信访事项处理标准,推行信访公开,提高信访工作效能,等等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