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茶谈教育
你想知道的教育,我这里都有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17:15
工程造价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实施必要的审计与监督,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是对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与控制。同时,工程造价审计也是确保建筑企业适应投资市场发展要求的必要前提,能够指导建筑投资市场下的施工建筑企业实现合理的经济收益,对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促进行业经营建设而言所具备的导向作用与实用价值很大。
一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简要分析
对工程造价审计而言,由于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巨大,并且要经过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等众多环节,因而各种人为因素、自然条件及建筑市场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这其中的每个环节、每个要素稍把握不准都会引起审计误差或是失误,审计结果就会受到影响,从而给审计人员带来审计风险。
1.内部协调风险
内部协调包括审计口径是否一致,审计程序是否统一,审计方法是否适当,审计制度是否健全等。如果审计人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有限,加之受领导本位意识下的执行决策干扰,也会促成其他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直接造成工程审计发生严重偏离。
2.外部协调风险
外部协调强调的是行业间的业务关系协调、主管单位与其相关的责任部门间的关系协调等。目前,这种审计风险的生成往往是由于造价咨询单位不同的主管部门而引起的,双方部门间都有着自身权利驾驭范畴,而建设方由于利益驱动常常会实行多头委托,并以造价最低作为委托目标。但是,由于承揽委托审计工作的一方掌握的资料内容不一,以及审计人员对计算规则和工作内容的理解不一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审计结果不一致,进而导致了审计风险形成,并连带了自身资质、信誉等受到负面影响。
3.内控审计风险
这种风险一般是伴随着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而产生的。因管理人员敷衍失责,或者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相互勾结等都会导致内部控制机制的失控,这些都会给工程造价审计带来风险。
二 规避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实行策略
1.深入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实现审计重心前移控制
审计组织机构的审计人员,应提前做好审计深入工作,这项工作要贯穿于项目从立项、设计、招投标到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对建设单位投资的项目展开深入调查或分析,并严格执行审计标准与审计制度。在审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应当确保稳妥,充分发挥职业判断能力,保证审计效率与质量。如某项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增加了装饰工程,到工程审计时才发觉在招标文件、合同及双方的协议中都没有合理界定增加的装饰工程的取费标准和范畴,施工方认为所有增加的装饰工程都应按装饰工程确定费用标准和范畴,而建设方则坚持只有建筑工程计价表中没有的项目才能按装饰工程取费,这种矛盾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审计风险的形成。由此可见,招标文件、合同及协议的严格审核、确保其真实完整是必须的,审计人员应从源头遏制各种矛盾的产生,并为后续的施工、验收及审计提供真实、充分的指导依据。
2.确保送审资料完整,同步协调建设网络系统
首先施工单位必须将决算、审计实务处理所需的重要资料分类保管好,便于建设单位及相关人员审核,并待到双方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报审。与此同时,决算资料及重要审计信息等要确保真实完整,防止补签现象发生。此外,还要同步建立起现代网络管理控制系统,有利于相关审计业务实现资源共享与重要信息网络控制,形成网络背景下的信息全程动态监督管理。
3.严格执行结算依据,掌握计价方式及费用组成
工程结算的依据主要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施工合同、工程竣工图纸、双方确认的索赔和现场签证、招投标文件及可以作为结算依据的其他资料。工程审计时,审计人员应对结算依据中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及相关费用组成有充分的了解。现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中,工程造价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及规费和税金等组成。分部分项工程费和措施项目费应分别依据合同约定的综合单价和金额计算。发生调整的,以发承包双方确认的调整方式执行。其他项目费应按合同约定并依据发承包双方确认的索赔事项及现场签证的金额计算,规费和税金按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计算。另外,作为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应及时采集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市场价格和施工企业平均利润率、工程造价平均指数、材料价格变化趋势等造价信息,以便在为各类建设工程造价审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4.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技能
工程造价审核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项目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工程造价审计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及时补充经济、法律、风险等相关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倡导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全国注册造价师考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才能降低审计职业风险。
总之,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及建筑市场诸多需求逐步规范的严峻形势下,建筑行业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机遇,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各种挑战,以此才能避免审计风险加剧,促进工程造价审计顺利开展。
方案都需要根据自身工作的实情进行针对性写,当时可以参考一些主流题纲作为辅助,如下要点:
1.审计存在延迟性,制度建设上怎样减少损失。
2.审计需要与多部门进行接洽,怎样畅顺沟通渠道?
3.审计需要综合各类专业知识,怎样监管各部门的工作符合公司的制定的目标。
摘要: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以及投资回收周期。因此,加强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文阐明了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的特征和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现状,并且提出了加强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控制能力,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关键词:工程项目;造价;风险控制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国家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目出现了与日俱增的发展态势,项目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然而,建筑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施工工序繁琐,因此,使得工程项目面临众多风险,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的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尤其是对造价风险的控制,这对提高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保证投资人的经济利益,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功效,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的基本特征通常来看,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面临众多风险,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可以说工程项目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在工程项目中有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有些风险是不能避免的,对于可控风险要做好提前的预测和有效规避,而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力求使风险降到最低。影响工程造价的外部因素通常包括市场供求变化引起的原材料价格变动,施工合同变化对工程的影响,较长的施工周期对于投资回收的影响等等,因此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中要提前做好预算,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实施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二.工程项目造价风险控制的现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不断加大,这在工程建设的风险控制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工程造价的风险控制来看,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目前,我国建设市场的管理缺少规范性,工程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的成本偏高等都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水平。
在工程造价方面,众多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都面临着预算、决算以及概算超支等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失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存在控制不力的局面,增加了项目风险。因此,为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加强项目的造价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筑项目中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方法
(一)风险回避策略风险回避指的是当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并且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时,建筑企业主动终止或放弃该工程项目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这在所有的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是最彻底的一种造价风险处置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风险回避的处置方法时,要尽量在项目决策阶段实施,一定要做到对工程项目风险的准确估量,否则后期的项目实施与调整可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在某公路工程项目中,由于后期建设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做大量的设计变更工作,加上占地拆迁款迟迟不到位、概预算编制不合理等问题,造价人员在对工程项目的造价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析、预测后,发现存在的造价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业主和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当时的项目特点和风险因素又决定了风险管理人员无法采取有效的造价风险规避措施,保险公司也因为风险大等问题拒绝承保,这时风险管理人员及时提醒了业主,实施了风险回避策略。
(二)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措施造价风险存在于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当中,但是只要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就可以实现对造价风险的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风险的管理措施主要涵盖风险的自留、规避、转移以及控制等多种情况,为确保造价风险控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针对工程项目运营的全过程中的不同造价风险采取差异化的风险应对策略。
例如,在某水利工程项目中,为了将工程造价的风险及其危害降到最低,确保水利工程项目预期目标和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首先根据水利工程的预期收益,对水利工程的拟建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估,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建设方案,并以此编制了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接着根据工程项目的地质环境在设计阶段对造价风险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后期在合同管理、进度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等环节都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实现了对工程造价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重视造价风险管理体制的科学设置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建筑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与材料、人员、设备、环境等多种因素都息息相关,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的目标需要通过良好的组织设计才能实现。因此,企业在对造价风险进行控制时,必须根据项目风险的识别报告中的风险信息,确定项目风险事件控制的良好程序,建立科学的风险事件管理体制,这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说来,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建立规范的风险决策程序,理顺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规范、良好的风险治理环境,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根据风险控制的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明确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各个部门及其人员要根据风险控制的需要进行充分的协调与配合,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造价信息沟通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结语工程项目的造价风险控制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够有效规避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而且对于风险的控制能降低风险的影响范围,为管理者提供可行性的项目决策,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取得预期的效益。
一.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风险及其成因工程结算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 审计控制风险和审计检查风险三部分构成,而且各有其特点和成因。
1.固有风险。
这种风险的大小,凭内审人员的审核是无法控制的。它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建设、 施工单位所处的客观条件; 二是被审计单位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出现差错的程度。例如,工程结构的繁简决定用料的多少和施工的期限,进而影响工程的造价; 概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同样影响着工程造价等。2.审计控制风险。
即被审计项目所涉及的建设、 施工、 采购、 监理等单位,对工程实施内部控制宽严程度而对工程造价的高低所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与内审人员的工作也无直接的关系,但对审计的结果却有着直接的影响。它主要取决于上述单位即部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无健全的内部控制、 监督制度及执行情况。
如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是否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监督、监理人员是否严格落实监理责任,采购部门采购程序的执行和采购价格的确定方法等。项目单位即部门内部控制越严格,审计控制风险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3.审计检查风险。
即内审人员在对工程进行实质性测试中,因自身因素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与内审人员、 审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主要取决于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审计重点的确定、 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运用、 审计成本的投入等因素。
二.工程结算审计风险的防范1.分清工程属性,确定审计方向,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由于工程业务的广泛性,从土建、 装潢、暖通、 水电,到市政、 修缮、 园林等一应俱全,且各专业间的交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接到审计项目时,内审人员应首先确定项目的类型和所属工程范围,然后再套用相应的定额和取费标准 (同时应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否具有相应的取费证书等) 加以审核,避免所套用的定额及相应的取费标准与项目工程 “风马牛不相及” 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如对某实验楼二次装修工程审计时,对装潢部分审计时应以装潢定额为主套用定额,取费按相应的标准执行。
而在旧基层上修凿、拆除、清理等工作,应套用房修定额及其取费标准。审计中如若按一种定额和取费标准加以套用,就会增加审计的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审计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制度保证。审计风险就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审计项目本身技术复杂的因素,又有涉审组织和人员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同时也有审计人员判断能力的限制,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就是审计组织本身必须有健全、 完善的控制制度和审计工作规范,为此,国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审计工作准则,审计部门在贯彻执行国家审计准则的同时,必须在其内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严格审计道德标准、 审计工作规范和业务质量标准,以规范审计行为,为防范风险提供制度保证。
在审核过程中实行分级审核制度,主审、 初审、 复审相互制约,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杜绝风险的形成。
2.提高内审人员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工程结算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它依赖于建设单位及部门所提供的原始资料,包括图纸、 变更、 签证,隐蔽工程验收等现场等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的真实、 完整、 合法是否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许多造价审计风险就是由审计资料的不实、 不真、 不准造成的。为此,内审人员要把对资料真实性、 合法性的审核作为核心问题来对待,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审计过程中,应首先审查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对所有隐蔽签证资料进行对比,并加以分析。
3.提高审计技术运用水平,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技术保证。许多项目都运用计算机进行预算的编制、 数据的管理与计算等,而我们的审计仍然处于手记笔抄的落后阶段。审计技术相对落后,加上受到审计成本 (包括投入的审计力量、 时间、 费用等)的制约,手工操作存在着检查的内容不全面、 检查不彻底、 计算结果不精确、 信息提供不及时等缺陷,这些随时隐藏着审计风险。
因此,防范审计风险必须把提高审计技术水平摆上应有的位置。
4. 加强协调、 分散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又一途径。如对在审计过程中碰到的一些辣手问题可会同建设主管单位和部门、 施工单位进行三方会审,并作出会审纪要,由三方代表签字认可,内审人员按会议纪要执行。如久拖未结、 基础加深而隐蔽资料不全或相矛盾时可采用此方法,这样可以在出现纠纷时转嫁或分散部分风险,减轻内审部门的压力。
总体应对措施:①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②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③提供更多的督导; 考试大为你服务④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⑤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拓展资料: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一)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有,如经济萧条。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
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包括: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考虑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_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
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二)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其他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
这些其他因素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复核助理人员所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