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一站通
致力于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咨询等服务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0日 07:38
不断不扬的建材价格,对工程项目的成本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工程项目的高成本运行是施工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如果说2007年普遍看涨的物价,已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创效水平,那么,2008年以钢材、水泥为代表的主要建筑材料价格的持续见涨,将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施工规模的增长,使很多项目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已深深地感受到生产成本迅猛增长的巨大压力。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建材价格迷人眼
2008年将是钢材价格“高位运行年”。这几乎是业内分析人士的共识。据多家分析机构分析,虽然国家2008年实行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双防”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此轮经济增长周期远未结束,国内市场并未出现“资源控制、加工下跌”的预期,相反却出现了新一轮猛烈的价格上涨,市场库存锐减,对钢材的刚性需求规模依然维持。
钢价居高不下,是由高成本和市场的刚性需求决定的,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水泥价格也不甘示弱,继续保持上升通道。不少业界人士都认为,随着全国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房地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投资的高水平增长,加之水泥产能淘汰原则下的供需缺口,都将构成水泥价格上涨的催化因素,其价格必然会继续升温上行。
至于建筑市场的商品混凝土、油料、木材、沙石、AB填料、级配碎石等建筑材料,更是以走高的态势渗透到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以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武(汉)英(山)高速项目部为例,仅去年一年,因钢材、水泥和沙石、油料涨价,就导致工程成本上涨1440多万元,虽然建设单位给予物价调差636万元,但仍出现800多万元的亏空,预计2008材料价差将会突破1000万元。建筑材料市场也曾出现震荡起伏,但像这样大幅度地集中上扬还不多见,项目创效的压力骤然加大。如何适应建筑材料的高成本运行,将是今后项目施工的新课题。
价格上涨非偶然
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升,理论界早有定论。
首先,世界经济互通,国门大开,局部坚守低价运行难以维持。在最近召开的“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会上,世界经济学家一致认定,“中国物价通涨属于输入型和食品拉动型”。以钢铁为例,中国铁矿石基本上依赖进口,而国际铁矿石和海运价格的“超历史”高位上涨,焦炭以及废钢等其他原料和燃料价格的大幅度上升,无一不预示着钢材低价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已经从每吨60美元上涨到90美元;从巴西海运到中国港口的即期合同运价,已超过每吨90美元的历史高位;焦炭价格从年初的每吨900美元上涨到年底的1400美元。据分析,2008年钢铁业成本高位运行的产业格局,不可能有任何的变化。
其次,国家加大资源、环保管理力度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在一定时期内促使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扬。比如,按照国家的产业指导政策,十一五期间将要淘汰2.5亿吨落后水泥产能。去年国家发改委专门出台了3个针对落后水泥产能淘汰的政策,目前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大型水泥企业的定价权得以增强,然而,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刚性压力,在短期内又难以补充和释放。在这种状态下,水泥价格必然是看高不看低。
其三,我国建筑材料价格长时期内将呈上涨趋势。从长远角度看,中国是资源短缺但又是资源浪费严重的国家,同时又处在投资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增长期,建筑材料价格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上扬走势。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能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以来,中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三高一低”的增长方式,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我国GDP的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3%~4%,而消耗的钢材、煤炭占世界消费量的1/4以上,消耗的水泥占世界水泥消费量的40%,用电量为世界用电量的13%,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
有关专家一再呼吁:我国现有的资源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我们的资源结构已不能支撑以GDP为中心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建筑材料价格的涨声四起,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呐喊和呼吁,需要建筑企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缓解压力需“转变”
材料涨价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它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它将迫使建筑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在自主创新中寻找出路。
首先,加快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建筑材料涨价已成为扼杀项目创效能力的“杀手”,但相比于粗放管理来说,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因为,材料涨价造成的效益缩水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管理粗放所导致的效益流失却是个“无底洞”。以某公司铁阜公路项目部为例,项目主管事事“一手抓”,其他管理人员成为聋人的耳朵,致使管理漏洞百出,仅拌合站就超产超报4400多立方的混凝土量,土石方施工多报4万方。相当一部分项目部对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成本不能及时掌握,为项目亏损埋下隐患。很多项目经理和职工都异口同声地指出:没有必然亏损的项目,只有必然亏损的管理。
再以桥梁和隧道所用模板为例,每个单位在开工之初都需要定做模板,少则几十吨,多则几百吨甚至上千吨。委托加工1吨模板一般都在6000余元,自己加工也在4000元以上。但同样的模板,有的单位可使用6次以上,而有的单位使用1次就报销了。待到工程结束,注意节约的收集收集当废铁卖了,不细心的就东甩西丢不见踪影了。如果有单位进行回收储存、归类整理刷新、予以周转租赁,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节省多少资源啊!
其次,打破小而全的小作坊生产方式,建立一个公开而持久的合作协调与均衡系统,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与合作。目前我国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资源利用和技术创新成果重复分散、忽视绩效现象相当严重。以全国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武广客运专线施工为例,各单位加大投入是不可避免的,但诸如制梁场、双块式轨枕场等设施,你建我也建,“你有我有全都有”;有个单位建两个混凝土拌合站完全够用,但有关单位非要他们建3个拌合站以壮声威;原设计为浆砌片石的,非要用混凝土预制块……诸如此类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乏其例!
各个项目、各个公司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或利益集团,指导和推动企业或部门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以促进各个项目、各利益团体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缓解资源短缺、材料涨价矛盾的可行性选择。以钢材为例,每年中铁建系统需求量大约在300万吨上下,如果实行集中采供,每吨节省成本30元,利润就近1亿元,超过一个集团公司上万名职工流血流汗所创造的效益。
其三,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据建设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国建筑能耗惊人,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建筑耗材高等问题。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推广应用建筑节能和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有关报道,在未来的30年间,世界上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处理技术”被列在第二位。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将垃圾变为一种新资源,并将其打造成一个新兴产业。美国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率已达70%,不仅减少了填埋固体垃圾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而且降低了资源损耗,减少了施工单位的垃圾处理费用支出。目前,经济发达国家正以新技术、新方法、新科学、新组织的全新模式,确保对主要废弃物流动的控制和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他们都对废弃物的管理和废物再利用进行了立法,有了一整套全面完整的措施、政策和法律,对推行垃圾处理技术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特大型建筑企业,应当重视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和再利用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为了国家、为了企业、为了人民把这件利国利民的事业做好!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