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2020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公公考角度解读】
[原因]
生态文明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事关全面小康社会成色。每年两会上的生态热度,正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的生动缩影。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由此更能理解,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一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在各地抓紧复工复产,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的目标下,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面临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进展顺利,核与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存在许多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城乡区域统筹不够,新老环境问题交织,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凸显,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成为重要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
进入新时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许多新要求。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紧攻坚,打好标志性的重大战役,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对策]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要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严厉打击走私,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开展无废城市试点,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节约优先,加强源头管控,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面节约能源资源,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新华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人民网评: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