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国城镇化进程,我们一路高歌猛进,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然而,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一系列尴尬也逐渐浮出水面:城市病、贫民窟、空心化等难题渐次凸显,敲响了时代的警钟。反思这一现状,根源在于城市建设过程中,重速忽视了人基本需求的质;重量遗忘了以人为本的需。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成为推进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以人为本的城市要培育文化基因。人们创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同时,城市的历史文化也陶冶着城市人的精神。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曾指出,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一座没有人文精神的城市,是没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一座没有人文精神的城市,是空洞而缺乏内涵的城市;一座没有人文精神的城市,是最容易被打倒的城市。城市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要以道德来涤荡心灵,引领崇德向善之风,进而树立现代公民的精神向度,塑造宽广的城市胸襟,打造温情城市。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时,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基因;结合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身独特的城市精神。
以人为本的城市要实现天人合一。城市是为人而存在的,最大限度地为生命服务才是城市建设的本质所在。我国的城市居住区建设在规划设计,园林景观、配套设施建设和社区文化养成上还存在很多的误区,为了经济,毁坏自然,为了美观人为造景。这些忽视了人的需求必然无法得到人民的认可。城市建设确实离不开经济和景观,但是绝不能影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命追求的是健康,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节律和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必须优先考虑居住者的利益,坚持注重居住区的人性化建设原则是我国居住区建设亟待补充的原则。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既要注意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熏陶,也要注意自然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唯有城市绿起来了,书香味多起来了,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幸福,城市的前景才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