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问答 > 导师介绍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导师介绍:许长青

发布时间: 2023-03-10 06:15:02


许长青: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办公地点:中国广州市新港西路中山大学文科楼2楼223室
联系电话:020-84112529,020-84113280,020-84036656
联系地址:中国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所
邮编:510275
电子信箱:xuchq#mail.sysu.edu.cn

一、基本简历

许长青,男,湖南邵阳人。199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后参加教育工作,大学英语本科。1991年至2000年任广东省梅州市高中英语教师。2003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经济系和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从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获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证书。2006年7月至2012年12月任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讲师、教育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1月起任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教育经济学硕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教育经济学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二、讲授课程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财政学研究、比较高等教育;
全日制本科生:教育经济学导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管理经济学概论(公选课程);
全日制本科生教育学双学位:比较教育学、教育经济学;
学术论坛:主持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所逸仙教育论坛。
三、研究兴趣

教育经济学(EconomicsofEducation);
教育财政学(FinanceofEducation);
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经济学(EducationandEconomicsofLaborMarkets);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HigherEducationandRegionalEconomyDevelopment);
国际与比较教育学(InternationalandComparativeEducation);
商务英语与英语教学论(BusinessEnglishandEnglishEducationTheory)
四、喜欢诗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
五、业余爱好

体育运动、流行音乐与表演艺术欣赏。
六、学术信念

求真、求实、求新。
七、学术研究

主持课题、参与课题、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学术影响、学术获奖、学术交流。
(一)主持课题

1、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下高校资金运转安全、成本核算与控制问题研究(教育部2007年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2、广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及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学心理学一般项目);
3、中山大学博士生培养质量调查研究(2007年中山大学校级重点课题);
4、新时期高校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工作策略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中心(2008年中山大学统战理论研究课题);
5、穗港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广州国际竞争力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2008年度规划课题);
6、产学合作与法律制度创新:大学知识产业化的立法促进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后期资助项目);
7.广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与保障机制研究—中山大学案例(2010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8、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广东高校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2012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9、学科会聚、通识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国际经验与中山大学实践模式探究(2012年度中山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二)参与课题

1、高等教育国际移植的案例分析和模式比较——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2005年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2、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研究(2006年美国岭南基金课题);
3、珠港澳高等教育与科研合作研究(2006年珠海市软科学课题);
4、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大项目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研究(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课题);
5、基于大学推动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东为例(2009年广东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
(三)学术论文

1、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2);
2、ReturnstoeducationandannualincomegapsupdatedinIsrael:aquantileregressionapproach,InternationalJournalofSustainableEconomy2013-Vol.5,No.1pp.76-103;
3、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新进展:国际经验与财政金融制度创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
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评估报告:以华南地区研究型大学为例(现代大学教育,2012,3);
5、高等教育办学效益与成本控制:基于1996~2008年的DEA实证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6、ReturnstoEducationandtheUnemploymentRisks:TheCaseStudyofIsrael;EuropeanScientificJournal,November11,2011;Vol.25;pp43~68;
7、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广州国际竞争力提升(经济研究导刊2011,33);
8、高等教育投资战略:基于泰国学生贷款的案例分析(教育与经济,2010,4);
9、高校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人文科学版,2010,2);
10、广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其发展战略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1、持续提升广州国际竞争力的思考:穗港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合作新论(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2、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主成分分析:1995~2006(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3);
13、规模扩张下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效益问题研究——基于1995~2006年的投入产出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14、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考察:美国案例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15、高等教育市场化:市场分析与运行机制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16、立法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的作用透视——发达国家的实践与经验借鉴(公共管理学报,2009,1);
17、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来自英国的经验(高教探索,2009,1);
18、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和谐社会公共教育财政投资的价值选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19、立法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模式构建(科技管理研究,2008,7);
20、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考察:基于日本的案例研究(高教探索,2008,5);
21、市场力量与政府规制:大学知识产业化的背景、模式及趋势(复旦教育论坛,2008,4);
22、高等教育国际化:欧洲案例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8,1);
23、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权益保障机制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7,11);
24、大学知识产业化与立法促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5);
25、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政府服务机制的建立——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大学教育科学,2007,5);
26、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创新法律机制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7,8);
27、论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产权法律机制(江苏高教,2007,2);
28、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高教探索,2007,2);
29、论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交易费用(教育评论,2007,2);
30、论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风险防范机制(现代大学教育,2007,2);
31、大学——工业合作管理模式:香港案例(高等教育研究,2005,3);
32、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战略选择及政策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
33、高等教育经济地理:理念与实践(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1);
34、公立高等教育筹资市场化:国际比较的观点(外国教育研究,2005,5);
35、加纳高等教育的国际移植和现代化策略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5,3);
36、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地理学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5,1);
37、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与浙江大学的创建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38、超越人本主义:后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教育观解读(高等农业教育,2004,10);
39、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若干问题探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
40、当代发展中国家政府与高等教育关系的理念框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5);
41、刍议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及失误调适(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6);
42、哲学:智慧的启示——从后现代主义哲学写起(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4);
43、中小学教育科研:培养专家型教师的沃土(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4);
44、教育评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广西高教研究,2002,3);
45、论中小学素质教育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
46、我国城市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能力的调查研究(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1);
47、论高校素质教育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1);
48、浅议教师权威的制约因素(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
49、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研究生专辑);
50、转型期中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专辑);
51、隐性控制与显性控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职业技术教育,2001,18)
52、现代教育思想与培养创新人才(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01,9);
53、浅论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昌吉学院学报,2001,1)。
(四)学术著作

1、产学合作与法律制度创新:大学知识产业化的立法促进研究(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
2、高校统战工作新思路(参与),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10年6月;
5、走进国际化: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参与),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3、传承与创新:高校统战工作探索(参与),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4、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三辑)(参与),华中科大出版社,2011年7月。
(五)学术影响

1、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新进展:国际经验与财政金融制度创新(新华文摘全文转摘,2012,23);
2、高校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研究(新华文摘转摘,2010,12);
3、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主成分分析:1995~2006(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全文转摘,2009,10);
4、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权益保障机制研究(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全文转摘,2008,5);
5、大学知识产业化与立法促进(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全文转摘,2008,1);
6、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战略选择及政策分析(新华文摘全文转摘,2005,19);
7、公立高等教育筹资市场化:国际比较的观点(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全文转摘,2005,7);
8、高等教育经济地理:理念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转摘,2005,5);
9、当代发展中国家政府与高等教育关系的理念框架(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全文转摘,2004,11);
10、中小学教育科研:培养专家型教师的沃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版转摘,2002,12)。
(六)学术获奖

1、课题《新时期高校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工作策略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中心》获广东省委统战部2009年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12年全国优秀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七)学术交流

1、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2007年10月,北京昌平);
2、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2007年11月,中国广州);
3、2007年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2007年12月,中国广州);
4、广东省第九届比较教育学术年会(2008年6月,中国广州);
5、第八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2008年9月20~21日,中国天津);
6、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2008年10月19~22日,中国上海);
7、广东省社会科学2008年学术年会中青年专场(2008年12月8日,中国深圳);
8、2007年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2008年12月,中国广州);
9、香港-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研讨会(2009年4月26日,中国广州);
10、粤港一体化广州论坛(2009年6月11日,中国广州中山大学);
11、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暨首届中国教育现代化论坛(中国广州中山大学,2009年5月22日);
12、希伯来大学举办的风险投资国际研讨会(2010年7月11~12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13、以色列首届汉语教学研讨会(2010年8月14日,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大使馆教育处与以色列师范学院);
14、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贷款国际研讨会(2010年10月5日~6日,希腊雅典,欧洲职业教育委员会);
15、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经济计量国际研讨会(2010年10月20~21日,葡萄牙里斯本,里斯本大学);
16、高等教育与工业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11月16~17日,英国爱丁堡,爱丁堡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
17、国际化与全球公民道德教育国际研讨会(2010年11月19~20日英国伦敦,伦敦大学);
18、教育经济学高层国际论坛暨2012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2012年11月2~4日,北京,北京大学)。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培训啦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温馨提示:
本文【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导师介绍:许长青】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