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学招生以高考分数为标准,十分简单。学生可直接根据高考分数决定去哪所学校,大有“只要分数够高,国内名校任你挑”之势。可是,在美国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想进美国名校,你还得掌握美国大学的招生标准。
现如今,留学生和准留学生们往往会引起广泛的关注,无论是来自父母、亲戚,还是身边的朋友,亦或者是网络上的吃瓜群众。几乎所有人,都关心着他们的脚步。
出谋划策者有之,羡慕嫉妒者亦有之,大家各执己见,评论纷纷。但是,对于美国大学具体的招生标准,谁也没有准确的说法。
美国当前招生制度的弊端
的确,美国名校招生并没有统一的录取标准。这是美国名校招生中的一大弊端,同时也是美国高校管理者一直以来试图想要解决的问题。
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容易造成偏差。比如,学校对学生个人成就的强烈关注,以及家庭富裕学生在申请材料、背景,以及个人所长上面体现出来的种种优势,都可能对录取结果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不公平的发生。
不得不承认,申请者的资质本身就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那些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必然比那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孩子受到更多的栽培,为大学申请做了更充足的准备,在申请者中表现的也更为突出。
举个例子,某所学校如果需要更多学生加入曲棍球队,或是学校的交响乐团急需双簧管演奏者。在这个前提下,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就会比其他不具有此类特长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青睐。
当然,有条件的家庭有更多的机会和财力把孩子培养的多才多艺。如果大学在招生的时候,一味地追求申请者的特长,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有可能把那些具有很好特质却没条件培养的申请者拒之门外。
既能达成自己的招生需求,又能不助长不公平现象。这是大学招生最理想的情景,但这个情景距离彻底实现,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
其实,很多名校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试图做出改变。
哈佛大学倡议书
其中,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就曾在2016年公布了一篇关于顶尖美国本科最新录取标准的倡议书,试图调整大学的招生标准,使其更加人性化,但这个难度并不小。
报告指出,通过 Making Caring Common Project,倡导重新定义“成绩”,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和公共利益,参与社区服务。
该报告就如何扭转潮流,如何在招生过程中倡导新的升学标准,在以下四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1、建议评估学生对他人和社区做出的贡献
2、建议评估学生的道德使命感以及参与贡献的方式(要考虑不同的种族、文化和阶层)
3、要重新定义成绩,为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
4、建议降低标准化考试的重要性,让学生“不再为了考试而考试”
根据这篇报告的倡导,未来美国名校将逐渐扭转倡导个人成就的功利主义,而更加重视学生的公益理念和行为。这份哈佛报告发布后,得到了80多个高校的赞同。
美国名校招生新趋势
大学招生官最看重什么因素?
现如今,美国名校录取率之低,竞争之惨烈,情况愈发严峻。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早已不再是高分和流水线式的活动就能满足的了。
后来,人们通过对历届受到名校青睐的学生群体进行研究,发现了美国名校在招生中的一些特点:
1、美国名校希望自己的学生拥有广泛的好奇心,而不是仅仅专注于某一学科;
2、希望学生群体具有多样性,学校里的学生应该像真实世界一样多元化,有来自不同种族、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
3、希望自己的学生具备公民意识,希望录取能在毕业后做好准备对世界作出贡献的学生。
申请美国名校究竟有多难?
大家都知道,国人重视教育机会,希望孩子进名校是很多家庭梦寐以求的目标。所谓的“升学的焦虑”,其实就是指来自“名校的压力”。
据以往的数据来看,在美国上大学是非常容易的。社区大学,来者不拒;四年制的大学里,有超过一半的学校的录取率高于75%。
那么上美国常春藤名校就很难,到底有多难呢?
答案是:非常难!
我们先来看美国几所竞争最强的大学所发布的18年录取数据:
看完这一数据就会发现,美国名校的录取率又创历史新低。
大家都知道,好大学所能接受的学生有限,够格的申请人远远多于这些学校所能录取的学生。
学美Tips:
学美建议学生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可以透过升学的种种压力和困扰,尽可能地多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未来生活的各种可能;并且想清楚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弄清楚自己想要努力奋斗的方向,才能拥有足够的动力,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继而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