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12:36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她创办于1950年4月,位于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中心地带,校园占地142亩,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相邻,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
人大附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学校创设了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涵盖语言与文化、数学与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德育与心理、活动与劳动实践、国际化课程等九个领域。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之外,还开设了丰富的校本必修和选修课程。
其中,校本必修课程有心理健康、创造发明、形体、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等。校本选修、大学先修课和研修课程有200多门。其中外语类课程在原有英语、法语、德语、日语、意大利语、韩语、西班牙语等基础上,正积极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小语种课程。同时,学校构建了一套“人工智能+X”中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打造了人工智能大课堂,开设相关课程超过20门。
人大附中积极推动非遗课程进校园,迄今已经开设剪纸、曹雪芹风筝等课程。创办了“三高”足球训练基地,培养“道德水平高、文化素质高、运动水平高”的体育后备人才;创办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为在数理、语言、计算机、科技、创造发明、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学生开辟绿色成才通道,人大附中早培研修课程着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开设各个领域的课程达80多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北京四中建于1907年,初名为“顺天中学堂”,1949年改名为“北京市第四中学”,2002年9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同年增设国际部。2005年与北海中学合并,恢复初中招生。2008年民族团结中学部分教师并入我校,2015年与63中合并。现有高中部、初中部、广外校区、复兴门国际校区四个校区。现任校长马景林。
北京四中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办成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在世界享有良好声誉、高质量、有特色、第一流的完全中学。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杰出的中国人,使他们成为杰出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他们未来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北京四中建立了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多样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科学的学生管理体系和富有实效的德育工作体系。
多年来,四中名师辈出,刘景昆、张子锷等老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四中的教师队伍继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不断使之发扬光大,他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循循善诱、锐意进取。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 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 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北京八中由1921年建立的私立四存中学和1947年建立的北平八中发展而来。1949年,两校合并为北京市第八中学。
在1985年开始的少儿班成功实践的基础上,2010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我校设立了小学四年级起点的"智力优秀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实验班"(简称素质班),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申报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智力优秀学生综合素质开发的实践研究"。2011年,经市教委批准,我校开设了"高中生科技综合素质实验班"(简称科技班),科技班在课程设置、活动设计、师资配备等方面更加突出学校的优势。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少儿班、素质班、科技班及科技俱乐部为主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育体系,还有金鹏科技团分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翱翔计划"化学与生命科学基地校、"雏鹰计划"项目试点校、早期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基地校、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基地校等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和资源。
北京师大二附中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校园优美、设备先进、师资优秀、校风好学风正、教学质量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市重点中学,是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的普通高中示范校之一。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校三部的发展格局,即高中部、初中部、国际部。同时我校还承办了北京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北京师大二附中西城实验学校、北京师大二附中海淀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
我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秉承“三兼优一发展”的育人目标,既继承了优良的传统,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有效、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使这所传统名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是北京大学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也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先进体育传统基础学校。
截至2011年8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建有教学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食堂,建筑面积共4万平方米,设有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体化校园网络。该校图书馆(又称北京大学图书馆分馆)的前身是清华速成中学图书馆,实现电子检索,共享北京大学图书馆资源,由学术报告厅、综合阅览室、外文原版图书阅览室、教师阅览备课区及“康幔屋”休闲体验区等部分组成,总面积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名读者阅览和自习。
学校于1992年提出并实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自此,学校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环境设施一流、办学质量优秀的现代化学校,享誉京城内外。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底,学校回归公办。2010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2014年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现有特级教师 27人,正高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97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名校的中方博士86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3人,来自剑桥、哥伦比亚、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名校的76名外籍教师。此外,学校建立了由中科院、北大、清华、北师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的教师成长指导团队。
学校现任职教师中有13位博士,特级、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75位,占全体教师的65%。校友中有50余位清华、北大、中科院的专家团队,他们在丰富二中的课程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二中坚持素质教育,鼓励个性发展,融合多元文化。建立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小班化”教学,每班30人左右。非高考科目全部实行“走班制”选课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鼓励学生多进实验室,阅读推荐书单。通过艺术、体育、翱翔计划、科技发明活动和高水平的研究性学习,展现学生的风采,发现和培养特殊人才,为你的未来发展、特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一零一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高中示范校。
北京一零一中学于1946年在张家口建校,校名先后易名为张家口市立中学、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华北育才中学、北师大附中二部等。1955年,学校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郭沫若亲笔题写校名,并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北京一零一中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遗址,东临清华大学,南接北京大学,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截至2011年,学校有7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超3000人。学校还拥有双榆树、上地、怀柔、温泉、石油、矿大、大兴7所分校。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传统,努力构建教书、管理、服务、环境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通过开设"大学预科班"、"高中理科试验班"、"马约翰体育班"、"一条龙试验班"和"美术特长班"等特长班,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形成了鲜明开放的办学特色,创建了良好的学风、校风,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自1983年至今,已有2000多名毕业生进入清华、北大,先后有150多人次获得北京市金帆奖、银帆奖,在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序号是顺序,不一定是排名,以上排名是综合升学率,家长学生评价,师资力量,学校环境等各种因素,不能覆盖所有人的观点,供您参考,如果你有更好的观点,欢迎举例留言,但不要人身攻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