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3日 13:16
浩浩楚汉,巍巍喻山;斯有学府,誉满九州。享有“森林大学”美誉的华中科技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扎根荆楚大地,一代代华中大人心怀“国之大者”,追求卓越、矢志一流、勇攀高峰,践行着赤心报国的无悔誓言,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今天,让我们踏足她的“星辰大海”,一起追“星”、追“馨”、追“芯”、追“新”……
——星光熠熠,照亮学子成才之路
与共和国同行,与新时代共进。华中科技大学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在新时代迈向世界一流,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在这里,汇聚了一大批名师大家,他们弘文励教、传道授业,如春风化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精英栋梁。
9月13日,2021年“科学探索奖”出炉,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陈蓉教授因其在原子制造的高精度定位,一致性和高效率方面取得的成果备受关注,获得300万奖金,这也是华中大人连续3年获得此项荣誉。
11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当选全国道德模范。96岁的他坚持以行励人,爱心助学,行善救急。2013年以来,崔崑和夫人捐资助学超1000万元,帮助500余名青年学者成长。疫情期间,他第一时间交纳100万元特殊党费,个人却始终简朴度日,彰显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拳拳之心。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邬堂春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邬堂春教授在揭示环境病因、阐明发病机制和制定预防对策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创建清洁环境、促进健康长寿、共享美好生活的预防医学实践,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
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如同一颗又一颗耀眼的“明星”,照亮了华中大学子的成才之路!
20位院士,3600余人专任教师,齐聚于此,勋功灿灿;“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群贤毕至,桃李芬芳。
一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杰出青年等400余位高层次人才为中坚的师资队伍。群星闪耀,流光溢彩,华中大是梦与梦交织的地方。兼济天下、励志笃学的是华中大人的身影,更是未来你的身影。在华中大,一边“追星”,一边向梦想努力进发!
——良辰美景,你是我的理想型
传说身处武汉市的高校,都各自占着一座山头,而华中大占据了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最高峰——喻家山。这里不仅有山,还有国家5A级旅游景点东湖风景区是她的后花园。多少人为了来到这里用十二载春秋拼搏,因为喻家山南麓孕育的这所1037号森林大学是万千学子心中的“理想型”。
春风拂晓,森林大学在春光中生机勃发,绿化覆盖率达到72%的华中大,晨露朦胧、玉兰阵阵;夏日炎炎,18万棵树木为校园立起天然的避暑屏障,梧桐秦秦、清影层层;秋色宜人,丹桂郁郁,银杏依依,华中大精神根植于每一颗树木之中,预示着春华秋实满庭芳;冬日暖阳,香樟氤氲,松柏皎皎……
学校环境怎么样?也就是野猪一家常来做客,狐狸小友偶尔光临。这不,继野猪、狐狸之后,近日又解锁了“猴哥”角色。11月9日下午,一只猴子在学校里悠闲地散着步,引起了媒体和众多网友的关注。
“森林大学”,从不缺高山流水,多的是丝竹雅韵,心随乐而醉,晚来赏佳音。在华中大,校园艺术与自然氛围浑然天成,艺术与人文之美魅力与共,每年80余场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时刻滋养着学子们的心田。
电梯入户、一室三厅、指纹解锁、独立卫浴……什么叫“入学即巅峰”?火上热搜的“五星级”宿舍给你答案。此外,学校东西横跨6个地铁站,学生都是坐地铁上下课,“地铁校车”名副其实。
当然,华中大追“馨”远不止于此。作为“最宠学生大学”之一,各色佳肴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人都说“学在华中大”,其实在勤奋的华中大学子心中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吃在华中大”。华中科技大学坐拥38个食堂,大厨们推陈出新的十八般武艺,满足了数十万师生挑剔的味蕾。
热干面、生煎包、酸菜鱼片、石锅拌饭、可乐鸡翅、糖醋里脊、烧鹅饭、香酥鸡、冬瓜排骨汤……从川菜到粤菜、从早餐到夜宵、从点心到饮品,应有尽有。并且,所有学生食堂均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标准化食堂”,让广大学子吃出美味、吃出健康,是华中大最坚定的承诺。
创意十足的“1037号树叶冰淇淋”,高颜值高品质“限量版中秋节月饼”,让离家的学子们,每逢佳节也能胖三斤。懵懂新生报到时许下豪言:“我一定吃遍华中大食堂”。很多毕业生最后不禁感叹:“听说过很多个食堂,却依然没在四年吃完”。如果你对追“馨”充满向往,华中大定是不二之选。
——国之大者,瞄准“卡脖子”难题
晨光熹微时,青年园内碎语低吟,眼镜湖畔书声朗朗;时光正好处,东九楼内流淌成知识的海洋;智慧教室用科技点燃学习梦想;黄昏薄暮里,思想和创意在交锋……生活和学习在这所温馨大学里的华中大人,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心怀“国之大者”,瞄准芯片“卡脖子”难题,不断助力国产芯片的发展。
今年2月,光谷朋友圈里反复刷屏,一批身怀绝技的科学家组成了湖北“复联”,华中科技大学领衔光谷实验室,向“世界光谷”进军。实验室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器件与芯片等四大任务,建设光电芯片微纳制造及测试平台等三大平台,着力提升光电信息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7月,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同时揭牌成立。未来技术学院着眼于未来科学技术原创,瞄准国家未来发展的国之战略重器;集成电路学院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
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2020年审核增列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名单。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首批申请并成为首批获批的18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同时也是华中地区唯一获批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校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敢担大任、勇攀高峰,华中大人在芯片研发上不断突破,成绩斐然。
胸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作为,华中大人在追“芯”的路上,焕发出了无比绚丽的光彩。科技强国志,不渝赤子心,华中大人一直在路上!
——名扬四海,在世界舞台秀出风采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华中科技大学矢志追“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奋力书写着创新事业的最美篇章。
学校现已建成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建立世界上最精细鼠脑图谱基础数据库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创造了脉冲平顶磁场强度世界纪录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测得国际最高精度万有引力常数G值的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攻关了众多“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四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展现着华中大“硬核”实力,令无数人神往。学校全部高水平科研平台面向全体本科生开放,让每一位科技追“新”的华中大学子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感。
今年10月21日-10月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举行,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体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华中科技大学见诸报道的成果有8项,包括“华中9型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面向图计算的通用计算机”“多学科系统分析CAE平台”“早期COVID-19 CT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全海深海水液压浮力自适应系统”“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这8项科技成就,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华中大智慧和力量。
经过近70年的发展,华中大“创新创业教育”这张名片也愈发闪亮。学校每年投入超三千万元支持学生双创项目,参与各类双创项目的学生超过70%。今年,华中大人身影更是闪耀在世界舞台上,拿下多个全球第一。
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华中大的不懈追求。如今,学校正在追逐未来的“星辰大海”中,以“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气魄,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华中科技大学报考指南、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官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极目新闻、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