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驻人口全国第10,没有使领馆,没有央企总部,也没有经济特区;GDP全国第4,人均GDP全国第2,税收总量全国第3,上市公司市值和数量全国第2,这就是浙江省,一个神奇的省份。
别看它经济那么强,一提到高等教育瞬间就没了底气。浙江的科研院所并不多,985、211只有一所,双一流也不过3所。近20多年,浙江的家长和孩子们一直对本省的高等教育资源稀缺意见多多,当然,热心的建议自然也不少。
这不,2020年11月23日,有一位热心的网友就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把杭州师范大学和浙大城市学院合并了吧?对这位网友的建议,官方也并没有怠慢,而是在12月24日正式回复:意见已收悉,转交杭州市教育局参考研究。
这位网友的建议都说了什么?这是两所什么样的大学?这两所大学有可能合并吗?为什么说这官方回复话里有话呢?来听缪老师陪你聊几句。
简而言之,这位网友的建议中提到了三点:第一是合并的基础,第二是合并的优点,第三是合并的前景。
合并的基础,是指从2008年开始,杭州已经有大力支持杭州师范大学的政策和举措,而在2020年年初,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彻底转设为市属公办院校浙大城市学院,使两所大学的“性质”趋同,具备了合并的基础。简单说,以前同乡不同姓,现在同乡也同姓,一个大家里面,说话办事都方便。
合并的优点,是指一来两所大学都有医学学科,可以合并发展,二来杭师大的师范和基础理学与浙大城院的工学学科也刚好互补。既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争夺,还能有序整合资源。
合并的前景,是指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建设出更大更强的学校,有望打造全国百强校。
杭州师范大学是浙江省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师范类院校(最强者在浙江金华,名叫浙江师范大学),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也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母校。
杭州师范大学有几个特殊之处,一来,它是少有的开设医学学科的师范院校;二来,它是少有的校内两层建筑都带有电梯的大学;三来,作为市属高校,它是具备保研资格的;四来,它曾经想去掉校名中的“师范”二字,却一直没能成功。
浙大城市学院的前身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今年年初刚刚转设完成。在全国所有独立学院当中,浙大城市学院是较早完成转设的,这也使它成功规避了教育部在9月1日下发的院校命名规定中,“独立学院转设后的校名中,不得出现原母体大学校名和简称”的条款。这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特权体现”。
今年6月,杭州市政府和浙江大学曾经签署协议,约定共同支持浙大城市学院的发展,力争在10年后,把它打造成全国百强大学。
按照现在教育部对于院校合并的政策导向来看,不支持大规模院校合并是大方针,不会在短时期之内有所动摇,这是政策基本面。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2020年全年,教育部官宣的高等院校合并以独立学院转设为应用技术大学过程中,对于高职专科院校的合并居多。通俗点说,就是独立学院+高职专科院校=应用技术大学。至于本科院校+本科院校=更大的本科院校,没有成功案例。
官宣转交杭州市教育局这件事有两重含义,一是既然两所大学都是市属院校,管辖权在杭州市,自然是转交杭州市教育局最为妥当;二来浙江省的相关部门对于院校合并这一类的事务,也确实没有最终决定权,高等院校的更名、硕博点申请、合并等等事务,最终必须由教育部来审核。
从杭州市的角度来看,是否有再建一所“杭州大学”的愿望显得格外重要。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末浙江大学“四归一”的合并中,老杭州大学被并入了新浙江大学,“杭州大学”这四个字从此被尘封。
如果杭州市愿意重建一所“杭州大学”,也许大力推动杭州师范大学和浙大城市学院两所市属院校的合并,是一条捷径,这也刚好与杭州师范大学原领导层的意愿相同,一拍即合。另一方面,现在的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教授,本科就就读于老杭州大学的经济系,硕士学位也是在杭州大学拿到的,算是一名“老杭大人”,说不定也会愿意推动建立“杭州大学”。(本段内容纯属猜测,没有任何真凭实据)
你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和浙大城市学院合并吗?你认为浙江省的高等教育应该如何改进?你认为浙江有没有必要多建几所高层次大学?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我是缪登峰,欢迎关注。
#杭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