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3日 06:47
新中国历史上,电力部单列的时间并不长,多数时期是跟水利部并在一起,称“水利电力部”,前后撤并、重组共有三轮,最后一次单列电力工业部,是在1993—1998年间。在那之后,作为一个国家行政部门,电力部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盘点电力部下属高校,以1994年部颁的电人教【1994】529号文件为证,所辖共13所本专科院校,可分为三个层级,简单概况就是“2+3+8”:
按当年规划,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合并、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分别组建两所新大学,即: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两所电力大学,由电力部直接管理。
即当时的东北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学院、长沙电力学院,由电力部和地方电力企业集团共管,以地方企业集团管理为主。
三大电力学院,分别由当时的东北、华东、华中电力集团为主进行管理。
即当时的北京、沈阳、南京、太原、郑州、西安、山东、长春这八所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其中长春称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八大电专,全部划归属地相应的企业集团,由各网、省局直接管理,电力部只负责宏观业务指导。
随着1998年电力部撤销,上述电力13兄弟,今身在何处,面临高考志愿规划的学生,又该如何选择呢?
在业界,有“电气二龙四虎”的说法,他们绝对是电力系统和电气学科领域的头部高校。但其实,“四虎”指的是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和电力部并无直接关联。
至于“二龙”,则首当其冲,一定是原电力部高校中的“一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最早在1951年,武汉大学成立了水利工程系,先后调入了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等等院校的相关系科、师生和教学设备,在1954年分立出来,称“武汉水利学院”,这便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武水”。武水早在1956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了,可见当时实力之强劲。
1958年,水利部与电力部合并组建水电部,武水也筹划增设电力类学科,第二年就改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此后的几十年间,学校隶属关系几经演变,到1993年回归电力部,同年升格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根据部里的统一规划,武水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在1996年正式合并,但校名不变,仍称“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97年,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通过立项审核,入选为211院校。
直到2000年8月,武水等多所院校与武汉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武汉大学,后来毫无悬念地入选了985和双一流。
略显遗憾的是,原武水的优势学科,在合校之后,发展势头不尽如人意。武汉大学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为“B”,固然也是个不错的成绩,但却不复当年“电气二龙四虎”中的龙头地位,跟武汉大学在全国的位置,也不太相配。
接替武水的江湖地位,成为电力系统第一强校的,是当年“电气二龙”中的第二条:华北电力大学。
最早在1958年,北京电力学院成立。到1961年,北电接收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电压技术等3个电气相关专业,包括大量教学仪器设备,41位教职工和230名学生,从此具备了招收研究生的资格,这个时间比武水稍晚。
1969年,因为国内国际的政治氛围,轰轰烈烈的京校外迁拉开帷幕,影响直到如今,像石油大学、矿业大学、地质大学,至今还是两地办学,还有中科大扎根安徽,都是由此而来,此间详情,可参见拙作——
“京校外迁”那些事:地、矿、油三校因此两地办学,独立发展
中科大搬迁合肥风波始末:河南为何“错失”,安徽如何“引凤”
北京电力学院最初迁到河北邯郸,一年后又搬到了保定,改名成为“河北电力学院”。到1978年,学院入选了88所全国重点大学,同年改名为“华北电力学院”。第二年,华电利用北京那边剩余的老校舍,组建了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像地矿油一样,开始两地办学。
1995年,华电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升格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为校本部,归属电力部和河北省领导,在北京设分校区,归属电力部和北京市领导。
电力部撤销后,华电先是归属国家电力公司,2003年成为教育部直属,是至今为止,原电力部高校中唯一的部属大学(武水被武大合并,不计在内)。
2005年是华电标志性的一年,先是入选了211院校,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将校本部由保定变更为了北京,保定设为分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办学质量和就业几乎没有差别。
但列位看官要注意——
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在高考招生时,仍然是分开的,北京校部因地域的优势,分数比保定校区要高一些。但同时,保定作为传统老校区,在专业设备以及师资等方面其实稍占优势,而且学校就在市区内,各方面条件相对便利一些;北京那边,校部设在昌平区,新建院校地盘大,所以专业多、发展比较全面,环境则相对偏远一些。
今天的华北电力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力行业黄埔军校,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结果为“A”,仅次于“电气四虎”中的清华和西安交大,与985的华中科大并列,在原电力部高校中,稳坐NO.1。尤其在就业上,历年的国家电网校招,其聘用人数也是遥遥领先,在全国高校里是最多的,很多年份一届就能录上千人(北京、保定合计)
另外也许你想不到,华电作为一所工科院校,管理学科也很强,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拿了两个“B+”,是全国前10%——20%之间的水平。
当然,跳出电力系统来说,211的华电,还是要屈尊一下,放在985和双一流的武汉大学之后,第二个出场。
话说大鱼吃小鱼,2000年武大合并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但再往前溯,1996年,武水也合并了一所本科院校: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
相对于武大和武水,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就是个“小年轻”,1978年才建校,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所在的湖北宜昌市,当时归属水电部。
1996年与武水合并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成为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同年随武水一起,通过了211工程的部门预审。
但短短四年之后,武水在外兜兜转转近半个世纪,又合并回了“娘家”:武汉大学,因为种种原因,宜昌校区——其实就是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没有嫁入武大,而是在同一年,就重新分立,又与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成立了“三峡大学”。
因为当年,宜昌部分不是武水的主体,因此原武水“211院校”的资质,是继承不来的,所以三峡大学是一所双非院校,但毕竟,曾经是“电气二龙”之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组成部分,因此放到第三位出场来说。
不过话说回来,三峡大学老电力的底子还是很深厚,2008年就有了博士点,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与985的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并列,都是“B-”,成绩还是不错的。
原电力部第二层级高校:三大电力学院中,东北电力学院应该是领头羊。
东电最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49年5月成立的沈阳电机高级职业学校,比新中国的历史还要早。单论校史而言,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电力专门学校,东电算是电力高校中的老大哥。后来辗转迁徙,学校在1955年迁到吉林省吉林市,1958年升格为本科,称“吉林电力学院”。
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同年改名“东北电力学院”。1998年电力部撤销后,先是
归属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划归属地吉林省管理,2005年升格为“东北电力大学”。
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东北电力大学与武汉大学并列,成绩都是“B”,在原电力部高校中,仅次于“一哥”华北电力大学,位列第二。
上海电力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谁是第二层级的最强校?
如果从历年的国家电网校招来看,聘用录取人数基本上就是华电第一、东电第二、上海电力第三。但从2018年以后,随着上海方面升格为“大学”,加上固有的地域和生源优势,上海电力以微弱优势逐渐超过东电,成为国网校招人数的第二位,在大多数省区的录取分数,也比东电要高出一截。
最早是在1951年,上海电业学校成立,1958年在此基础上筹建上海电力学院,中间一度改制,成为半工半读的上海电力专科学校,到1985年,上海电专升格为本科,名字又恢复为“上海电力学院”,由当时的水电部和上海市双重领导,以水电部为主管理。
如前所述,根据部里统一规划,自1995年开始,上海电力学院划入华东电力集团,实行部、电力集团共同领导,以电力集团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0年,上海电力划归属地上海市,2006年有了硕士点,此后,依托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学院发展一路顺风顺水,直到2018年,正式升格为“上海电力大学”。
因为毕竟是电力系统出身的高校,上海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四轮学科评估为“B-”,略逊于东北电力大学,所以本文中将其排在东电之后。但是按照上海目前的发展势头,超越“二哥”东电,应该不会太久,至于能不能赶上211院校的“大哥”华电,就要拭目以待了。
长沙理工大学的前身之一,是1956年筹建的长沙水力发电学校,后在1983年,学校发展为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是当时水利电力部直属的唯一一所师范类本科高校。
1994年,学院划归新成立的电力工业部,改名为长沙电力学院,第二年就加入华中电力集团,实行部、电力集团共同领导,以电力集团为主的管理体制,期间又合并了湖南水利水电学校。
电力部撤销后,长沙电力学院划归属地湖南省,2003年,与原交通部下属的长沙交通学院合并,组建长沙理工大学,目前是湖南省与交通运输部共建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和上海电力大学一样,同为“B-”,但纵观近些年来的国网校招人数,大约只有上海电力大学的一半,在电力系统来说,同为第二层级院校,排在上海之后。
1994年电力部文件中的第三层级高校,即八大电专,当时分别是——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它们后来的去向,简单说就是“3+2+3”,即:三家升本,两家被合并,三家保留。
沈阳电专参与合校,组建了沈阳工程学院。
南京电专参与合校,组建了南京工程学院。
长春电专参与合校,组建了长春工程学院。
因为合校时并入了其他院系的优势学科,所以上述三校,除了电气类专业是特长之外,南京工程学院的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沈阳工程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长春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等,也都各具特色,值得关注。
沈阳、南京、长春这三所工程学院,加上前述的华电、东电、上海电力、长沙理工、三峡大学,共八所院校,在2018年,由华电牵头,成立了“中国电力高校联盟”。这个组织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认可度和人脉关系,自不必多言,将来有志于在电力系统发展的考生,可多多留意。
北京电专2000年合并入北方交通大学,也就是今天的教育部直属211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交大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也持续发展,目前学科评估为“B”级,如果放在原电力部高校内,则仅次于华电。
太原电专2014年合并入山西大学。可惜山西大学作为百年学府,传统优势是哲学、光学、物理学等等基础学科,四轮学科评估中,工学类的电气工程没有上榜。
郑州电专、西安电专和山东电专,仍然在各自区域,为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老刀我作为济南土著,上中学时曾经蹬着自行车,去当时还很偏僻的济南南外环鲁能泰山驻地,去看泰山队训练,至今记忆犹新,后来才知道,隔壁就是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而且当年电专从泰安迁往济南,在此圈地比鲁能泰山早得多。
除了以上14兄弟,另有一家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也保留至今,因为它是1995年才从中专升格成为大专,所以在1994年电力部的文件上,就没有提及。
如果刨除合并进武大的武水,合并进北交大的北京电专,合并进山西大学的太原电专,如今,应该是电力12兄弟。
层级划分按照当年的文件所述,具体排名为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最后有句题外话,很多朋友搞不清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其实两家一个河南、一个河北,确实离得很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是原来的河北水利水电学院,1991年才从河北邯郸搬到了河南郑州,2013年升格为“大学”,目前是一所双非院校。华水历史上长期归属水利部,2000年才划归河南省,现为河南省和水利部共建高校。
总体来说,华水也有很深的电力背景,但实力比华电要弱一些,历年录取分数也低不少。不过华水有个校友,也是个“电力人”,业余喜欢写小说,这几年非常出名,他就是去过“黑暗森林”、搞过“降维打击”的刘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