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3日 19:00
孩子上学问题一直是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
很多家长为了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照顾,想出了千奇百怪的送礼方式。
教师节即将到来,教师收受礼品的问题又引起了热议。
送礼几乎可以称得上老一辈心中的潜在文化了。很多人认为没有送礼,不好办事。这一风气也被带到了教育行业中。
家长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因此每年教师节都是望家长挖空心思给老师挑选礼物的时候。
但早在2014年,我国的教育部便已明确规定,严禁教师以任何方式接受,甚至索要学生以及家长的礼品礼金等财物。
可见给教师送礼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14年7月发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更是详细设立了6条“红线”,严正规定教师不应收受财物。
不过“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实际生活中,家长送礼问题远远不是一句“拒绝”就可以解决的。
由于教师拒绝一事,反而还导致了一些困扰和矛盾的发生。
近日有新闻报道,一名老师受到学生家长的电话约谈见面。
老师很害怕学生家长送礼违反规定,预约在了家门外见面,没想到家长不按常理出牌,带了个大西瓜。
老师几番推辞说不能收,可家长说这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不收就是对孩子有意见、看不起他。
为难之际只能收下了家长送来的大西瓜,可回家后,老师却陷入了更深的烦恼中。
规定称老师不可接受学生家长的礼品礼金,校领导得知后虽然没有给出严肃处理,却是好一番训诫,表示下不为例。
那么收下这个价值20多元的大西瓜,到底算不算是违反规定呢。
这一新闻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共鸣,评论区更是千姿百态。
有网友称,自己在当班主任期间,还收到了家长从乡下带的玉米、土豆等土特产,让他面对淳朴热情的家长不知如何是好。
还有网友称,自己也在大夏天收到过西瓜,为了不违反规定,就在办公室将西瓜切开,分给了老师同事和班级里的所有孩子了,让他们一起分享这位家长的好心。
在是否是接受礼物这一问题上,往往并非是简单的拒绝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有的家长很在乎老师的做法,就算老师本意是好的,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接受家长的礼物,可能家长还会恼羞成怒,破坏师生家长间的关系。
一些家长的朴素礼物也的确不是很昂贵,即使是老师也很难知道收到这种礼物时应该怎么办。
一位老师也分享了她从教多年的心得体会。她说,有的孩子对老师充满了孺慕之情,他们往往喜欢将自己喜欢的东西跟老师一起分享。
曾经有一个小女孩很喜欢在午休的时间造访她的办公室。每次都会带一个樱桃,或者一个她喜欢的小粘贴,羞涩地递给她。
有次把樱桃放在桌子上没有立刻吃掉,一抬头就看到了小女孩还在门口探头关注她。等她赶紧吃掉,小女孩才开心地跑走了。
其实接受这些孩子们的礼物不算是所谓“收受礼物”的范畴。
孩子的心灵是澄澈美好的。他们没有像成人一样考虑送礼的种种好处。
只是对老师心怀感激,想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让老师也体会到自己的快乐。
小朋友的礼物可以收。
作为一名教师,要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小小的水果、手工制品这种孩子们的心意,可以接受。
一昧拒绝可能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一个成年人,要尊重童年,尊重孩子。孩子的情意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国家早已出台规定,明确表示教师不得接受家长和学生的礼品和礼金。
这既是一项国家规定,更应该是教师的一条基本底线。
“传道受业解惑”,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将学生塑造成更好的人,如果教师自己反而接受了礼品,没有以身作则,岂不是给学生开了个坏头?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家长很反感这种送礼的行为。不过碍于情面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得不向老师“上贡”。
也有的教师认真负责,为学生付出了很多。
家长对这样的教师真心爱戴,主动想在节假日或是其他场合通过送礼,表达一下心中的感情,感谢老师。
但身为人民教师,不管家长送礼的目的是为何,也应该明确收礼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一来收礼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更是会让自己在教学中丧失身为教师的公信度和威信力。
二来教师收礼让送礼这一坏行为,在社会中更大范围地传播,极大程度地败坏社会风气,让不正之风蔓延传递。
三来也有一些家长心怀不忿,特意在老师收礼时留下证据,其后一个反手便将老师举报到有关部门。
老师轻则处分,重则丢掉饭碗,因为小小的礼物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教育主管部门也已经加大了监管力度,下定决心想要整治这一不良现象,歪风邪气。
教师团队也应该肃清内部,保持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纯洁性”,洁身自好,不给学生家长送礼的机会。
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一名受人尊重的朴素的人民教师。
今日话题:你认为收了家长的西瓜算不算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