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4日 10:17
这是2017年我跟清华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协议,一而再跳票,最后黄了的一本教材,希望通过连载的方式,督促我重新把这本教材梳理出来。这本教材没能最后写完,让我抑郁了差不多两年,手头上的事情都推掉了。现在,出不出版都不重要了,只是,寻觅了这么久,市面上,还没有找到一本好用的《创业教育》的教材。我知道不会有人看,但我发现,我在头条上,找到了写作的冲动和乐趣了。
从事创业培训工作多年,经常有朋友问我:“创业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创业培训究竟有没有用?”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一直找不到让人信服的答案。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蕴藏着两种质疑:第一,创业者能否通过创业培训,走向创业之路或者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第二,培训者是否具备创业成功的丰富经验。在过去将近5年时间里,我培训过的学员和学生超过了5000人次。没有做跟踪调查,学员创业的比例以及成功的比例无从得知,也无法得知学员创业的动机以及创业的成功,究竟与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的关联度有多大。至于我本人,虽然也跟朋友创业几次,都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我的主要精力,还是从事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相关的工作。可以说,创业培训或者创业教育,就是我创业的方向。两年前,因为偶然的机会,进入到了高校创业教育领域,在珠三角几所高校开展了一些创业活动和讲座,并兼任了几个专业的创业基础课程。
在准备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参阅了市场上20几本相关教材,仔细研读了教学大纲,发现如下几个问题:1、偏理论,轻实践。大多数教材都是沿袭了传统教材的编排方式,理论色彩较为浓厚,实操内容较为单薄。从教材使用的便利性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便于教材使用者考核学生理论掌握情况。但与此同时,教材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了。2、大多选取知名公司和知名企业家作为案例,这些案例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借鉴意义不大,对大学生创业缺乏深入的研究。3、大多数教材缺乏对大学创业环境的系统研究和论述,对社会创业环境和大学校园创业环境没有做必要的区分,而这两种创业环境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大学里面的创业经验,并不一定能够迁移到以后的创业当中去。
大学创业环境相对比较单一、封闭,大学生一开始的创业项目,大多是基于学校的独特环境和需求,或者是基于学校的区位特点和学科特点等进行的创业,他们的创业项目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比如我在几所大学辅导学生们的创业项目时,发现都有做学生兼职中介的项目,他们的业务范围和开展业务的形式也基本上一致。学生兼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需求,校外机构想要做大学生兼职市场,必须在每个学校寻找代理人,这就给学生创业提供了机会。共享打印机的项目每个学校也都有学生创业团队在做,这些弥补学校服务和商业设施不足的创业项目,是学生创业的最集中的方向。当然,这些项目对技术、资源、能力、经验等要求不高,投资不大,风险也较小,很难做到很大的规模,我们只能称之为小生意。当然,也意味着这些项目进入门槛较低,竞争较为激烈。但这些尝试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也有一些学生的创业项目起点较高,他们的项目是基于学校科研平台积累的技术或科研成果,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一定的应用价值。比如我们今年辅导的几个进入深圳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的选手,他们的项目都是在读博或者读研期间做出的科研成果,代表着各自领域的技术前沿,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从科研成果到转化成市场可以接受的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的科研成果,要么是转化为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要么就是开创一个新产业,这个转化的过程,需要高校、相关企业、政府、资本方等各方资源的支持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据媒体报道,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的转化率,平均超过了60%。我们辅导的那些进入创业大赛决赛的学生,都是香港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名校的硕博,他们在导师和学校的支持下,选择了全职创业,但由于缺少社会和工作经验,缺少行业资源,缺少资金,缺少人脉等等原因,创业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面临很大的压力和风险。他们在大学阶段,大多数没有修过创业相关的课程,也很难找到有创业经验的老师和同学进行探讨。
据一些网站统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几率,高达95%以上,远远高于社会创业失败率。而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最大的一个原因,是不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要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是需要一些必要的行业经验的。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呢?教育部较早就认识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本科院校要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创业课程。“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要在全国1200多所本科院校全面开展创业课程的教学,需要解决庞大的师资从哪里来的问题。我国2003年开始由劳动社会与保障部引入SIYB("START & IMPROVE YOUR BUSINESS",创立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项目,一方面培训创业者,一方面培训创业培训的师资,SIYB的培训体系培养了大批国内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的师资力量,这些师资已经成为中国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的骨干力量,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创业教育走入大学课堂成为了可能。为适应创新创造的时代要求,满足青年就业的现实需要,培养青年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自2005年8月起在中国大学中开展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简称“KAB项目”)。这是共青团组织通过国际合作推进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一项尝试,旨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SIYB培养的是社会创业培训师资,而KAB培训的是大学创业教育的师资。10几年来,KAB培养了近万名创业教育的师资,为中国大学创业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SIYB和KAB虽然都培养了大量师资,但相对巨大的师资需求,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加上很多接受了创业师资培训的人员,并没有从事创业培训或者创业教育的工作,师资缺口还是很大的。而从事创业培训或者创业教育的老师,很多都是辅导员或者从其他专业转任的,缺少创业和社会工作经验。这是目前大部分大学创业教育开展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从事创业教育和创业课程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创业课程,教学生哪些创业方面的知识。按照教育部创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大致分为三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了解企业以及创业者精神(创业是什么),第二个模块是怎么启动创业项目(怎么去创业),第三个模块是创业需要的一些具体技能(创业案例和项目分析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我尝试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原因很简单,学生对这些创业知识和工具感兴趣需要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他们有了解创业的需求甚至有创业的意愿。而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是没有任何概念的。我认为,大学创业课程不应该是鼓励学生怎么去创业,怎么提升创业的成功率。最重要的是要把创业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兴趣等结合起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激发他们对未来进行积极思考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大部分学生感觉到创业课程,不只是针对少数真正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学生开设的,而是跟每一个学生都相关的。
大部分上了创业课程的学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选择创业。那么,创业课程的价值何在呢?换句话说,大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创业课程?我认为,大学创业教育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课堂为主要场景的创业教育,应该称之为创业启蒙教育。这一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创业课程的兴趣,引导他们用创业者的心态去思考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第二个阶段是创业实践教育。这个阶段需要给学生创造创业实践的机会,通过学校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到一些真实的创业项目,通过这些活动去接触真正的创业者,去验证自己的创业想法。第三阶段是创业实战培训,这个阶段的学生可能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团队,面临着初创者都会遇到的市场、管理、资金、产品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个时候能够给到学生的帮助已经微乎其微了,唯一能给到的帮助,是帮助学生对接学校相关的一些资源,比如校友会企业家的帮扶,帮助对接投资人等。
本教材即是针对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试图给到老师和学生一些框架性的东西。第一部分包括中国当代的5次创业浪潮、建立你的公司、常见的商业模式、中国大学生创业简史等几个章节,试图让学生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些大的创业机会,以及诞生的一批著名企业家,让学生较为全面的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概脉络,以及企业发展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建立公司的意义、流程,以及常见的一些商业模式,最后了解不同时代大学生对创业的不同认识。第二部分包括商业计划书、创业活动等章节,希望通过商业计划书这个工具的讲解,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用工具去思考、分析创业项目和创业想法,懂得最基本的商业逻辑,鼓励他们去参加一些创业活动和创业大赛,进行初步的创业实践。第三部分包括创业孵化园的作用、政策以及校企合作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的创业项目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