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大学是英国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下设的生命科学院、医学院、人文学院、理工学院4大学院专业设置广泛;曼大开设的学科种类繁多,数量远远超过一般大学。学校的经济、法律、商科、计算机、电子、航空制造、建筑设计、医学、药理学、心理学、生命科学、音乐及艺术等课程都为世界一流水准。提供从大学本科,硕士,直至博士生的全方位课程。学院共有9个科系,70多个大专业,有近500个小专业可供大学本科专业的学生选择,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研究课题众多,且应用性强。曼大的综合教学质量名列英国独立教学质量评估的前茅,其中18个专业被政府学术评估机构评为五星或五星加。
经济
阿瑟·刘易斯爵士,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贡献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约翰·希克斯,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于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的研究。
物理
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1958年出生于俄罗斯索契,与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主持的 “在二维材料石墨烯研究中开创性实验”在2022年诺贝尔奖。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1974年出生于俄罗斯Nizhny Tag,与安德烈-海姆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主持的“在二维材料石墨烯研究中开创性实验”在2022年获得诺贝尔奖。
汤姆逊(J.J Thomson),14岁进入该校,1871年到1876年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后来他发现了电子,于1906年获得诺贝尔奖。
[$pagetag]约翰·亨利·玻因廷(John Henry Poynting),1867年大1872年在读,是新物理实验室的头几位学生之一。1876年到1879年任教。后来成为梅森学院(即后来的伯明翰大学)教授。他主要研究电学和光学,著名的玻因廷向量即出自他手。1891年,他测定了地球的平均密度;1893年,测定了万有引力常数。其玻因廷-罗伯逊效应与相对论有关。
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84年至1887年在读,发明了膨胀云室(威耳逊云室),与1927年获得诺贝尔奖。
卢瑟福(Ernest Rutheford),1907年至1919年任教,著名物理学教授,1908年因为其物质的分解和放射物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是裂解原子的人。
乍得威克(James Chadwick),1908年至1913年,是该校的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研究员(跟随卢瑟福),他发现了中子,与1935年获诺奖。
盖革(Hans Geiger),1906年到1914年人研究员,同马斯登Marsden进行了早期的“卢瑟福散射”实验,也称“盖革-马斯登试验”。发明了著名的“盖革计数器”。
马斯登(Sir Ernest Marsden),1888年生于英格兰的兰开夏,他得以进入曼彻斯塔大学,那里他遇见了使他成名的卢瑟福,他和盖革进行了“&alpha粒子散射实验”,从而建立了原子的“布丁模型”。卢瑟福推荐他继任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物理学教授。
玻尔(Niels Bohr),于1911年至1916年任研究员,主要研究原子结构,是量子力学理论的奠基人。在卢瑟福理论的基础上发明了原子结构模型。1922年获得诺奖。
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1919年至1937年人主任(著名物理学教授),和他父亲亨利·布拉格齐获1915年诺奖,主要研究领域是“X射线结晶”,此项研究为后来DNA的发现和蛋白质结构(剑桥大学布拉格研究组的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Rosalin Franklin(DNA)等及肯德鲁及佩鲁茨(蛋白质))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Nevill Francis Mott),1929年至1930年任教,1977年获得诺奖,主要贡献是电子的磁性及无序结构的研究(?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agnetic and disordered systems. )
贝蒂,1932年研究员和临时教授,1967年获诺奖,理论贡献是原子反应理论,特别是星体能量产生方面的研究。
道格拉斯·哈特里(Douglas Hartree)1929年到1946年任教授,发明了著名的微分分析器,用于分析多电子原子的波函数。
布莱柯特(Patrick M. Blackett),1937年至1953年任主任及著名物理学教授,1948年因对云室研究和对正电子的发现及确认而获得诺奖。
乔治·D·罗切斯特(George D Rochester),1947年同克里夫德·巴特(Clifford C Butler)一起发现了奇异粒子。
[$pagetag]阿瑟·舒斯特(Arthur Schuster),1888年至1907年著名物理学教授,对于光学和天文学多有贡献,他的兴趣十分广泛:地磁学、光学、太阳物理、数学周期理论等。他在英国率先引入了气象学。
亨利·莫斯莱,他发现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他追随卢瑟福研究,对于X射线应用和原子结构的研究有出色的贡献,他发现使用原子序数来排列元素周期表是更加精确的。莫斯莱在1915年提名诺奖,但不幸得是他于1915年8月在一战中阵亡,与诺奖失之交臂。
赫维西(George de Hevesy),1910年至1913年任研究员,1943年获得诺奖,主要贡献是在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跟踪法。
考克饶夫(Sir John Douglas Cockcroft),1914年至1915年追随贺瑞斯·拉姆学习数学,在UMIST技术学院得到电机工程学士和硕士,1951年获得诺奖,主要贡献是在原子加速过程中的原子变化研究。是UMIST的教务长,也是英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BAERE)的主任,也是曼哈顿计划的主要参与人员。
约翰·莱纳德·琼斯(Sir John Lennard-Jones),1912年他转学数学时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在次世界大战期间效力于英国陆军航空队。1919年至1922年任曼彻斯特大学数学教授。现代理论化学的奠基人,Lennard-Jones potential and LJ fluid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