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6日 02:29
作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邓朝胜
或许与医学缘分使然,我报考了医学院校
20 世纪上半叶,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先生来到中国,曾留下感言:中 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其中之一是福建的长汀,就是我出生、上学的地方。当时初中毕业,“小中专”是一时髦而令人向往的中考选择,毕竟可以早日学成毕业,而且基本包分配,相当于进入“工作保险箱”,这样就可以较快拿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公职薪水,减轻家庭负担。
源于初中班主任王五连老师的远见与建议,父母、兄嫂的淳朴支持,以及中学的不懈努力,成绩不负有心人,我没有报考小中专,而是被保送上长汀一中念高中。耳闻目染学医前辈之努力与艰辛,使我一开始对医学甚是敬畏,上高一时曾跟同学交流:读医很辛苦,以后不想学医。然而,家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缺医少药,亲友渴求良医的情况历历在目,或许也是 与医学缘分使然,我在报考志愿的第一批栏中毅然决然选择了医学院校——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开始了临床医学求学之路。大学的五年是充实的,“医学是无底的深潭”,因此刻苦、扎实伴随我大学五年时光。回想五年中,收获不小:自己顺利以优良成绩毕业,也认识 了很多日后成为“大家”的同窗——有赴美卓有建树的,有任卫计委领导的,不胜枚举。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至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顺利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报考硕士研究生,在吴可贵教授、陈美云教授的指导下,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
经过呼吸科前辈的介绍,我认识了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王辰教授并决心报考王教授的博士,或许缘分使然,我有幸成为王老师的博士研究生。2003 年,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SARS,民间称“非典”)肆虐中国,王老师临危受命担任北京专家组组长,在每日公务繁忙,极度缺乏睡眠的情况下,仍关心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周末的一天我接到电话:“SARS 期间,小邓你要注意身体、预防感染。”王老师温暖的话语仍萦绕于耳。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几次,王老师答应过来查房,可已经晚上12 点多了,同学们都“打赌”王老师当晚不会来查房了,但王老师照约查房,而且查房时丝毫看不出已经忙活一天的疲惫,他那种与患者交流时的和蔼与善良,对病情了解及分析的细致、认真、严谨,让我着实领略了名医风范。
三年攻读博士期间,王老师既“授人与鱼”,更多的是“授人与渔”,我在充实中提高。终于我的博士论文高分通过,被推荐参评首都医科大学优 秀博士论文。王老师的善良仁爱、正直坦荡、激情满怀、严谨学术、创新开 拓,永远是我学习和奋斗的目标;王老师的“对生命发自骨子里的尊重感”,邓朝胜(右一)为团队作指导 46 少 年 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为医座右铭。
福州市 78 岁的谢大爷患间质性肺病多年,由于高烧,再次住进附一医院 呼吸科进行治疗。他来到呼吸科的第一句话便是:“邓主任医生在哪?我还 是要他给我看病。”
回想当时,经过硕士、博士阶段,尤其是博士求学期间经历王辰老师及 其团队的涅槃洗礼:诚实、勤勉、细致、人道,怀揣“医者仁心”,站在患 者角度换位思考,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为了帮助谢大爷更好治病,我还专 门邀请了远在北京的全国著名间质性肺病专家代华平教授来福州会诊帮忙,既指导了患者诊疗,也使我的医疗团队受益匪浅!
脑海中时常出现的念头就是: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当患者找你看 病,特别是外地的患者,跑几十里、几百里慕名前来时,我们一定要为患者 着想,时常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体谅患者的痛苦,从内心真正体谅患者。工作时不以自己的心情而改变,不以患者的身份而改变,对患者多一些爱心、 耐心、细心,多一些理解、宽容、热情,用心与患者沟通,才能对得起患者对 自己的那份信任。在赢得患者对你的信任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许多快乐。
谢大爷的女儿说,医生来病房进行查房是每天的“大事”。用尽量简单的 肢体语言向患者传递着真诚、平等、关心、尊重和希望。内心常常提醒自己的 是:以站在患者角度换位思考的工作出发点,在平凡的岗位中以一位医务工作 人员应该具备的医德,驱走病患心间的阴霾,还生命一个灿烂的晴空!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经过多年准备,我考取中 华医学会武田奖学金,于 2012 年赴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医院研修 1 年,见识了日本在气管镜(含 EBUS)诊断肺部小结节等的高超技艺,将超声气 管镜(纵膈凸面型超声气管镜及外周小探头 EBUS)联合床旁快速细胞学 (ROSE) 技术引进附一医院,提高了本院肺部小结节病变的诊断水平。2015 年底,我再通过国际应急管理学会组织的 TEMC 考试,获得奖学金再赴伦敦 人 生 在 勤 不 索 何 获 47 大学圣乔治医院研修。在国外研修时,见识了不同国家的医疗体制、医患关系,大大提升了认识水平,开阔了眼界。
在带学生过程中,发现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研究生,不少第一学历不太理想,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也有学生显得不够自信。但总感觉应“不 拘一格降人才”,不会因学历问题而偏袒某一位学生。我时常提醒自己的就是: “优秀的研究生并不一定第一学历必须好,只要自己心中有梦想,就去沿着 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成功往往属于那些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我经常做的是: 时常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并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
因为热爱,因为责任,选择医生,选择坚守平凡,无怨无悔,生命在奉 献中体现价值。
本文选自由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委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委会与《医师报》社共同策划出版的《少年呼吸》一书。书中精彩内容将陆续刊登,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