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07日 05:28
【摘要】在老师就职前或就职过程中,系统心理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优质的小学课堂教学,甚至可以说小学课堂的顺利进行,都有赖于教师对小学生心理的把控。
小学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课堂上是老师需要学习的基础且必要的过程。
本文从小学教育心理学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其在小学课堂上的充分运用及范例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师范生
一名专业的老师,看重的不外乎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根据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每个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其认知和个体发展水平都有一定的差别【1】,这就说明了教师要准备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在小学课堂中,了解儿童心理是一个最基础的角度,小学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课堂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的每分每秒都会有着相关的运用。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指导[2]。
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每个教师也都是不同的,知识和经验不能也不应该告诉教师做什么,而只能提供做出正确决策的原则,并使教师以规范的语言来讨论其经验和观点。
但无可辩驳的是,系统的专业学习能够使学习了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概率变高。
1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地位
1.1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教育专业性
作为一门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本课程在师范类院校中作为专业必修课出现,在老师就职前或就职过程中,系统心理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其教育专业性体现在:教育任务本身就着眼于品德和能力;小学所教授的知识总体上来讲是基础知识,比较粗浅,在此阶段,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的品德、习惯和能力更为重要。
小学阶段的教育在人生中来讲是作为一个基础的存在,学生能记住的知识是忘记书本上所死记硬背的记忆之后剩下的东西。
1.2 小学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环节的渗透作用
在小学阶段来看,学生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就树立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教师在其中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导作用。一切以学生为本所做出的安排都是建立在了解儿童心理基础之上的。
预设教育情景即在备课阶段,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儿童心理,在教学大纲的引领下将课堂尽量设计得生动有趣。
教学情景进行时即在上课过程中,在不同年龄段、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个体的不同对提问方式、纠正措施、教学风格等都进行适当的调整。
课后复盘、批改作业等验收环节也要考虑到每个同学的基础和进步幅度等,进行综合考量。这些课堂环节都要求教师对儿童心理的把握精准且深入。
2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运用
2.1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课堂运用
2.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课堂设计运用
英语老师要善于设计不同的bomb game、Simon says等英语游戏,组织英语角定时展出学生书写成果、分享英语阅读材料等培养和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要不断地在课堂上创造英语语境同学生交流,并不断提出问题来引起儿童探究的兴趣。
数学老师要利用大量同现实生活联系的例子和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为学生构建速算等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设计如华容道、七巧板、历史难题等游戏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和算术思维。
语文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提点学生,给学生构建赏析文学、欣赏美学的语境,表达古代文学和爱国情怀等学生能从中获益的情感,完成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2.2.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启发作用运用
学生在小学阶段,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正在形成培育阶段,儿童积极情感的产生离不开教师热情鼓励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思想情操的陶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抗干扰、善于观察等的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对学习这件事情的理解深入到本质:学习的作用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是个体发展和人类进化的助推器。
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不仅仅是对书上的只言片语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更不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多次强调自我学习和深度学习,科学穿插学习迁移的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2.3.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教师示范作用和自主学习作用运用
作为激发者与指导者,教师要根据不同儿童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
根据皮亚杰的自我中心主义,在学习的初期,教师要先给出亲身示范或提示,以便学生理解和模仿,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
针对理解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形成的学生,更要多次示范,并指导其在其他同学和家长的带领下掌握知识[4]。
这一阶段课堂气氛总体上一定要保持轻松活跃[3],教师要充满活力,便于学生全方位模仿,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使学生从感悟中提高认识、掌握道德规范和提高执行规范的自觉性,采取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和自然,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教师要根据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原则引导儿童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
在学生四年级后,让步于学生自己独立地探索学习,学生在此阶段能够独立完成预习、实践、纠错或者得到成就感、复习这一套较为完整的自我学习动作,多次重复,有助于以逐步掌握学习技能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