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个校训是在1915年校庆十周年时正式确定的,与“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立校宗旨相呼应。
校训的出处是《论语·子张》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就是,广博的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去提问,多思考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里所言“大学”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概念,但与现代大学的基本追求是相同的。
也如高晓松所说那样——“大学是国之重器,培养的是担当国之大任的精英”,只有拥有丰富的学识,才能胜任。学识从哪里来?当然是从书本上来,从实践中来,大学生在校园跟着优秀导师去探讨知识,去践行所学,广泛而深入地掌握知识,这也是将来走入社会胜任重任的必要过程。
笃志就是坚定志向。孔子也说“笃信好学,死守善道”,读书人要坚守信念并养成好学的习惯,守着心中的良知做人做事。
大学生,就是古人所讲的读书人,他们精力充沛,头脑灵活,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大学生学得了优秀的文化知识,掌握了丰富技能,不能随波逐流,不能被社会不好的现象所同化,应有理想有抱负的去致力于改变社会,让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变得美好,就是“笃志”,也就是当下所讲的不忘初心。
切问,就是要多去恳切地提问题。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优化思维的地方,并且后者比前者还要重要。知识可以慢慢积累,思维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开放缜密的思维模式,比习得的知识对学生的意义更重要。
优秀的思维模式,都具有思辨性特征,在相互的思考与辩论中,让认知更开阔,让思维更缜密,让思想更深刻。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是一个大学生走向成熟睿智的必由路径。
近思,就是多思考当前面对的事。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就是学以致用,更高一点也可称为“学以致世”。
掌握了丰富知识,应多去留意现实中的问题。从大处讲,比如时代所面对的问题,社会上种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解决等;从小处说,比如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如何利用所学去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检验所学的途径。
博学是基础,是知识积累的需要;笃志是内核,凝聚了人类的美好追求;切问是方法,是走向优秀的训练过程;近思是归处,一切的学习以解决问题创造美好的未来为立足点。
复旦大学的校训,看似用字不多,却寓意丰富深远,承载了人类的美好追求,也体现了学问之道的精神实质。复旦大学的校训大家认为怎么样?也欢迎说出自己喜欢的校训一较高下,不论中学大学,都可参与讨论!
如果您喜欢我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账号!谢谢点赞、留言、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