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系列:
广播电视学专业新闻采写课上优秀学生作业集锦。内容上聚焦于一个新闻切口,以翔实的背景资料结合新闻人物的采访阐释主题。追随热点,凸显大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关怀。
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外语类院校之一,位于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起点站——长安。自1979年至今,已经培养了2万余名国际学生,占学生总数的0.61%。2019年,共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留学生来该校学习。
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的留学生们
图片来自网络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截止6月30日,全球病例已突破1000万例。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全球各国都出台了停运、停航的政策。根据OAG航班运力分析,2020年1月20日到2月10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每周从中国出发的国际航班座位数量平均减少了约140万个,中国三大航司每周减少的国际航班座位数量累计超过50万个,进出中国的国际航线中三分之二的航班被取消。
疫情期间空荡荡的旧金山机场
图片来自网络
航班停运,居家隔离。滞留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们,必须要在这个超出预期的“寒假”中,适应完全陌生的异国生活。我们采访了3位疫情期间滞留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来自也门的大海,来自南非的Bob和来自马来西亚的郑子睿,和他们聊一聊“独在异乡为疫困”的经历和感受。
2020年的春节,在北京科技大学读博士的大海回到了西安,他曾经攻读过硕士学位的地方,准备和朋友一起在西安庆祝中国的新年。这个31岁的也门小伙在中国已经求学8年了,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中国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可是,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大海在西安的“寒假”延长到了“暑假”。
无独有偶,来自南非的Bob也被疫情“困”在了宿舍里。Bob在西安交大医学部念硕士二年级,疫情期间网络授课的模式让需要做大量实验和观察的医学生还有些不太适应。
2100公里外的海南,来自马来西亚的郑子睿终于离开了朋友家,回到了自己的学生宿舍。郑子睿正在海南大学读大一,来中国的时间不长。他本来打算在乡下的朋友家过新年,但是由于疫情期间的道路封锁,他被迫在朋友家待了大概三个月。
1
疫情期间的生活
01丨怎么融入新的环境?
因为父辈和中国有一些渊源,郑子睿的中文非常流利。马来西亚和海南同处于热带,在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上也有一些相似性。当谈论到如何与朋友的家人相处时,郑子睿表示,“朋友一家一直住在乡下,都没什么架子,也就没发生什么摩擦。我自己也没受到什么约束,沟通交流也没有什么障碍。”
郑子睿同学
人员流动较小的乡下防疫工作也比较轻松。郑子睿提到,疫情封路以后,外人进不来村子,几乎形成了一个安全的“孤岛”,几乎谈不上物资紧缺。
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安则对疫情的反应比较迅速。在疫情初期,大海就和朋友们主动隔离在了家中。“那时候人员限流,一个星期只能由一人出门两次采购生活必需品,一次外出限制两个小时。”所以大海和朋友轮流出门去超市买菜。因为也门和中国的饮食差异较大,他们一直自己做饭。
大海做的家乡菜
在饮食上,相比于大海,Bob很迅速地适应了在中国的生活,他甚至养成了一个“中国胃”。Bob会在宿舍和舍友一起做一些简单的食物。
他尤其喜欢西安的面食。“我刚来中国不久后,一个老师请我吃了一种食物,我觉得味道很棒。老师说这就是西安特色的面,从此就爱上了吃面。”
疫情期间,西安交大也对留校的学生展开了重点的关注。Bob非常感谢自己在中国认识的新朋友以及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他们帮助我克服了很多困难,包括隔离期间的网络问题,以及提醒我准备必要的物资,让我的实验项目得以正常运转。并且,学校也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培训,鼓励我们利用医学专业知识在防疫期间做一些志愿工作。”
Bob和他的中国朋友
02丨怎样配合防疫工作?
在疫情防控期间,没有中国的“健康一码通”寸步难行。
“留学生都是使用护照当身份证,之前(指疫情初期)没开放使用护照注册(一码通)账号,不过那段时间也不需要出门。” 郑子睿说。后来,海南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的老师为他提供了外国留学生专用的一码通申请链接,成功申请到了一码通。
西安交大的国际事务处为留学生提供了申请指南,逐条标明了一码通的办理步骤。“其实申请一码通非常方便。”Bob说,“当然,因为一直在西安,我的二维码是绿码。现在,绿码几乎是一个人的通行证。”
大海所居住小区的居委会人员帮助他成功申请了一码通。“但是我有一次去打车,出租车的二维码和一码通不一样,不能用外国人的护照,只能用中国的身份证,有的司机不让我们上车。”为了解决“坐车难”的问题,大海直接采用了最“硬核”的方式——“我直接买了电动车,很方便,不需要打车了。”
大海和他的新电动车
图片来源:受访者
在全球战疫期间,隔离,并没有阻隔人们热爱生活的心。
在学校隔离期间,Bob始终坚持着锻炼的习惯,每天去长跑、踢足球。“我尽量在隔离期间依然维持稳定的生活节奏并坚持锻炼的习惯。这也感谢学校的防疫工作和帮助。”Bob谈到。
“学校的老师和志愿者每天都会上门来为我们检查体温,在上门检查的时候也会询问我们是否缺少物品,并给我们发放医用口罩,直到现在我们还有足够的口罩库存。”
“其实我喜欢出门转转,去公园、和朋友去爬山、游泳、滑雪,不喜欢待在家里,所以隔离在家的时候还是有些不习惯。”
但是对于严格的防疫措施,大海表示很理解: “疫情有所好转,我们可以出门之后,我和我的朋友,去了西安的很多地方。去公园、去爬山、去游泳。我觉得我的生活和(疫情)之前和没有很大区别啦。”
大海和朋友去野餐
2
疫情期间的学业
隔离期间,全世界各阶段的教育机构,都选择了“线上教学”的模式,便捷的网课虽然消解了时空上的隔阂,但仍面临一些困难。
“授课都是单方面的,很难做到互动。”郑子睿表示。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他需要进行实地市场调研,但是在疫情期间,老师根本无法布置此类作业。“作业基本上只有数学作业,回答题目而已。”他说。
单纯地看课件、视频、做题。已经对郑子睿的学习造成了影响。“有一些问题提不出来,老师不能及时解答。”他感叹道。
单向的授课也影响到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大海,他这个学期仅有三门课程。直播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有很多同学已经回国了,然后他们上网课有两个问题。”大海解释道,“第一个问题是网络不太好,第二个问题就是时差的问题,因为这边白天那边晚上。”
相比较而言,Bob的专业学习就无法单纯地依靠PPT和视频课件进行。他和中国的学生一起学习,在宿舍隔离期间,大量的实验课都无法正常进行。
“我确实还有一些需要一直跟进的研究项目。”Bob提到,“我也非常能理解老师网上授课的难处,老师也能理解我们学生不在一起,无法跟进项目。在网课期间,老师也会尽量把项目中的问题简单化,以便于我们进行操作和理解。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做实验。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线上Presentation和其他汇报展示作为替代。”在5月6日交大恢复线下授课后,Bob也开始补实验课和未完成的任务。这场疫情也让他们的学业有了特别的收获。
借此难得的机会,滞留在乡下的郑子睿进行了社会实践,感受了“中式田园”的生活。他帮助朋友的爸爸在屋顶上种植热带蔬果,获得了很多农业知识。
作为医学生的Bob加修了公共卫生和防疫类型的课程,学习关于新冠疫情的预防知识以及公共卫生治理的知识。
“整个学校的所有医学生的都加了这门课,它从理论的层面教会了我很具体的方式怎么去防控疫情,无论是学术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所以这门课还是很受欢迎的。”
Bob向我们展示了学校为公共卫生课程专门编撰的教材
3
千里之外的家人
郑子睿每天会通过电话和家人交流。马来西亚有3100余万人,曾经一度是东南亚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截止6月23日,该国累计确诊8587例,死亡121例,现有确诊289例。但从3月18日开始施行的“行动限制令”后,该国的疫情形势在东盟十国中降至第四位。
疫情中的马来西亚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国刚开始出现疫情的时候,我的家乡(也门)还没人意识到问题。大概一个多月后,疫情开始在我的国家出现。”大海回忆道。也门有2700多万人,目前累计确诊了967例新冠患者,死亡257例,现有确诊360例。目前也门是中东地区新冠疫情的“震中”。更糟糕的是在疫情危机重重的时候,也门还与邻国发生了冲突,所幸没有造成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
疫情中的也门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大海说:“我的家人天天给我打视频电话,询问我在中国的情况,很担心我。他们肯定担心我。但是我跟他们说,你们放心,我们这边没有问题。但现在,我其实更担心他们。”
对于中国的防疫工作,大海非常信任并配合。母校长安大学的老师(也是大海朋友的老师)也前来探访,并送来了口罩和温度计等防疫物资。谈到中国朋友和恩师的关心,大海很感动:“我们看新闻时会看到疫情很严重的消息,但是我相信中国还有中国政府,所以没有很害怕。我的朋友也是这样。”
相比于郑子睿和大海,Bob和家人的交流就没那么顺利了。他和家人使用电子邮件交流。当被问到为什么不使用社交媒体或者视频电话时,Bob无奈地说,“因为南非上网的费用真的太贵了。”
有5600多万人的南非目前累计确诊了53444例患者,死亡1991例,现在仍有46155人确诊,以国外输入病例为主,在疫情初期几乎是整个非洲情况最严重的国家。
疫情中的南非
图片来源:中新网
“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家人很担心我的情况。但是,首先我是医学生,有一定的防护知识;其次,我非常相信中国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我非常佩服中国人的反应速度和防疫举措,大家都很配合防疫的工作,一夜之间,街道上就没有任何人和车了。”Bob说,“但其实现在,我很担心我的家人那边,好在,现在南非也开始学习中国的防疫措施。”
4
在中国的收获与感动
当被问到未来想不想在中国发展时,大海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我去年硕士毕业后没有回国,选择在中国读博士,就是为了以后在中国发展、创业,做一些自己的生意。”他说,“在中国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真的很喜欢中国,所以希望可以留在中国。”
郑子睿的家乡马来西亚作为旅游大国,是中国游客的重要目的地,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他希望三年后可以回到家乡发展。
Bob也在中国交到了许多知心朋友,在采访中,他每回答一个问题都要说一句“谢谢”,并不止一次地感谢了中国朋友。“中国人很聪明、很勤奋,我觉得我需要学习这种好的品质,也很荣幸能和他们一起工作。我很享受在中国的时光。”
作为一个医学生,Bob还是更希望可以回到家乡做一些贡献。“但我真的很舍不得离开中国。”他说。
参考文献及数据来源:
1. 吉艳艳.近四十年间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研究(1973-2013).[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11.[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dede8f2dd1f34693daef3eb2.html, 2016-6-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来华留学生统计. [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2019-04-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 [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jtj/201703/t20170301_297677.html, 2017-03-0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发布. [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04/t20160414_238263.html, 2016-04-1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 [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3/t20150318_186395.html, 2015-03-1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 [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303/t20130307_148379.html, 2013-03-0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 [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202/t20120228_131117.html, 2012-02-28
9. 数据来源:①姚力虹:《陕西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内部资料)2011,第124-126页;③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内部资料) 2012年,第127-128 页;④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内部资料) 2013年,第135-136页;⑤教育部国际合作 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内部资料) 2014年,第 139-140页;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内部资料)2015年,第149-150页。
10.赵惠霞 许迪. 陕西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2018.
11.西安外国语大学开展留学生教育40余载 培养国际学生逾2万人. [EB/OL].人民网.2020.4 http://sn.people.com.cn/n2/2020/0416/c380804-33954333.html
12. 澎湃新闻:来华留学生群像:从哪来,学什么,花谁的钱?[EB/O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094168 2019-08-06.
13. 央视网:[东方时空]聚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 航班运行对比动画展现航空业受重创[OL].
http://tv.cctv.com/2020/04/20/VIDEwrKgDmeOR2er3K8DSz40200420.shtml. 2020-04-20.
采访 | 苑一帆 赖盈譞 吴佳岳
文字 | 苑一帆 赖盈譞 吴佳岳
视频及数据可视化 | 吴佳岳
排版及整理 | 苑一帆 赖盈譞 吴佳岳
指导老师 | 贾文
根据教育部的一些信息,可以发现有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学成归国,他们留学之后大多会选择回国,主要是留学能够让自己镀金,回国之后有更多的选择。
在9月20号的时候,根据相关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在今年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可以发现我们国家各类的出国留学人员能够超过八成,而且他们学业完成之后都会选择回国发展。其中相关的领导人还提到在十八大之后,我们国家的教育朋友圈变得更大,的,因为于181个建交国已经开展了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与其他的150个国家和地区还一起举办了孔子学院还与58个国家以及一些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的一种协议。
这种方式能够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也能够共建一带一路,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教育活动。在大家共同建造家园的时候,教育也会有所发展,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再建设二十几个鲁班工坊之后又会启动一些海外的中国学校建设试点。现在的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在蓬勃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审批环节评估缓解管理环节以及退出机制缓解,会不断的完善新增的一些,学校也会有其他的项目或机构出现,其中会发现一些留学人员在选择留学之后也是愿意回国发展的。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看到我们国家的合作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将学子送出去交流学习,学成之后又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工作,现在的人才交流合作也会有所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有双边关系再注入暖力量和重力量,对于很多学子来说,选择出国留学能够让自己的学历提升,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回国之后的发展也会更好一些,提供更多的机遇和选择。
中国年轻人出国留学的现状如下:
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着世界更深处进发,拓展经历。
首先就是美国:美国有近四千所大学及学院供选择,数量全球最多。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完善,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可申请奖学金。
第二就是英国,正规英国文凭回国后都能进行国内教育部学历认证,认可度高。
第三个就是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上教育体系完整教育水平高的国家之一,毕业文凭全球认可!且费用低廉,留学性价比高。低廉的留学费用和优等的教学质量,使其成为留学性价比较高的国家。
第四个就是新加坡,主张因材施教培养综合能力强、高竞争力的精英人。而且是一个黄金跳板,新加坡学历全球认可,学生如果未来想去英国,澳洲等国家,可以选择新加坡作为首选。
第五个就是澳洲:澳洲有八所大学进入世界百强。政府对国内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非常重视保证了高品质的教育水准。且澳洲有42所大学和高等院校,专业设置非常全面,众多专业更是名列世界前列。
那些选择出国留学的人,一定有不得已的理由。目前疫情还是非常严重,但是留学生依然还有很多,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这样折腾,难道这种情况下留在国内不是最安全的吗,可那些选择出国留学的人并不这样想,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就是因为这些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没有退路。很多留学的人都是因为在国内读本科比较困难,而且在家上网课学习的自律性并没有,所以会选择出国留学上线下课程。而且很多人没有机会参加国内的高考,只能去参加国外高考。还有一种是研究生出国留学,他们也许是在国内竞争者太多,自己并没有能力去跟优秀的学霸竞争,只能选择出国。
其次就是因为出国留学能够锻炼自己的外语表达能力,很多学生比较在意语言实力,选择出国留学去提升自己。很多朋友不擅长语言表达,所以就想要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他们想要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待一两年,提升自己。包括锻炼一下自身的独立能力,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以及锻炼自身的适应能力,出国留学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最后就是因为有些出国留学的学生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比较想体验留学生活。一些同学的家底比较厚,出国留学的费用高昂,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承担不起,但这些能够承担出国留学费用的学生,就会选择出国留学,他们也许想要换一下生存环境。
这些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出国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要用包容之心去看待这样的现象。无论怎样,都是锻炼自己成长的一种方式,出国留学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凡事都有两面性,要客观看待。
那我们来那些出国留学回来的才子们都带来了那些“成果”:
在初中一篇文文章里我们认识了詹天佑,詹天佑我相信大家都熟悉吧。没错,他也是出国留学回来的,他是从十七岁踏上那个辛苦的求学之路,他是考进了美国的耶鲁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在学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回国后,1888年担任了当时铁路公司任工程师。之后建成了滦河大桥,还有从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工程。1905年清政府担任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之后,在我国许多土地上建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铁路轨道,因为他,物资运输便捷许多,在当时落后的中国而言建设的不只是简单的道路,也是通往科技进步的路。
还有非常出名的钱学森,可以说他使我国军事方面的巨大贡献者,他是在1935年去美国学习航空工程和监控器动力学专业,毕业后他当时因为在该领域成绩优异,本领非常硬,是当时美国的教授,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随后,看自己的事业有成,自己的知识可以帮助到祖国,就迫切的想回到祖国,可是美国政府不想失去他,就迫害与他,他失去了自由,历经五年时间,才回到了祖国的土地上,开始了他的报效祖国的路上。他在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研发出好多军事和航天方面的科技。
还有出国留学回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有:"两弹一星"邓稼先、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童第周、著名爱国将领孙立人等等。
曾经的海归留学生很“值钱”,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可谓是顶端人才,所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出国留学。
相关数据显示,在2015年之前,我国赴美的留学比例一直是增长状态,可在2018之后,增长趋势逐步减慢,尤其是面对疫情的突然袭击,打乱了留学生们的生活节奏。
疫情爆发之后,一些在美留学的学生“被迫”回国,美国也对各国留学生的入学进行了限制。而就在前不久,美国宣布向中国留学生开放“豁免”,学生申请通过之后就可以继续在美留学。
在美国,有着世界顶尖级的学校,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鲁等名校,每年都会有赴美留学的学生。
不过自从有了疫情,美国就关闭了留学的大门。不过最近宣布对中国留学生进行“豁免”,重新对中国学生开启了大门,可这一次中国学生并没有买他们的账。通过留学机构的调查,将近七成的学生表示不想再赴美留学,有一些学生甚至取消了留学的计划,无疑是在打美国的脸。
对于出国留学这件事情,近两年大家都失去了原有的热情,最直接的原因跟疫情脱离不开关系,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如今的国内就业形势,对于留学归来有了重新的定义。
在我国,一些企业对于海外高校的认知度并不高,除非是响当当的世界顶尖级名校,如果是一些不知名的海外高校,很多企业都不认可。
更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加青睐国内985、211名校毕业的大学,这让一些留学生的含金量打了折扣,在某种程度上,海归确实不再那么吃香了,也就造成越来越少的学生,不会选择出国留学。
很多人对于“留学生”这个头衔,都感到很向往,可真正踏上这条路才发现,原来这条路走得如此之艰难。有一位曾经在美国留学的学生,说出了她不愿意回美国的原因。
首先,高昂的费用让普通家庭难以支撑下去,即便花销很节俭克制,普通家庭也很难帮助孩子完成留学生活。
其次,赴美留学的学生,死亡或者失踪的新闻不在少数。美国的治安环境得不到保障,外来学生尊严屡屡受到侵犯,哪里还能有心思去学习。
另外,我国教育实力的崛起,往往不用羡慕其他国家的教育资源。清华大学更是力压耶鲁、哥伦比亚等美国名校,这样的最新世界大学排名,让国人为之自豪。如果成绩优秀,并不一定非得要往国外跑,在中国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留学归国后的就业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些有着留学背景的员工,对比没有留学经历的员工,优势体现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创新能力等方面,但是在努力程度、自制力以及稳定性方面,有留学背景的员工要稍稍逊色一些。
现如今,留学生归国后,想找工作是不难的,但是想找到各个方面都适合且又满意的工作比较难,好的工作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留学生应提前做好规划与打算。
国内的就业市场早就过了“唯学历论”的时代,一个人的经验与能力才是招聘者们最看重的因素。所以普通的海归留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一定要摆好心态,不可好高骛远,在身份上做到去“海归化”,把自己当成一个在普通的求职者,面对竞争时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优势。
另外,中国一些大学的专业也更加迎合就业市场,一些留学生所学的专业,并不十分契合中国的就业环境。企业非常重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如果单凭一段海外留学经历,找到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工作几率并不大。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哪里学习,都是为了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个人能力与创新思维有质的提升。对于是否留学这个问题,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得起,要依据个人情况而定。
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出国留学的就业前景并不具备优势,所以希望学生与家长要谨慎思考,理性对待。
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随着祖国的逐渐繁荣,许多家庭的经济能力不断上升,因此许多家庭选择了让孩子出国留学,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但是思念祖国是许多留学生的共性,特别是当佳节来临,国内亲朋好友团聚在一起的时候。
自己孤身一人流落他乡,很难没有思乡之情。而随着祖国日渐强大,不管是在硬件还是在软环境上面,都与世界其他大国不相上下。许多留学生毕业之后毅然决然选择回国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国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故事的主人公杨舒平也是万千留学大军中的一员,只是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的出名来源她在毕业典礼上的一番演讲。
1993年的杨舒平出生在云南一个还算比较富裕的家庭,2012年开始她的美国求学生涯。2017年她顺利完成学业,参加母校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同时代表中国留学生发言,然而她的一番演讲却让所有人记忆犹新。
她的言语是这样形容美国的,她说她的报考原因仅仅是因为美国空气异常清新,不像国内的空气一样令他感觉到充满细菌。这样的言辞简直是惺惺作态,令人作呕。而更令人尴尬的是,因为台下美国学生的掌声,杨舒平居然越讲越兴奋,甚至俨然觉得自己已经成为美国公民一样,献媚的表情让人难受。
台下的中国学生神态紧张,都在尽全力克制着自己心中的怒火。我们不否认美国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也同样不否认美国作为世界大国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且不说这样的行为激发了多少爱国人士的怒火,在美国人眼中如此贬低自己的祖国而谄媚其他国家的人,就真的值得别人尊重么?
台下的掌声多少是出自真心,又有多少是来源于看笑话的心态呢?杨舒平的这段知名演讲很快就在网上激起了火热的点评,特别是在留学生的圈子中。许多学生纷纷留言指责她的行为,认为为留学生抹黑,他们认为杨舒平没有理由可以贬低自己的国家,最终丢的只是自己的脸。
在众目睽睽之下,可以抨击国家的杨舒平最终没有抵抗住舆论的压力,发表微博道歉。而即便这样,她的大名也是人尽皆知,毕业的不敢回国,只能勉强留在美国。然而美国对她也并不友好,她的一番高谈阔论也并没有为她的求职添砖加瓦。
找不到工作的她最终竟然曲线救国,选择留在韩国继续自己的求职生涯。然而突然爆发的疫情让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并没有稳定收入维持自己正常生活的杨舒平一下子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物价的疯长,医疗用品的短缺都让她惴惴不安。
而此时,她才想起了她口中不值得一提的祖国,萌生了回国的想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中国对疫情严格的防控可以保护她的生命,而另一个方面是因为她的留学经历,可能在国内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她可能并不知道,在这个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事情的传播速度远远超出她的想象。当年她愤慨的演讲让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而得知她想要回国的消息,许多灵敏的新闻媒体早就做好了准备。
很有可能她下飞机的一瞬间,迎接她的不是祖国温暖的怀抱,而是二次曝光。
结束语:人是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的,在行动之前就应当自己的想好自己能否承当相应的后果。否则像杨舒平这样只为了博一时的眼球,付出这般惨痛的代价是不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