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留学 留学资讯

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是在什么时期?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3日 22:02

2025年【出国留学】申请条件/费用/专业咨询 >>

留学院校申请条件是什么?留学费用是多少?学校留学专业都有哪些?

点击咨询

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是在什么时期?

洋务运动时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历史故事: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十九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国。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近代第一批出国的学生在当时的形势下怎么出的国?

近代第一批出国的学生在洋务运动下出国的,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在战场上,仍旧以大刀长矛和骑兵为主的精锐部队尽管作战勇敢,但面对强大的炮火则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对外作战连连失败,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在政治上和心理上对清朝造成了严重的阴影。

在经济贸易领域,由于工业文明下的大机器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得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加工后的农产品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成本都远远优越于传统农耕文明下的小门小户的小农经济所生产出的产品,中国长期以来的贸易大国的地位和国际贸易上的优势渐渐丧失。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联名上奏朝廷,请求朝廷批准能选派一些学生出国留学。在1872-1875年间,由“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倡导,清政府扶持派出赴美国留学生。留学生分四次总计一百二十名,出国时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而被称作为“中国留美幼童”。第一批30名幼童于1872年8月11日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9月14日抵达美国,开始留学生活。

这些留美幼童中,有不少后来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为近代中国的变革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人将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强劲动力。

谁有中国近代留学史的有关资料啊?

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二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是本世纪初的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
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北京爆发了“庚子之乱”。当时,几十万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使馆。不久,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1901年,李鸿章被迫与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1909年、 1910年和1911年,在北京三次从全国招考庚款留学生。当时对考生的要求除了通晓国文、英文外,还须“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
第一次招考是1909年8月举行的,630人应考。先是初试,考国文、英文和本国史地,取68人;再复试,分别考物理、化学、博物、代数、几何、三角、外国历史和外国地理诸科。连初试带复试,一共考了七八天。最后放榜,录取了47人。
这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同年10月赴美,赴美时,另外加上了3名贵胄子弟,共50人。他们所学专业大多是化工、机械、土木、冶金及农、商各科。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是其中之一。
1910年8月又举行了第二次招考。考试仍分初试、复试。初试先考国文、英文,其中国文试题古色古香,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而英文试题则颇为时髦:“借外债兴建国内铁路之利弊说”。复试则考了西洋史、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几何和世界地理等科。400多人应考,最后录取了70人。
这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中,后来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胡适,他当年考了个第55名。同榜中还有后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
一年后,即1911年,又招考了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庚款留美学生,一共有63人。
三批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为中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中的许多新学科的创建者大多来自这些留美学生。
19ll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民国时代。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计划也因这一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而又一次中断。
19ll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学校正式成立。在此后十多年间,据统计,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就达1000多人。
与此同时,自1912年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渐渐形成了高潮。由吴敬恒、蔡元培、汪精卫等人组成的“留法俭学会”,利用当时法国因欧战而急需劳工的机会,组织中国青年赴法,以工求学。勤工俭学的计划立即得到了青年们的热烈响应,赴法人数逐年增加。到1920年左右,在法的中国学生已达2000多人。
从20年代中到30年代末,中国社会在经过近百年的战乱之后,终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1928年8月17日,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校长。
那一年开始公开招考留美公费生。1933年,又开始公开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学生。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留学事业再一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当年政府留学生派出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这种冲击的强烈程度。从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自1932年起,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并于1935年,达到高峰1033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政府宣布了留学限制的暂行办法,留学人数立即锐减,于1941年跌至谷底,全年只有57人。
1942年,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政府开始放宽留学政策。先是废止了留学限制规定,然后在1944年举行了英美留学奖学金考试。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7月,举行了全国公费留学考试。一时应考者多达4463人。而这一年,留学总人数也已回升到730人。
但是,紧接着,中国又经历了另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化。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就要开始。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国近代留学的历程,不能不令人深深感叹。容闳的幼童留美计划因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而毁于一旦;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由于革命爆发而被迫中止;30年代的留学事业又备受战争的冲击。近百年的留学史几乎没有多少风平浪静的时候。
http://211.151.89.185/chisa/article/20040827/20040827187934_1.xml
还有一本好书:中华文史精刊--近代中国留学史-作者:舒新城
中国近代留学的三次热潮
山东省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李玉民 (271600)
追逐考察近代中国人留学外国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它是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的。这些在百年中国出现的逾10万的留学生群体,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的近代化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把曾雄跨世界东方近二百年的大清帝国急速地推到了灭亡的境地。同时,也惊醒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素以“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自诩的国人,不得不正视向来被视为“蛮夷之邦”的西方世界,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思维方式探讨强国御辱、救亡图存之道,于是,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乘船离上海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成为当时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锋。
其实,早在与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有的官员就认识到列强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达“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之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置未办。直到1868年,经曾出任中国使臣率团出访欧美的美国人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之手,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提供了条约依据。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容闳,报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向时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提出选派计划,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制订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最终,才于1872、1873、1874、1875年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学。
1873年,总理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也正式向清廷奏请派遣船政学堂优秀学生出洋留学。他建议一部分赴法国留学,“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一部分赴英国深造,“深究其驶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1877年3月,第一批有组织派遣的包括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林永生、严复等在内的留英、留法学生顺利成行。几年后,大多留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如严复成为著名的近代启蒙思想家,刘步蟾、方伯谦、林永生、刘冠雄等则成为海军的指挥骨干。中国的“西学”向西方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中国近代留学的第一次热潮出现在甲午战争之后。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有些官员认识到,日本的崛起,得利于当年被派往欧美留学的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战后又发出了派遣有志青年留学日本的呼吁。清政府也想企图通过向日本派遣学生,造就通才,富民强国以挽回颓势。“以强敌为师”、以“求学如求医”的精神,试图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寻
第 1 页
求救国救民的良方,成为一批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再加上到日本路近、省钱、文字相近、交流方便。在这种背景下,在1896年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学生后,赴日留学日渐成风。据统计,1901年为280人,1902年9月为614人,1903年增至1300人,到1906年11月猛增至8000多人。数万留学生中,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之外,也不乏老翁、幼童和女子。因为是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出现的这股热潮,所以大多学的是军事、政治等课程。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许多留学生如秋瑾、章太炎等,在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熏陶下,逐渐走到了推翻清朝腐朽统治的旗帜下,“导致一种民族精神的出现,以后又转变为自觉的民主主义运动”,成为反清爱国运动的主体,“为中国重新开启出一条光明之路”,涌现了一批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和立宪运动的骨干分子。
1909年,清政府正式决定接受美国所退部分“庚子赔款”作为派遣学生赴美的经费后,出现了留学美国的热潮。1910年留美学生已有500多人,到辛亥革命前,增至650人。庚子赔款是英美等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勒索所得的赔款。美国用所退部分资助留学生的目的,是想“影响、控制中国的下一代,从精神和商业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同时,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成为潮流。这样,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第二次留学热潮。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涌现了一大批中国近现代驰名中外的学者和科学家,如侯德榜、竺可桢、茅以升、马寅初、周培源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代史上又兴起了第三次留学热潮。当时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留法学生不足200人,1919—1920年间,增至近1600人。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把“俭学”和“勤工”、 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践对传统的留学教育进行了观念、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的新纪元”,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识分子,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骨干,也造就了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
综观三次留学热潮,虽然由于国内外政局不断变化,导致决策者的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变化,留学热潮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则是不变的共同的主题。在近代百年留学史上,尽管也有消极方面,但涌现的无数爱国志士豪杰,无可辩驳地成为一支“新兴而特殊的先导力量”,在近代社会各个领域,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背景是什么

1,始于洋务运动,这是不争事实。具体经过:
1870年,曾国藩往天津处理“天津教案,容闳当翻译,有了和曾单独接触的机会,于是大胆向曾提出了他的“留学教育计划”。曾国藩非常赞同,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得到了清廷的批准。曾国藩和李鸿章计划先向美国派120名留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考虑到语言问题,决定选10到16岁的幼童出国;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留学年限为15年;经费一律由清廷支付。
1872年8月11日容闳带着30名幼童由上海赴美,打开了中国官派留学生的大门。这120名幼童多数来自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这和当时中国的开放格局完全吻合。
SO,容闳被称为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
更具体的你可以去找找央视拍的纪录片---留美幼童,描述非常详尽。总共4集。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始于洋务运动,这是不争事实。具体经过:
1870年,曾国藩往天津处理“天津教案,容闳当翻译,有了和曾单独接触的机会,于是大胆向曾提出了他的“留学教育计划”。曾国藩非常赞同,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得到了清廷的批准。曾国藩和李鸿章计划先向美国派120名留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考虑到语言问题,决定选10到16岁的幼童出国;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留学年限为15年;经费一律由清廷支付。
1872年8月11日容闳带着30名幼童由上海赴美,打开了中国官派留学生的大门。这120名幼童多数来自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这和当时中国的开放格局完全吻合。
SO,容闳被称为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

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是在什么时期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1872年清政府往美国派留学生,这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一批留学生,年龄都不大,选定在10岁到16岁的幼童出国。根据当时的洋务需求,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

容闳组织留学,同时还制定了考试规则,合格的才能顺利进入预科,学习一年以后才可以出国留学。此后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都要想海外派遣30名留学生。当时留学的人沿海省份最多,事实上当时招生时还闹出来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拜访各住户,看哪一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负责一切费用。有的人申请了,可是后来当地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地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因此报名的人又撤销。

我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1872年最早提出建议的是谁?

借花献佛
容闳提出“留学教育计划”
说到近代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人们就会谈起被誉为“近代中国留美第一人”的容闳。容闳是广东香山县人,少年时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只好到德国传教士在澳门开办的教会学堂读书。1847年,该校校长、美国传教士布朗因病提前归国,要带几名学生赴美留学,容闳在布朗的帮助下,来到了美国。
在美国,容闳先入中学,后在耶鲁大学半工半读学习英语文学,靠奖学金和打零工完成了学业。面对祖国的落后和异邦的强盛,容闳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青年“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与中国”。
1854年11月,26岁的容闳谢绝了美国友人的挽留,经过3个多月的海上颠簸,回到了阔别7年的祖国。
回国后的容闳先在广州学习中文,后到香港谋生。为了自己的“留学教育计划”,他曾经积极游说过太平天国领袖,但未被采纳。后来,他又来到上海,先在海关做事,后当翻译,转而经商,开茶叶公司,最后投入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幕府。当时,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曾国藩建立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兵工企业。兵工厂中使用了大量的外国机器,急需懂洋文的技术人员,于是容闳就有了用武之地,并得到曾国藩的重用。曾国藩曾派容闳赴美购置机器。1870年,曾国藩到天津处理“天津教案”,由容闳担任翻译。在与曾国藩的接触中,容闳大胆提出了他的“留学教育计划”。对此,曾国藩非常赞同,并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清廷。二人在奏折中提出:“由政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得到了清廷的批准,并在上海成立了“总理幼童出洋肄业局”,由容闳和陈兰彬等人负责此事。英美等国驻华公使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纷纷表示愿意接受中国留学生。
万里蹈海赴花旗
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第一批官派留学生。根据洋务运动的切实需要,第一批留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考虑到语言问题,最终决定选10岁到16岁的幼童出国。
按照计划,首期留美幼童名额为120名。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预计留学时间15年,经费一律由清廷支付。当时,国人多视出国留学为畏途,尤其是美国,距离中国万里之遥。在当时的中国人心目中,都认为那里是“蛮夷之邦”,甚至有谣言说美国人会把中国人的皮剥下,“安在狗身上”。况且把这些十来岁的幼童送出国,一别15年,还要家长签字画押,这让父母们难以接受。留美幼童詹天佑的父亲詹作屏出具的保证书写道:“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俨然一纸卖身文书。尽管容闳使出了全身解数,还是招不齐。无奈之下,容闳只好返回老家动员乡亲们报名,同时在附近县市活动,结果还是没招满。后来他到香港招了几名,才勉强凑够数。
1872年8月11日,这30名幼童由容闳率领,从上海坐船赴美。这些在大轮船上蹦蹦跳跳的孩子此刻也许不会想到,他们稚嫩的肩上担负着为国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使命。在这些幼童之中,不少人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佼佼者,如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曾经去过法国留学?

1、钱钟书

钱钟书(1910年10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2、潘玉良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

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3、傅雷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4、邓小平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

5、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钟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玉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小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恩来

雅思考试 托福考试 留学攻略 留学院校库

温馨提示:
本文【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是在什么时期?】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美国留学 留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