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清华大学研究生学历是不是水份十足
不是的,1977年的,邓亚萍来到了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经过四年的苦读,邓亚萍顺利的毕业了。随后,邓亚萍决定出国留学,她来到了英国的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取得了硕士学位之后,邓亚萍不满足于现状,她又只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士。
在邓亚萍决定求学深造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她已经是站在国际上的人了,她拥有的这些名和利已经很足够了。但是邓亚萍不是这么认为的,在她孩童时期她花了太多时间进行训练乒乓球以至于没有好好读书,这是她唯一的遗憾。
邓亚萍不想这辈子留有遗憾,而且她是站在国际舞台上的人,她更要有渊的知识来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邓亚萍还说自己要努力学好英语,等下次站在国际的舞台上,她就要用英文来发表获奖致辞了。
2008年时邓亚萍从剑桥大学顺利毕业。而邓亚萍也成为唯一一位取得了18个世界冠军并且有着士学位的世界级顶尖运动员。
邓亚萍早年在国外留学,她是在哪所学校毕业的呢?
说起邓亚萍,她是中国一个时代乒乓球的传奇女子。邓亚萍在服役期间为中国赢得了无数荣誉。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满贯选手,也是世界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个女子大满贯。退役后,邓亚萍依然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写下了新的传奇。邓亚萍10年前跪下,因为剑桥博士而备受争议!大满贯回应:不要向教皇低头。
说起来,邓亚萍1米55的身高并不具备一流乒乓球运动员的天赋。凭着她的毅力,她向世界证明了后天的重要性。最终,邓亚萍获得了四枚奥运金牌,这在世界乒乓球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此外,邓亚萍连续八年被评为“世界第一”,这让很多外国球员又敬又怕。邓亚萍退休后获得清华大学英语学士学位。后来,她继续在英国获得中国当代研究硕士学位和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的经历让很多粉丝佩服。从拥有18个世界冠军的一流乒乓球运动员到学霸,这种转变是完美的。然而最近邓亚萍跪在剑桥大学领取学位证的照片引起了粉丝的讨论。很多粉丝对邓亚萍向教皇鞠躬深感不满。所以邓亚萍只好在微博上做了澄清。那时候的邓亚萍,和无数为高考努力的同学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今天她看着新一代孩子上高考战场,大概想起了她读书时的往事。感受到这种情绪是很自然的。
邓亚萍说:“十年过去了……在这个庄严的毕业典礼上,我获得了学院领导颁发的学位证书。我很想念这个学院的领导。他不是教皇,也不是牧师。”好像这是西方颁发学位证书的仪式。由于东西方文化不同,一些网民犯了一个错误。邓亚萍依然是粉丝心中的正能量偶像。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完善,有问题,但是国内大部分人还是承认它确实是国内最大最公平的人才流动渠道。在这里,我希望所有的学生珍惜自己的机会,自信地回答考试问题——为自己铺平道路,以便将来再次上一段楼梯就能走到这一步!
邓亚萍在诺丁汉读的什么专业
2001年9月,邓亚萍来到了英国的诺丁汉大学,攻读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研究生。这一年,她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分别担任职务。2002年12月,邓亚萍获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获得硕士学位后,她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从“乒坛皇后”到“身家过亿”,邓亚萍经历了什么?
东京奥运会上,刘诗雯和许昕的混双组合爆冷输给日本选手,
最终只拿到了银牌。
对于将乒乓球视为国球,
实力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我们,
这的确算得上一场意外。
赛后邓亚萍发表了一篇混双决赛复盘,
从技战术层面和心理方面全方位分析了比赛的失利。
邓亚萍认为这场失利的关键出在了第三局,
我国选手两局领先后有所放松,
而日本选手拼死逆转,最终改写结局。
邓亚萍的分析得到了网友的普遍认可,
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外行看懂了这场比赛,
不得不说果然还是“初代大魔王”厉害。
虽然女乒从邓亚萍之后经历了王楠,张怡宁,
郭跃、李晓霞,如今来到了陈梦时代,
但给国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当年那个小个子冠军。
1973年,邓亚萍出生在河南郑州,父亲邓大松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名,
但邓父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走太远,
他曾经是河北省队的运动员,退役后来到河南做教练。
然而在六七十年代,体育 事业还不够受重视,
父亲的工作也不稳定,后来他便辞职去了工厂打工。
但乒乓球一直是邓大松心中的梦想,
邓亚萍出生后,他便把这个梦想延续到了女儿身上。
在邓亚萍还不会走路的时候,
邓大松就抱着她去乒乓球馆看球,
一边看一边跟她讲,虽然那时的她听不懂。
稍微大一点的时候,邓大松便给了邓亚萍一个球拍,
让她学着打球,最初她都是追着球跑。
在父亲耳濡目染的教育下,邓亚萍也爱上了乒乓,
她五岁开始就练球,父亲就是她的专职教练,
她模仿父亲打球的姿势,观察球的运动轨迹,
慢慢学会让球按照自己想要的轨迹运动。
小时候的邓亚萍不喜欢洋娃娃和其他玩具,
她爱的 游戏 只有乒乓球。
在父亲的严格训练和邓亚萍自己的努力下,
她在童年时期打遍同龄选手,
9岁的时候她便在体校的分区赛中拿到了第一个单打冠军。
邓亚萍的成绩让她对 体育 之路充满了信心,
同时父亲邓大松也充满了希望,
于是将她带到河南省队,想让她接受专业训练。
那时候的邓亚萍才十岁,身高还不足一米三,
省队教练看了一眼,觉得这个孩子太矮,
步伐和臂展都打不开,实在没有培养价值,
直接让邓大松把孩子带了回去。
被省队退回,是邓亚萍 体育 生涯上的第一个打击,
父亲问她打算怎么办,继续打球还是读书。
那时邓亚萍的学习还不错,是班长,
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专心读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此前的她一直是球场上的佼佼者,
梦想是拿世界冠军。
被退队的打击对她来说好比晴天霹雳,
那天她想了一宿,决定继续打球。
但接下来邓亚萍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身高劣势,
打出自己的风格,在球场上走得更远。
身高首先带来的劣势就是步伐,
如果被对手调动步伐的话,她非常吃亏。
邓大松为了让女儿在球场上更加灵活,
让她进行负重训练,每天穿上三十斤的沙袋,
手臂上,腿上,还有沙袋背心,
为的就是上场时能够身轻如燕。
那时的邓亚萍不过十岁,还是撒娇吃糖的年纪,
但她毫无怨言,即便各个关节都有伤,
脚底磨得都是血泡,她依旧晚上挑破血泡,
第二天爬起来继续练习。
乒乓球的步法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只能苦练,而身高吃亏的邓亚萍更得苦上加苦。
然而即便邓亚萍从灵活上赶超高个选手,
她的臂展依旧不是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压制对手,
让对方无力调动自己,将整场球控制在自己的节奏里。
那么邓亚萍要突破的技巧就是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乒乓球同样如此,
只有让对方无暇判断,自己才能处于主动。
于是邓大松给她找来了两个男陪练,
左右开弓,进行压迫式的训练。
同时为了让邓亚萍走上职业化道路,
邓大松又找到自己之前的队友李凤朝,
他当时在郑州市乒乓球队工作。
但李凤朝同样觉得邓亚萍个子太矮了,
没有练球的前途,邓大松说还长个呢,
而且功底好,训练可以弥补不足。
在邓大松的极力劝说下,李凤朝勉强收下了邓亚萍。
这时的市乒乓球队刚刚成立,
条件非常艰苦,而且队员大多是被省队淘汰的孩子。
李凤朝租了一个废旧的澡堂子做训练场地,
所有的孩子都住在更衣室,条件非常简陋。
邓亚萍就是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
邓亚萍开始代表郑州市乒乓球队参加比赛,
捧回了一座又一座奖杯,
又是一年后,邓亚萍出现在全国比赛的赛场上,
拿下一个又一个全国冠军。
这时候的河南省队悔的肠子都青了,
将省队队员打败的就是那个他们曾经淘汰的小女孩。
于是他们又跑来郑州邀请邓亚萍参加省队,
但李凤朝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个好苗子,
而且曾经邓亚萍被他们淘汰,重新交给他们不放心。
邓亚萍和邓大松也不愿意去省队训练,
双方僵持了很久。
虽然省队算不上李凤朝的上级单位,
但双方在工作上有很多联系,一度关系非常僵。
直到后来省队换了新的领导,双方关系才有所缓和,
李凤超才做出让步,邓亚萍来到省队训练,
从郑州市的骄傲,变成河南省的骄傲。
1986年,13岁的邓亚萍进入河南省队,
次年她便在团体赛和个人赛中代表河南拿下冠军,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参加国家青年赛,
再次拿下全国冠军,此刻她被国家队教练张燮林相中。
关于邓亚萍能否进国家队,国乒队的五名教练开了三次会议,
大家纠结的点依然是她个子太矮,
步伐和臂展打不开,面对国际选手太吃力,
发展空间有限,职业道路有障碍。
但张燮林最后说服了大家,
他说邓亚萍正因为个子矮,
所以她看到的所有球都是高球,
所有的球打过来对她来说都是机会。
这个将劣势转为优势的说法让邓亚萍成功进入国家队,
但依然没有教练愿意带她,她只能跟着张燮林训练。
同时国乒队的哥哥姐姐们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大家都叫她小个,称她为小孩儿。
邓亚萍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入选国家队那一年,她便捧回了亚洲杯冠军。
次年16岁的她首次参加世锦赛,
她和乔红一起夺下了女双冠军,
成为最年轻的女乒世界冠军。
邓亚萍一战成名。
从此之后邓亚萍便是实力说明了一切,
只要她参加的比赛几乎没有悬念,
而且整个比赛过程酣畅淋漓,
基本上都是她掌握比赛节奏,吊打对手。
邓亚萍的球风以快、狠著称,让对手无力还击,
而且每次赢球后她都会大叫一声,响彻场馆,
身高一米五五的她,在场上如同洪水猛兽,
总之看邓亚萍的比赛非常过瘾。
从16岁开始,邓亚萍便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和她同期的女乒选手只恨自己生错了时代。
1991年邓亚萍参加国际乒乓球锦标赛时,
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在现场,
对她说,如果明年你能在奥运会上夺冠,
我将亲自为你颁奖。
一年后,邓亚萍如约站在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赛场上,
她拿下了女单、女双两块金牌,萨马兰奇也如约为她颁奖。
这一画面成为经典,邓亚萍亲切得称他为老萨,
而老萨则说,一个条件并不好的女孩称霸女子乒坛,
她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两人的友谊也成为一段佳话,
后来老萨还资助邓亚萍出国留学。
当年的邓亚萍几乎打遍世界无敌手,
唯一曾让她折戟的对手就是日本的小山智丽,
曾经也是我国的国乒选手何智丽。
据说当年在一次世界比赛中,女单最大的对手是韩国队,
何智丽已经杀到半决赛,并且对战自己的队友。
教练组为了保证最后的金牌,要求何智丽让球,
让对战韩国选手更有把握的队友胜出,
但何智丽没有听从教练安排,不仅赢下了队友,
还赢下了韩国对手,拿到了最终冠军。
但她的自作主张让她遭到雪藏,
最终她出走日本,成为中国队最大的劲敌。
邓亚萍唯一的败绩就是在94年亚运会上输给小山智丽。
当时张怡宁已经进入青年队,
她被选入国家队的理由就是像小山智丽,
之后邓亚萍迅速调整状态,重新杀回巅峰,
在一年后的世乒赛上狂揽女单、女双、团体三项金牌。
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邓亚萍再次拿到女单、女双冠军,
这一年她才23岁,已经垄断乒坛八年,
媒体称这段时间是邓亚萍时代。
邓亚萍14年的职业生涯中,一共拿到了18个世界冠军。
但也是这一年,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奥委会委员,
在她开会的过程中面对所有英文资料,
还有全程英文表达,她不得不带着翻译,参与感很低。
邓亚萍早年为了转型练球,十多岁便辍学,
她连26个英文字母都分不清,
这件事刺激她想要重新入校学习。
97年,邓亚萍参加完世乒赛,
再次夺得女单、女双、团体三项冠军。
随后,她进入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英语,
这时起她便淡出了国家队。
98年邓亚萍回国备战曼谷亚运会,
这一年王楠20岁,已经成为国乒的领军选手,
于是邓亚萍放弃了机会,让亚运会成为王楠的表演,
在曼谷王楠拿下女单、女双、团体、混双四项冠军,
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开启王楠时代。
也是这一年,邓亚萍宣布退役,她不过25岁,
今年东京奥运会夺冠的陈梦已经27岁,
邓亚萍当时还处在最黄金的年龄,但她放弃了。
退役后邓亚萍拿下了清华大学的英语学士学位,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
08年她再次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是首位获得剑桥博士的顶尖运动员。
离开球场的邓亚萍依旧是 体育 明星,
一举一动备受瞩目,同时也带来不少争议。
在邓亚萍参加国外的毕业典礼时,
她下跪领取学位的照片受到国内网友的抨击。
后来邓亚萍专门到微博上解释,
跪领只是校方的传统,对方并非神职人员、政府官员,
只是学校的校长。
还有网友怀疑,邓亚萍在国外出生的儿子是外籍,
对此她不得不贴出儿子的中国护照澄清。
有趣的是,邓亚萍的老公也曾经是国乒队的队员林志刚,
教练怕邓亚萍训练分心,强行棒打鸳鸯,
并让成绩稍逊色的林志刚离队。
结果林志刚离队后便被美女球迷追求,深陷其中,
邓亚萍得知后,立马分手。
两人几年后在国外相遇,没有了比赛的压力,重拾初恋的美好。
2004年,两个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33岁那年,邓亚萍在法国巴黎生下一子。
学成回国的邓亚萍继续投身 体育 界,
身上挂了不少职位,她表现出不俗的管理能力,
不少人期待她成为继李宁之后又一个体商明星。
但从商的邓亚萍也有翻车的时候,
她曾担任即刻搜索的总经理,
然而这个备受瞩目的项目却以失败告终,
即刻公司最终也倒闭。
据说这个项目投资20亿,当时的新闻标题都是,
隔行如隔山,邓亚萍败光20亿,
让她的口碑大打折扣。
后来邓亚萍本人以及她的同事都出面澄清,
这个项目最初注资只有五千万,并没有获得20亿投资。
如今,48岁的邓亚萍身家早已过亿,
但她依旧活跃在公众面前,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广 体育 运动,
还出现在综艺节目中带领偶像明星开运动会,
当然时不时也会出现一些非议。
但这也正说明了,邓亚萍作为第一代大魔王,
她的冠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是永远的明星。
虽然乒乓国团依旧称霸世界,
女乒冠军换了好多个,
孙颖莎成为到处被捏脸的新团宠,
但小个子邓亚萍依然是永远的女神。
文|Nancy
关于邓亚萍的事迹
姓名:邓亚萍 (DENG YAPING) (乒乓球 中国)
生日:1973年2月6日
身高:1.50米
生地:中国,河南,郑州
祖籍:湖南邵阳新宁县
国籍: 中国
项目: 乒乓球运动生涯中,冠军头衔132个,曾经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24个),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
最好成绩:
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
1983年 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
1988年 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所获荣誉:
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详细介绍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当前情况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2003年,邓亚萍开始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
目前,邓亚萍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从“乒坛女皇”到打工博士,邓亚萍经历了哪些?
邓亚萍是在我国体育运动员的自豪,由于个子矮小,她曾一度被省队和国家队避而不见,可是她凭着不怕困难的精神实质,用优异的战况触动了教练员,最后变成乒乓球女王。退伍后,仅有小学文化水准的邓亚萍,依次成功获得清华学士学位证书、诺丁汉大学研究生学位和牛津大学博士研究生,获得课业上的全满贯。以后邓亚萍投身于商业服务,现如今已变成身价过亿的单身富婆。都说没人能轻易取得成功,邓亚萍却能在体育文化、课业和商业服务三个不一样的行业获得成功,她的取得成功秘笈是啥?
一、个子矮小却变成乒乓球女王,我比你投入的大量,为何不赢你!
1973年2月6日,邓亚萍出生于河南郑州,她的爸爸以前是河南乒乓队工作人员。邓亚萍从五岁逐渐就追随爸爸学习培训乒乓球赛,以后爸爸以前准备把她送进体育学院,因为身高很矮被拒绝。
爸爸只能再次亲自带邓亚萍练习乒乓球。个性化顽强的邓亚萍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考试成绩触动教练员,一定要变成全球冠军。
为了更好地填补个子不够的缺陷,邓亚萍在训炼时在脚底绑着沙包,的身上衣着沙衣,每日沙袋绑腿30斤开展训炼。那样训炼的结果是,邓亚萍在赛事中身轻如燕,手疾眼快。
梅花香自苦寒来,邓亚萍的投入总算得到收益。1982年,年仅九岁的邓亚萍得到全国各地业余体校分区赛的冠军,从而获得河南队的亲睐,将她召入省队。可是邓亚萍此次的省队历经十分短暂性,半个月后她就被打道回府,原因或是她身高偏矮。
邓亚萍没有灰心丧气,她在1983年得到全国各地青少年乒乓球赛的单挑和团队冠军。这般傲人的战况,河南队再没理由把邓亚萍避而不见,因此她总算得偿所愿进到河南队。
1986年,十三岁的邓亚萍得到全国各地冠军,依照那样的考试成绩,她本应当毫无悬念进到国家队。可是为了更好地探讨邓亚萍进国家队的难题,教练们进行了三次探讨,或是由于邓亚萍矮个子的难题,国家队的五个教练员有四人抵制邓亚萍当选国家队,最终是张燮林独具慧眼,直言进谏决策接受邓亚萍进到国家队。
到国家队后,邓亚萍的身上那类不怕困难的精神实质再度展现出来,据张燮林教练员的纪录,邓亚萍每日的训炼时间要比他人多四十分钟,再加上礼拜天她仍在训炼,一年她比他人多训炼48天!
正由于比他人更为勤奋好学,邓亚萍对自身的工作能力十分自信心:“我比你投入的大量,为何不赢你!别人说你不行,你就需要自身争口气,要翻倍勤学苦练才行。”
下面的事儿就顺理成章了,邓亚萍在国家队职业生涯中,她一共得到18个全球冠军,在其中四次夏季奥运会冠军,三次世界锦标赛冠军,一次世界杯赛冠军,邓亚萍也变成乒乓球赛在历史上第一位女人全满贯,也是第一位我们中国人全满贯。
二、依次获得清华学土、诺丁汉大学研究生和牛津大学博士研究生,完成课业的全满贯
邓亚萍不怕困难和追求完美更更加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吸引住了那时候奥委会现任主席萨马兰奇的眼光。1991年千叶世乒赛决赛,在邓亚萍和北朝鲜大将李粉姬中间进行,萨马兰奇也在场收看赛事。萨马兰奇被邓亚萍呈现出去的奥运精神触动,他对身边的人称赞邓亚萍:“她像头大狗熊!”萨马兰奇邀约邓亚萍参观考察奥委会,并嘱咐她要学会英语。
1996年,萨马兰奇候选人邓亚萍为奥组委健身运动联合会委员会。由于奥委会的办公室语言表达为英文和法文,为了更好地能担任奥组委的工作中,邓亚萍于1997年进到清华外语系学习培训。1998年,事业有成的邓亚萍公布退伍,她将大量的活力资金投入到课业中。
针对自身的挑选,邓亚萍是那样表述的:“大家都说选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我想证实,选手不但可以打好赛事,另外也可以搞好别的事儿。”
因为自小参与乒乓球训练,邓亚萍的艺术生文化课十分欠缺,刚进清华时,邓亚萍只了解26个英文英文字母。为了更好地尽早学好英语,邓亚萍在1998年做为清华大学留学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学英语。逐渐的情况下,英文基础太差的邓亚萍无法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感,为了更好地攻破英文,她取出了全球冠军的闯劲。
为了更好地有充裕的学习时间,邓亚萍缩小用餐的时间。邓亚萍每日带上三明治去授课,下午歇息的时间,她吃了三明治后就去看书,夜里常常吃方便面天赋加点蔬菜或是生鸡蛋。每天早上5点醒来背单词、梳理手记,夜里最少12点才入睡。邓亚萍每日用以学英语的时间最少有14个钟头。
在清华的毕业晚会上,邓亚萍用流利英语向教师开幕词。然后邓亚萍又飞赴美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得到研究生学位,以后她前去剑桥大学修读博士研究生,2008年得到牛津大学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完成了课业上的全满贯。
三、大型商场上再度呈现职场女人风彩
2010年,邓亚萍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理事长,兼即刻搜索的经理,三年后邓亚萍辞掉即刻搜索经理的职位,有些人流传她是亏光了20亿因此垂头丧气地离职。
可是人民日报社对邓亚萍这三年的工作汇报为:在三年多时间里,使网址每日访问量最高点提升1300万,网址市场份额排行从全国各地三万多名位居到三百名上下。
这一份成绩表,或许算不上尤其出色,可是针对第一次走上大型商场的邓亚萍而言,是一份达标的成绩表。2016年6月9日,邓亚萍辞掉人民日报社副理事长的职位,踏入自主创业的路面。邓亚萍与三位商业服务达人王胜江、新东方俞敏洪和盛希泰联合打造出中国第一家体育事业自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现如今邓亚萍将企业清洗得蒸蒸日上,她也住进干万的豪宅别墅,有着上亿身价。纵览邓亚萍的一生,不管她在哪个行业,她都比得上他人资金投入大量的时间。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失败?
邓亚萍是哪国国籍
截至2019年5月15日,邓亚萍扔是中国国籍。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邓亚萍在退役后留学海外并且一家人长期居住在法国,但是邓亚萍的国籍依旧是中国,邓亚萍也在2019年2月17号发微博彻底澄清了国籍的问题
扩展资料
职业生涯
5岁的时候,邓亚萍就开始打乒乓球,1988年,正式进入国家队。1989年,年仅16岁的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复制了四年前的奇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
1998年9月,邓亚萍正式宣布退役。邓亚萍在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她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亚萍
邓亚萍是在法国结的婚,她的丈夫是哪国人?
邓亚萍的丈夫叫林志刚,中国人。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乒乓球球员,第三届世界杯男团冠军成员。林志刚跟邓亚萍一样,同为乒乓球运动员,还曾入主国家队是第三届世乒赛男团冠军成员。
由于俩人的技术都相当好,也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慢慢也有了感情。后来林志刚也给邓亚萍当起了陪练,因为在国家队有严格的纪律规定,不允许队员之间谈恋爱以免影响成绩。于是俩人再三的考虑后,林志刚选择从国家队回到广东省队。此后俩人虽然不在同一个城市,但感情并没有减淡反倒是持续升温。
林志刚在一次随队访美比赛中前往美国参加比赛,遇到一位疯狂喜欢他的华裔女球迷。在这位女球迷的疯狂追求下,俩人有了书信往来。邓亚萍一气之下提出了分手,直到邓亚萍退役后前往英国读书,在异国他乡冷清寂寞,她便想起了林志刚,后来相约见面恋情重新死灰复燃。
随后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06年就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但是随着儿子的呱呱坠地,关于邓亚萍和她儿子到底是不是中国国籍的问题又引来了不少争议。
因为当时他们夫妇二人在法国待产,所以当孩子出生后,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儿子理所应当的取得了法国国籍。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根据邓亚萍发出的微博回应来看,他们的儿子虽然是在法国出生的,但是一落地就取得了中国护照。邓亚萍也是力排众议,直言自己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而众多网友知道事实的真相后,也真的是被邓亚萍这样直白的回应所圈粉了。
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明星大咖的子女在国外出生,而就地就取得了外国国籍消息。就像姚明一样,当初被爆出他的女儿取得了美国国籍的时候,他的回复是等孩子18岁成年之后,让她自己选择自己的国籍。然而,像邓亚萍这样直言回复为自己的祖国而骄傲的,则是少之又少的了。
现在林志刚和邓亚萍都没有从事乒乓球行业了,49岁的林志刚任职京燃气集团的工会副主席,邓亚萍的事业也发展得很顺利,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邓亚萍的脸上开始有了岁月的痕迹,尽显沧桑,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希望邓亚萍一家人能够过得幸福安乐吧。
邓亚萍学英语事迹的议论文论据。尽量简短。谢啦'
邓亚萍学英语的故事---这世界上没有努力无法达到的事。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诺丁汉: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就是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比语言更难的是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导师,但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他给我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我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他预约见面、答疑。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我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我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打球的时候,视力两眼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规律。”
“我的研究课题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阅读了一些对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的研究并不到位。我希望能够从我开始,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我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在工作中便可以尽量避免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以便更好地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在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
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
也难怪,她心里真的是着急。邓亚萍刚撂下球拍儿,就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一位年轻的委员,她恨不得赴会时能立马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心底悄悄萌生着愿望早一点进入高级班,明年向Master(硕士学位)进军。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每次出去开会之前,我的老师都会帮助我准备发言材料,纠正我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教我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那样的话,在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当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项第一。作为诺丁汉大学的一名学生,邓亚萍每天的时间表比较紧。“除了上语言系的课,还要上英语系的课。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作了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2004年的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我现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三个委员。特别是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是很有名的奥运会冠军,都有自己代表的权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唯一的亚洲委员,因此我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运动员争取权益。”在邓亚萍的努力下,运动员委员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在推举奥委会委员时必须有一名(共8人)亚洲委员的建议。
而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拼搏、拼搏、再拼搏!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学生,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这就是一份自信 。 来源/《大学生》杂志,作者/赵迎新 要简短得了解全部事实后自己概括,缩减。要简短,得自己了解事实后缩减。
雅思考试 托福考试 留学攻略 留学院校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