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著名的主持人尼格买提的妻子是帕夏古丽,两个人都是新疆人,他们是2013年在乌鲁木齐低调结婚的,网上对于两个人的恋情和婚后生活的报道很少,因为尼格买提是一个很低调的公众人物,不过这种低调也给婚后的妻子帕夏古丽带来了很多烦恼,如今妻子帕夏古丽一人出国留学,和尼格买提成了异地恋了,不过他们的婚后感情还是很稳定的,夫妻两人依然像结婚前那样的恩爱有加!
尼格买提是央视舞台上如今比较有人气的年轻主持人了,不仅人长得帅气,主持水平还很高,而且还很幽默,可以说是主持人界的佼佼者了,从一开始通过参加央视举办的主持人大赛,尼格买提被前辈王小丫点名选中,成为了《开心辞典》栏目的搭档,两个人一起主持了这档当时非常火爆的节目,也让尼格买提迅速成为了后起新秀。
如今尼格买提已经不再是青涩的毛头小子,逐渐成长为了央视舞台主持人里的中坚力量,每年的春晚舞台都会看到尼格买提的身影,这就是对主持水平的最好印证!
虽然尼格买提当上了央视主持人,但是尼格买提一直都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别看他在舞台上活力四射风趣幽默,其实从小,尼格买提就是个内向的孩子,后来在父母的锻炼下,尼格买提才走向了主持人的道路,也算克服了内向的性格,不过人的性格只是克服不是改变,生活中的尼格买提依然很低调!
就说尼格买提的恋爱经历和婚姻生活吧,尼格买提和妻子帕夏古丽的相识相恋就很浪漫,当时尼格买提只身一人到巴厘岛旅游,中途坐在旁边的就是帕夏古丽,尼格买提看到帕夏古丽穿着一条传统的新疆碎花裙子,同时也是被帕夏古丽的美貌所吸引,就主动和帕夏古丽交谈,问她是不是新疆人?帕夏古丽说是,而且还和尼格买提聊起天来,两个独自旅游的年轻人就这样结伴到巴厘岛了,也因此相识!
要说尼格买提的妻子是普通女孩,真的太冤枉了。虽然帕夏古丽不是名人也不是公众人物,但是人家这长相不比大明星差,简直就是倾国倾城的美貌!
尼格买提开始和帕夏古丽相识后,却没有主动示爱,反而是帕夏古丽试探着问尼格买提说,你看咱们两个像不像电视剧里的情侣,尼格买提竟然回答我看像兄妹!
真是活该你单身呀。不过帕夏古丽没有沮丧,做兄妹也行,于是之后每次相亲就带着这位兄长尼格买提去,连续三次都被尼格买提的意见搅黄了相亲,第四次再邀请尼格买提去做相亲的陪同时,尼格买提才意识到自己对帕夏古丽不是兄妹情,而是爱情,于是两人在2103年结婚了!
尼格买提和帕夏古丽结婚后很幸福,不过帕夏古丽却有了困扰,因为她感觉尼格买提是公众人物,长得又帅气,还有很多女粉丝主动示爱,这让帕夏古丽很不安,也担心尼格买提作为公众人物会和自己离婚。
尼格买提在得知妻子的这些担忧后,才明白了妻子的心思,只怪自己太低调没有对外公开结婚消息,于是尼格买提对外官宣了结婚消息,还主动减少了各种应酬,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陪伴妻子帕夏古丽,两人至今虽然没有孩子,但是很幸福。如今帕夏古丽只身一人到国外留学,虽然和尼格买提是异国恋了,但是两人感情基础这么好,是不会影响到夫妻感情的,他们两个只是很低调,不愿意撒狗粮罢了!
电视剧看了太多,爱情故事个个曲折无比,前面多美满后面就有多虐。但是也只有经历了去曲折,后期才能有圆满的结局。历史上有这样一段很有意思的爱情故事。故事里的男主人公非常具有新思想,他厌恶包办婚姻,但是家里偏偏这样做了,他对自己的妻子可以说是非常的嫌弃。
但是在他赴美留学三年后,他回国之后居然爱上了自己曾经非常嫌弃的妻子,这个故事可以说非常的曲折,但是结局却圆满。
其实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我们都知道的知名诗人闻一多,他是个有才之人,自然是才子配佳人,诗人们自然都是文艺青年,对于另一半一定是很挑的。但是只可惜那个时代,都讲究传统,父母给找的你就得接受,根本没什么说话和选择的权利。
父母给他找的妻子叫做高孝贞,这个妻子是没什么文化的,自己闻一多也看不上她,从一开始就对她有着隔阂心。两个人文化水平不同自然不会有什么共同话题,话都没得聊还谈什么做朝夕相处的夫妻呢?闻一多从一开始是拒绝婚事的,但最终还是按照父母的意见办了。
可惜还新婚没几天,他就离开家去留学了,大学毕业后他去了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他叮嘱自己的妻子也去学点知识,做个知识女性,不要只呆在家里做个黄脸婆。高孝贞同意了他的意见,就这样两个人分开了,这一分开就是三年的时光。
其实这三年里,两个人并非是不再往来,各自寻求新的寄托。反而这时光中,二人经常写书信来往,纸短情长,一封封信件让两个异地恋的人更加相爱了。他们的感情日益增长,高孝贞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书读得多了,两个人也有了共同话题,一点点相互爱上了对方。
后来当闻一多结束留学生涯,回国的时候,两个人终于见了面。小别胜新婚,这次他们是真的相爱了,不再只是因为父母的催收和劝说。闻一多在这三年里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自己的这个越来越有魅力的妻子,也算得上是先结婚后恋爱了,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结局是相当美好呢。
两个人的美好结局还是和两个人都有关系的。如果当时高孝贞自己不努力,不去学习文化努力靠近自己的爱人,离他近一些,两个人自然是走不到一起了。尽管心里知道自己的爱人嫌弃自己,但是她还是靠自己改变和魅力留住了自己的爱人,也留住了自己的幸福。
果然幸福还是自己争取的。闻一多也为自己的爱人做了很多,他鼓励自己的爱人提高自己,不要一味依靠男人,只有学习到了的知识才是自己的,其他的都是不长久的,只有提高自己才能依靠自己。两个人虽然情路比较坎坷,但是最后两个人还是越走越近,最后还是在一起了,实在是令人羡慕的旧社会的爱情啊。
很难,一般时间长了感情就淡了。
其实不需要异国婚姻,异地都不行。就像这些年越来越多出现的周末夫妻,其实这个就很危险。感情这个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维系,一旦两个人产生了距离,爱人经常不在自己身边,那么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从而导致感情逐渐变淡,慢慢就会对对方无感了。婚姻只能保障两个人对彼此的责任,却无法控制个人情感的变化。到最后,不管是一开始多么美好的婚姻,都会因为长时间的分离而变淡。而这时如果再出现一些情感变数,那么两个人的婚姻很快就会亮起红灯。
一、长期不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对彼此的情感都会变淡。
感情是需要维系的,尤其是结婚之后,婚姻本身就因为是两个人一起生活,然后一起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如果两个人长期不在一起生活,那么就很难做到共情。彼此之间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简单的问候。这种情况下其实对彼此的感情需要就会变得很低,基本上有没有这个人都没太大的差别。情感需求是婚姻存在的基础,如果两个人连这个都没有了,那么婚姻解体是早晚的事儿。
二、因为不生活在一起,在情感上的需求无法满足,所以一旦身边有合适的人出现,那么是很可能移情别恋的。
情感这种东西有独占欲,也有经常黏在一起的欲望。这也是为什么热恋的情侣觉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虽然结婚之后并没有热恋时那么强烈的一定要黏在一起的欲望,但是每天见面还是很必要的。这样两个人才能交流感情,让彼此了解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长期不在一起,对发生的事自然无法共情,没有了共同的话题,那么彼此之间也就显得陌生了。长期下去,本应是伴侣的人反而没有身边的人了解自己,这种情况下的婚姻基本也就没法继续维持了。
尼格买提的妻子独自出国留学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他们两个人的婚姻状态实在堪忧。尤其尼格买提本身工作也比较忙碌,不可能经常出国去陪着妻子。而他的妻子本身,好像一直也没听着有回国的意愿,真不知道是不是还打算维持这段婚姻。不过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私事,好不好的他们自然心里有数。
糟糠之妻不下堂,说出这句话的人就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名臣,他在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以后并没有抛弃自己的妻子,甚至皇帝表示把姐姐嫁给他,他也没有同意,因为他的妻子跟他共患难过。
但是现实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对于和自己共患难的妻子,往往只能一起经历磨难,但是并不能够做到和自己的妻子共享荣华。曾有这样的一个男人,他的妻子辛辛苦苦送他出国留学,但是他却在成名后娶了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定居国外不要自己的糟糠妻了。这是让人十分不齿的行为,这样的人即使得到了名气和地位,往往也不能得到善终。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朱德群。
朱德群出生于1920年,朱德群的家庭洋溢着艺术的气息,因为他们全家人都非常喜欢艺术,所以在发现朱德群拥有绘画上的天赋以后,全家人都非常支持他学习艺术。所以朱德群从小就学习艺术,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超出周围人的艺术天赋,甚至在结束学业以后在一所高校担任教师。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他还认识了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叫做柳汉复。在两个人的相处过程中间,不可避免地互相产生了朦胧的爱意,所以两个人最终如愿以偿,领到了属于他们的结婚证明。
这两个人一开始的爱情来得太过轻易,在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所以没有过多久这种爱情就被一些琐事打败了,两个人最后选择了离婚。命中注定有缘份的两个人注定不会就此结束,在不久以后,他们又重燃了爱火。经过了离婚这样的事件以后,两个人开始对于感情更加认真了,所以两个人能够更加体谅关心对方,这一次他们的感情更加牢固了,在婚后柳汉复还为朱德群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令人羡慕不已。
朱德群并没有沉溺在家庭生活中,而是对于自己的艺术生涯不断追求,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巴黎进行艺术上的深造。但是当时只是一个大学讲师的朱德群的工资并不够高,要负担一个家的家庭生活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所以梦想一时之间很难实现,但是柳汉复却并不担心生计问题,反而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丈夫。她第一次做出实际行动支持丈夫就是变卖自己的首饰来支持丈夫开画展,这次画展得到了很大的成功,朱德群终于得到了一笔足够的费用去巴黎。
朱德群对于妻子的态度非常感动,所以他一个人来到了巴黎,但是没想到面对巴黎的种种诱惑,朱德群并没能坚守。很快他就在巴黎找到了另一个恋爱对象,那就是董景昭,董景昭更能理解他的艺术,也更能通过自己的家世背景让朱德群拥有更好的生活,最后这两个人成功结为了夫妻,朱德群也在法国定居了,国内的妻女再也没有想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