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21:13
在国际学校圈子里面存在这样一种神奇的现象,学生的平时学术成绩也就是只能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国内三本院校,但是就读国际学校后,突然“麻雀变凤凰”,一下子要成了最顶尖的学生,斩获国外名校的offer。
有人认为,原因不在学生本身是否优秀,而是因为中国内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匮乏,导致中国产生了最严格的筛选机制——高考。那些能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仅也只能证明该学生通过了这项严格的筛选制度,除此之外说明不了其他的问题。也有人认为,在国内不怎么样的学生,通过就读香港的国际学校之后,轻松就拿到了海外知名院校的offer,那说明海外的院校也不过如此,也许水平还不如国内的985/211院校。这句话也不没有错,但是不够全面。
一、高考能否衡量学生的优劣?
答案是肯定的,就读国内一流院校的学生,后续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比大多数人想像得要好。根据北京大学今年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0%,博士生高达70%。而且,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时,他们大多选择为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可以进入华为,腾讯等世界知名企业。即使是出国深造,北京大学的学生也可以轻松获得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大学的offer!
换句话说,中国的高考制度本身没有问题。能够通过高考就读清华北大的学生,无论是智商和学习能力,还是他们的心智,其实都比大多数毕业生更好。实际上,之所以有很多国际生可以申请顶级名校,实际上是因为外国名校对国际学生的筛选相对较宽容,这也反映出中外高等教育筛选的差异:大学进去容易,想要毕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二、高考VS国际学校考试
首先我们要承认香港的各所高校的招生官,对招生的学生的素质是有一定的要求,不管是学术成绩还是相关的一些其他的要求都是设置有一定的门槛的,不可能一个不学无术成绩差到大跌眼镜的人也能得到港校学校的青睐。
既然学校园设置了一定的门槛,为什么原本成绩只能在国内上三本院校的同学,最后斩获了香港大学的offer呢(这里更好院校指的是按照大家常用的QS排名为各大学的一个实力依据参考)?
就如我经常说的,选择你努力重要。有些同学选择了一条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衡量标尺相对更多元化的一条道路,去完成自己的赛跑。也就是说,国内的高考这条赛道对学生的衡量标准是单一的,只将学生最后跑步用时的多少作为唯一的衡量手段。
所以也有不少学生和家长选择了变换赛道,就读国际学校就算是其中的1条常规赛道。首先这条赛道上面同台竞争的人相对没那么多;再者大家最后的终点也是不一样的(学习国际课程的学生可选择的留学国家是除了中国以外,只要认可这门课程成绩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去申请);最后的衡量学生的跑步结果的因素也是多元化的,可以是跑的步伐是否一直平稳或者说是稳步上升的;看重的是学生一段旅程内的平均成绩,而并非是仅仅只是抵达终点时的成绩;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等等。
现实地讲,高考当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如果它是一个“没有钱也没有背景”的学生,那么高考自然就会成为唯一的出路。因为他们没有钱出国,没有钱去做艺术考试。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它只能依靠证明自己的卓越才能赢得很少的资源。
三、香港的大学入学门槛较低,毕业难度较高
但是,在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中国内地的教育资源确实比香港的资源稀缺。在人口仅有700万的香港,却拥有所谓的[香港8大高校],而这8所大学中就有4所进入了国际权威的QS大学排名的前100,这实力不容小觑。
中国有14亿人口,但仍是“9校联盟”(前九所进入“ 985”榜单的大学),拥有39 所985学校和112 所211学校。换句话说,仅就资源分配而言,提供给中国内地学生的资源仍然太少。
但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不意味着香港国际的学生可以坐下来放松一下,轻松地斩获著名的高等学府的offer。就像大家说熟知的那样:香港高校的录取率远高于青北,但同时其毕业率远低于清北和复旦大学。
那些还没毕业的学生该怎么办呢?重考并推迟毕业。尽管听起来并不难,但只有正在学习的学生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艰辛。由于语言的限制,许多学生往往比参加国内高考的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当国内学生忙于玩耍,工作和约会时,这些学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坐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数十甚至数百页的科研文献,只有他们知道自己有多难。
虽然逃脱了高考的筛选,但是在香港的国际学校就读,才知道国际学校实际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障碍”。学校会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一次小小的考试也需要认真严谨对待。老师根本不会管你何时提交作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有极强的学习内驱力且自律。
四、总结
因此,在香港的国际学校学习实际上只是一种选择。无论您是出国学习还是后续考回中国内地,都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在批评国际生轻轻松松拿名校offer,但他们不知道国际学生为了获一份的实习机会,甚至只是为了毕业,所需要的努力甚至比高考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