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国外留学被外国人欺负了怎么办?
忍着。忍着。
国外和吾国对外思想是不一样的,吾国一向崇尚礼仪。外国人在吾国,能得到各种优待,吾国人都不敢打他,只要你打了,不管谁的道理,你都会倒大霉。而在国外,是以外国人为主的,外国本土人士能凌驾于所有其他国家来的人之上,简单说就能能歧视你,哪像吾国对外国人那么友好。
出国留学会受到外国人的歧视和侮辱吗?会受到实质性的伤害吗?
你好
绝对有歧视,而且这种歧视和外国人的知识水平、心理能力、教养紧密联系。那些说没有受过歧视在国外人人平等的,应该大部分都是大学以上,研究生,或者工作才出国的,这个年龄段接触到的外国人普遍心理比较成熟和理智,甚至会出于礼貌和社交上的需要隐藏自己的真正想法 (当然也不排除真的教养很好没有偏见的人)。但是以我在加拿大私立学校三年高中的经历来说,就国外teenager这个年龄段对中国人,甚至亚洲人的歧视真的非常严重。鉴于现在留学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我一定要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警醒那些有在高中、大学出国留学想法的人,别出来了才知道后悔。
首先我要说明:
1) 我的学校靠近多伦多而且交通便利,不是那种中国人很少的乡下,所以不存在外国人因为见识少歧视华人一说;
2) 我的学校已经算是加拿大排名前10的高中,而且有大学预科性质,不像社区公立高中那种吸毒滥交遍地的,所以来这个学校的外国人都属于知识分子家庭,家境好,且对人生较有规划的,所以不存在外国只有没教养或者lower class才歧视华人一说;
3)我属于正常留学生,英语水平、成绩属于年级前列,长相身高也是正常范围,没有不良或者变态嗜好,不会大声喧哗,而且是不主动挑事的性格,所以不存在外国人不是因为你的人种,而是因为你的个人歧视你这一说。
但是在这种学校的三年里我看过、经历过纯粹因为人种和国籍的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按照严重程度分为:
1)白眼、起哄或干脆无视。这种歧视在国外对中国人的歧视里是最常见的,往往发生在没见过的外国人身上。在学校路上经常会莫名其妙遭到陌生人的白眼。出于礼貌对别人问好、打招呼或微笑经常受到无视。一两次可以说是他们心情不好,几十次就可以说是其他原因了吧。班上只有你一个亚洲人或中国人的情况,上课讨论插不进话,主动搭话没人理、没人愿意跟你分组是常有的事。长期下来很容易造成心理压抑,因为一天下来根本讲不到几句话。经常有不认识的白人男生看到你就突然大叫或者吹口哨或者起哄,然后大笑;还有一对情侣走在教学楼前面,看到你快进门,男的突然把门在你面前甩上,本来以为他是无意的,但是听到她女友在旁边一边幸灾乐祸的笑一边娇嗔“Youre so mean to Asians”。这种歧视的人以本地白人、尤其是那种学校里很popular的白人、甚至在当地长大的印裔、黑人为主。
2)表面友好背地里插你一刀。这种歧视心理上摧残程度更严重,因为往往发生在你每天见面的roommate、flatmate、housemate、classmate等熟人之间,而且不是针对你的人品,是针对你的种族。我因为是寄宿学校,每天跟外国人接触更加多,所以对她们的虚伪非常有感悟。她们可以表面上刚笑嘻嘻的送走自己的朋友,还各种拥抱,转身马上就跟另外一个朋友骂她而且竭尽各种恶毒的措辞,b word, f* word 层出不穷, 更不用说对你一个外国人。上次路过两个班上平时对你笑脸迎人而且人缘很好的白人女生的宿舍打水就听到她们在里面一边大笑一边骂我们班上另外一个中国女生,骂完还针对所有亚裔来了个总结: “F*cking Asians”。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你没被歧视,而是人家隐藏的好。区区17岁高中生就这么能装,更何况你的大学同学、共事同事,更不用说有些人还是因旅游、休假、出差才出国个几天半个月的呢。
3)语言上、行为上露骨的歧视。这种就不用说了吧,经常发生在只有一面之缘的白人还有当地长大的外裔身上,因为跟你每天见面的人出于顾虑不会表现的那么露骨。我经历过的有五次,第一次是食堂正好和一桌外国人一桌,因为桌子很长,我们两队人一人一角。我们坐下的时候她们去拿饭了,回来之后她们就开始互相窃窃私语,然后开始往我们这边看,然后就开始笑,又是说什么“sh*t, why are these chinese sitting with us”"can't they move""omg I cant eat",因为太明显我们一队人就站起来移位置了,那群白人马上爆发出一阵大笑和掌声;第二次在图书馆,一群当地白人女生经过我们中国人桌的时候突然撂下句“fcking chinese"; 第三次好端端走在路上,后面突然来个没见过的看起来像印度人的女生撞过来,骂了句““fcking chinese move out of my way”;第四次是我同学的室友要求换宿舍,理由是不想跟中国人一起住;第五次可以算bully了,男生宿舍的外国人联合起来把一个香港人男生菊花捅出血了(用的高尔夫球棍,别想歪)。
拖拖拉拉写了这么长,就是看见上面各种美化外国人各种自省,心态论的,还有出国半个月半年的就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我只想说,这些真的不代表华裔、亚裔在国外不被种族歧视。当初出来之前我也以为外国人都像媒体上说的那么友好,现在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高中是和外国人接触最多的阶段,大学因为在外租房,还有选课原因,可能会稍微好一点,工作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只有什么特别接触。所以不是你不被歧视,只是你没机会感受到。如果你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很强,或是在国内默默无闻、被无视惯了的人,最好三思而后行。
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国留学好吗我怕跟老外合不来(刚过去肯定语言不通),我这人最怕孤独,而且怕被他们带坏。还有留完学出
其实出国后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肯定会有些隔阂,只要你自己愿意用心去融入一个新环境问题不大。带不带坏取决于你交的朋友,让你去酒吧不去,让你去夜店也不去,控制好自己自然就不会被带坏。至于你想通过出国留学以后找个多赚钱的工作那就真是异想天开,现在出国的人那么多,很多人都拿着一张国外的文凭回国找工作,可惜国内现在太排外。至于人生改变嘛,只能说比国内的同龄人见得更多看的更广
高2出国留学后大概过多长时间和老外日常交流可以没问题?过多久可以适应国外的生活?
1 如果你英语基础不错,到这边经常跟老外扯淡,几个月就没什么问题了(基础交流,吃饭,买东西,办服务之类的)
2 学术上,要适应一个学期吧,吧你相关专业的术语熟悉后,就差不多了。
3 关于多久可以适应国外生活,哥表示,N年来,哥还是不适应。
我的英语永远无法跟我的汉语媲美;我对于西方的了解远不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在外边很难交到跟国内那样的朋友,跟别指望跟来外交朋友(我指的是真朋友,不是见面打招呼闲扯的那种);
吃饭是个大问题,即使最贵的中餐,也没有国内那个味;这边快餐保准连吃一月就想吐。
时不时要面临别人歧视,毕竟,你我都是中国人,黄种人,人种,文化,传统,信仰的隔阂,很难完全突破。
个人认为一般人永远无法吧国外适应的跟在国内一样。毕竟,你的根在国内,你的思想是中国的思想(对于lz来说,已经高二,思维神马的已经定型)
祝好运~=)
关于出国留学的问题
你的条件走官方申请的路子不管哪个国家都肯定没戏,本科GPA太低了~~~幸好你要申请的是博士,不必墨守成规走程序,否则连招生秘书那一关都过不了。
我也是本科GPA很惨但有论文直接申请的博士,作为过来人谈一点看法。
1、GPA (grade point average)和paper
对于本科生来说,GPA>GT,GPA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美国大学对GPA的普遍底线是3.0,最低的2.75的也OK。如果你的GPA在3.5以上,那么很可能得到全奖,而且往往是fellowship,fellowship是奖学金中荣誉最高的,不用干活而且免税,而RA和TA要干活,而且交税。当然只要你的GPA在3。0以上,获offer的机会就有,不过要突出你的优势在哪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很多本科GPA低的人会这么想:可以通过读研来弥补,申请的希望要大些。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你硕士的研究经历是本科生所没有的优势。但是,你的本科GPA是你永远的伤疤,即使你已经是研究生,本科GPA仍然非常重要。而关于硕士课程的GPA:低了有副作用,高了也没用。唯一可以利用的优势是你的研究经历和发表的paper。对于研究生,重要性依次为:研究经历+paper〉本科GPA〉GT〉硕士GPA。
2、GRE和托福
很多人联想到要出国,就先联想到GT,好像GT是出国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在整个申请过程中,GT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重要。浏览了美国所有大学对GT的要求,结果发现很少有学校会对GRE设定底线,很多学校干脆说他们对GRE并没有设定什么minimum score,偶尔碰到几个有要求,也只是V+Q>1000,对于中国学生够低了吧?倒是托福显得重要些,但要求都很低,绝大部分的学校都要求托福550,而对于TWE的写作部分更很少有学校要求。当然话又说回来,GT当然是越高越好,尤其对于那些GPA等其他方面不突出的申请者,高分的GT应该可以弥补一点,但是低分的GT并不代表你获全奖的机会降低。对于GT考得不高的申请者,不必过于担心。美国教授叫你去做实验做研究,他们不太在乎一个很会英语考试的人~~~
你现在唯一 的出路就是:直接联系导师。而且还建议就申请美国的大学。因为只有美国的大学理工类博士是100%有奖学金的,区别只是资助数额问题~~~
现在你最需要做的是先去了解一下你的学科发展情况,去大学的网站上查找“Research ”(例如:http://www.mit.edu/research/ 这是MIT所有),一步一步找下去你会发现与你硕士研究方向一致的导师。一旦找到与你的方向match的,可以有意识地借请教问题为由与教授建立联系,开始“套瓷”的第一步……请注意,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将来的方向是出去读博士,不是本科/硕士那样靠成绩就可以,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国外教授的欣赏和首肯几乎很难达成愿望。
可能有很多导师有基金但并没有决定是否找博士干活,但看了你的材料决定招收你。事实上,大部分OFFER都是这样找来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通过正式渠道申请的现在还在冗长的官僚审查过程当中(这也说明了直接和导师联系是最快捷的方式,而且没有期限限制,可以随时联系,随时走人)。不要害怕和大导师联系,这至少也是向本专业牛人介绍自己工作的一个机会,即使没有找到机会,也没有白费力气,你既然决定了读博士做研究,将来早晚会用得着他~~~
第一次联系导师说些什么?记住用EMAIL(永远):
1) 告诉对方你在找研究生职位(一个句子)。
2) 简单介绍你的主要工作兴趣和经验(最好只有一个句子)。
3) 拍他一句不太肉麻的马屁(其实没有必要)。
4) 告诉对方附件的文件格式(例如PDF)并表示有问题你可以寄打印件或其他格式 。
5) 你的联系方式 。
6) 一定在附件里寄上你的简历,关键的东西要在里面反映,所以要精心准备简历。
初期你可以先与其联系询问一些具体程序问题。如果觉得你有可能录取,他会推荐你和相应学科的教授也就是你未来的导师联系。这时你可将你确定研究的题目、方法等,取得教授的同意后递交上去。这时如果你能引起教授的注意,请他为你提意见甚至给你修改,那么成功的几率就很大了。
关于材料的准备。无非是个人陈述、简历、成绩单、paper这些东西。所有申请材料中两样东西最重要,成绩单和PS。成绩单是死的,PS是活的。你要把自己想象成审阅PS的教授,你要录取的学生他的PS应该怎样?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有助于你跳出PS的写作误区。我个人认为PS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教授都是专家,从PS中就可以看出你到底有几两。就像我们看小学生的作文一样,孰优孰劣,写在纸上。
申请材料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推荐信。据我所知,象哈佛、MIT、Princeton这样的牛校,就读博士的中国人几乎清一色全是清华北大交大人大的牛教授的徒子徒孙,外人没有关系很难打进去:( 他们或者是国内的导师推荐、或者是师兄引荐,或者是老外教授力保......所以你要想进入这个圈子,必须要想方设法和这些中国“牛”校扯上点关系。至少到时找他们写个推荐信,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一下就就找到了欣赏你的国外教授,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不用担心钱的问题,美国的博士只要录取了90%以上都有奖学金,特别是拿着哈佛这样的名校的Offer,即便对方不给你奖学金,国家也很乐意资助你。经常去http://www.csc.edu.cn看一下,那里有很多机会。还有,如果你在申请时声明不要奖学金可以争取国家资助,那会增加录取机会哦~~~
祝你成功!
如果出国留学,在国外找工作时,老外是不是更看重在该专业中,这个学校的排名
学历是敲门砖,能力是你能不能做好,或者留任的根本。
研究生学位可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两阶,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了研究生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学位制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表明被授予者具有何种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学习自理,具有一定得身份象征的意义。
社会对学位证的认可度
学历即毕业证书,是学生学习经历的证明,包括学习的时间和过程。学位代表着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达到一定水平的认可。随着拥有高等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往往更看重其实际能力。此外,硕士以上的教育和本科教育存在着很大区别,教育形式也更加注重实际,有能力完成硕士教育的人,说明他的学术能力和个人素质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在国外,硕士都是只有学位而没有毕业证书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位的价值要高于学历。
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同样需要通过学校考试与全国统考才能拿到学位。获得的硕士学位证书与在职硕士研究生获得的硕士学位证书是一模一样的,同样是具有国民教育序列。不论是想要继续考博、出国深造、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及单位中评职称等,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职研究生所获得的硕士学位与统招研究生的硕士学位在价值和用途上是完全没有差别的。
出国留学需要注意些什么?
励诚教育为您解答:
1.出国后的心态调整
几个机构的专家不约而同的把心态调整与心理准备放到了出国后第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上。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自己过去不是享受的,而是学习锻炼的;国外不是什么都好的,国内不是什么都差的;做好落差感的心理准备。这种心态的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过去有很多例子说明了孩子心态调整的重要性。有这样一位同学,在出国之前对国外的生活和学习抱有非常高的期望,结果过去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短时间内就不断地要求调换专业和学校,甚至要求回国放弃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调整,该同学最终调整了过来,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孩子在国内习惯了被动式的学习,家长保姆式的生活照顾,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变得事事都要自己拿主意事事都要自己去决断,以前由父母安排的紧紧的时间都由自己来安排了,本来父母每个月掌握的有数的零用钱没有了,反而是大把大把的钱可以自己随便支配。这种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家长在孩子出国之前一定要给孩子打好预防针,防止孩子出去之后因为这种突然的“自由”而不能管控自己,出现金钱和安全上的问题。
2.学习方法的调整与适应
孩子在国内习惯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而国外是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开放教育模式。孩子出国之后面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变化,短时间内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适应和磨合。如果家长在孩子出国前就这方面多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多了解一下外国的教育模式与中国应试教育的差异,多给孩子讲解一下如何去应对这种开放式的教育,让孩子在心理和实践上都有一个准备过程,那么,这个磨合期就会大大缩短,有利于孩子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国外教育与国内教育最大的差别就是改变了国内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再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而是综合性的考评。这里尤其要注意几点:一是课堂表现的重要性,在国外一个学生成绩的评定考试成绩可能只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勤率成为重要的考评要素。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像国内一样随意的旷课,或在课堂上一味的听老师听讲和记笔记。二是学生要学会问问题,不懂就要问,当时有问题当时就沟通。第三一定要注意预习的重要性。孩子过去之后语言是个很大的难关,特别是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老师的语速和课程的专业性会造成很大的理解障碍,毕竟不是母语国家,所以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把课程提前都预习到,这样才不会产生课堂上不知道老师讲到哪的情况。
3.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在国外留学,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国外的孩子从小在这种开放式的教育背景下成长,已经习惯了自主的研究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国内的孩子仍然习惯于授课式的学习。国内的孩子们习惯了听讲、记笔记、做作业以及频繁的考试,在这种约束之下,成绩出来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却降低了。孩子到了国外开放式的教育环境,没有了这么多的约束,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特别是在国外那个陌生的环境,面对着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抵制住诱惑自主的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我们的家长也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孩子的意愿,选择孩子喜欢的专业,这样孩子在学习中才能保持持久的热情;二是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4.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的遵守
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且严格的去遵守自己制定的计划,这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学习计划既要有宏观的,也要有细化的。宏观的学习计划要把握住自己留学之后的大方向;细分的学习计划则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学校的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落实到每一个学期,每一个课程的安排。计划的制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请相关的老师帮助自己一起制定这个计划。计划制定以后,自己一定要严格的执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然计划的制定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5.学会沟通,乐于沟通
学会沟通,乐于沟通是孩子出去之后面对的第一大难关。因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远离了亲人,孩子们过去之后第一感受到的就是寂寞。学会沟通这个时侯就显得特别重要。学会沟通的第一步就是敢于张嘴说话,国外的文化环境还是很喜欢那种敢于沟通,有问题直接交流解决的孩子的;学会沟通的第二步就是学会理解,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理解对方的喜好与习惯,让自己的沟通变得有效和令人愉悦才是最终的目的。
大部分孩子出国之后都会选择短期的寄宿家庭,希望更快的融入异国社会。就是在这短暂的寄宿家庭生活期内,因为沟通的障碍与不及时,曾经出现了许多问题。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小姑娘出国之后选择了一个寄宿家庭,这个家庭的女主人是个单身而且正在减肥,所以家里面没有准备很多吃的,冰箱里面也是空空如也,这个小姑娘每天都处在一种吃不饱的状态,但是又不敢和女主人进行交流,只能打电话给爸妈哭诉。孩子出国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当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也是必须的。再次,提醒家长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及时打扫房间卫生,不浪费水电煤气,维护公用场合卫生等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入乡随俗及时的去适应新的环境对孩子的沟通能力和快速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6.安全问题
孩子出国后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应该讲,大多数情况下留学生所处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安全的。但是安全问题也应被家长和孩子们常挂心头,不能松懈。在此专家建议家长和孩子们出国之前要多了解一下所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风土人情;摸清楚住宿地附近的治安情况;不要去一些不良场所如赌场等;不要晚归,谨慎交友。同时一定别忘记购买保险。
7.协助孩子做好理财规划
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精打细算的理财意识,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更容易出现。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理财规划,一方面帮助孩子制定消费计划;另一方面多查账户,及时了解孩子的资金状况。
消费计划除了固定的学费和住宿费用,还应该把其他的一些细化的消费明确一下,比如餐费,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费用,学习费用,娱乐费用,交友费用等。细分之后可以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给孩子制定一个消费计划,毕竟家长的钱来之不易,在保证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水准的前提下,控制孩子合理的消费也能够为家长减轻一部分负担,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孩子的资金状况及时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出国之时,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张信用卡以备不时之需,但过去后平常的花费最好让孩子用现金,包括出去的时候也最好给孩子带上足够的现金。因为孩子在消费的时候,如果是刷卡,他对自己的消费状况没有一个很明晰的概念,对于卡里钱剩多少也没有一个形象的概念,用现金消费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点。同时,信用卡最好办一张与父母的工资卡相关联的,这样父母可以及时的知道孩子的资金状况,有什么应急的费用也可以及时的给孩子必要的支援。
8.重视临行前的行程指导
很多家长都以为出国留学签证是最难的一关,办完签证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出国留学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非常的重要,孩子办好了签证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一般家长所选择的中介服务机构在孩子临行前都会有一个详细的行程指导和培训,很多家长对这个行程指导都不是很重视,甚至很多人都只让孩子过去听一下就算了。其实这个行程指导家长是应该很好的听一下的,这对把孩子出国前的准备工作做足做细很有帮助,可以提前让家长对孩子出国后的一些状况有个大体的了解,根据行程指导所做的准备也会更有针对性一些,可以有效的避免很多不该发生的问题发生。
小自考出国留学,老外承认么?
你是出国留学.你要取得他们那边的学籍学历才会承认..你出国留学必定要在当地的学校上..取得当地的学历就可以了...至于本国的学历..只有那些和中国达成协议的国家才能承认..但在社会上不一定会承认那个..特别是那些比较发达的国家..虽然两国互相承认其学历..但人家社会上根本就不会在乎你的学历...所以才出现前些年中国某知名大学的学生在美国街头插皮鞋的现象..
雅思考试 托福考试 留学攻略 留学院校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