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2日 20:3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源于父母的眼界与格局。
一个人的格局越大,看到的世界也越大,选择的范围也更广。
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格局。
1.父母越焦虑孩子越脆弱
有人说,焦虑是这个社会的标配。
大部分父母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学前教育到摇号选学校,从补习班到课外班,从天文到地理。
似乎孩子身上不多学点什么,就难以通其他小孩并肩站在一起。
可父母们忽略的是,期望越大,焦虑越大。
课外学习班,是想给孩子贴上“优秀”标签的选择。
究其背后的根源,是对孩子未来竞争力的焦虑。
而父母的焦虑也会影响孩子。
焦虑所带来的过高的期望,会让孩子心中树立一道“是非杠杆”;
杠杆的左右方,则是能否达到父母的期望。
当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压缩,生活被各项补习班和学习排满;
他便会跟着父母所给的方向去前进,从而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观性。
培养优秀的孩子,到最后可能只是培养一个被操控的工具人。
这样的孩子,即便具备了技能上的竞争力,也会因为丧失自主性而找不到自我。
很多时候,父母为孩子选择了规划好的跑道,但孩子需要的是,可能是自己规划的未来。
父母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这一点,将会让孩子以此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成为孩子一生的性格基础。
2.父母终将接受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
清华教授刘瑜说,自己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想要让孩子“不平凡”的父母太多了,可细数,真正的“成功人士”其实寥寥无几。
除了自身优势,还要有机遇,即:天时,地利,人和。
放眼望去,其实大部分“不平凡”的事,都是普通人做的。
被新冠病毒突袭的2020年,年近40岁的医生老侯前往武汉支援;
30多岁的老计创业失败冒着生命危险在大街小巷送外卖;
计程车司机每日往返医院接送医护人员;
数不清的志愿支援申请书......
在自己的领域,普通而不平庸,或许也能感受到最实在的意义。
因为大部分人生来就平凡普通,优秀遍地,也成了普通。
就像邻居老罗,给女儿报了钢琴班,才发现身边人的孩子大部分都报了班。
某育儿教授都说,儿子在自己眼里可能是优秀的,可放到孩子堆里,还是普普通通。
不如立足于当下,用心地教养,耐心地陪伴成长。
龙应台告诉自己的儿子: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人生不在于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
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
成为自己,找到意义,哪怕只是普通人,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智慧的父母看得远,能让孩子站得高,真正望见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
就像杨澜,身为成功女性的她,选择让孩子接受公立学校的教育;
不报课外班,尊重孩子自己兴趣的选择与培养,引导孩子热爱运动、参与慈善。
她不强加自己的思想于孩子,只愿他们能够正直,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她所看到的,是孩子在自由环境成长下,拥有的独立人格和思想。
这样的孩子,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轻易被外界的虚荣功利所蒙蔽。
想要培养孩子从小的眼界与格局,父母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引导:
一、鼓励孩子读书。
白岩松老师曾说,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这本书的内容,而是读完书后,能体会到有不一样变化的你。
阅读是打开人眼界和心灵的窗口,也是最低成本的提升方式。
多鼓励孩子读书,体会不同作者表达的内容;
渐渐地,孩子将会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自由能够给予孩子一定的创造力基础,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区分人才的重要标志。
给予孩子一定的思想自由,尊重孩子的决定,培养他们的自主选择;
更能让他们在为自己的错误决定买单时,有试错的勇气和承担后果的能力。
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自由,让他们自由分配一部分时间,引导他们有计划性地利用;
不仅能得到尊重和信任,更能通过管理时间,得知时间可贵,受用一生。
三、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
一个人只有在喜欢的领域才能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只要孩子的兴趣是健康积极的,父母们就应该支持他们,并引导他们在此走得更远。
兴趣的培养不仅能让孩子从中学会专注,更能让他在这个领域得以深耕,掌握一项技能。
四、教会孩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父母们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断去引导孩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就像《是或不》中,桌子上的半杯水,有人看到的是“只有半杯水”,而有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
让孩子以“我的杯子还有一半水”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才能看得更远。
父母们应该知道,富养孩子不一定要有钱,而是引导孩子走适合自己的路,让孩子精神、人格富足。
唯有此,孩子的格局才会逐渐变大,变得优秀。
眼界真的很重要,决定着父母的格局的,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指导和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