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3日 08:29
卢梭曾说过:“孩子生而为孩子,但父母并非生而为父母。” 作为年轻的一代,你我都应该做学习型父母——关心孩子的真实感受,保证孩子身心的健康,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给予孩子幸福的能力,这都是为人父母永恒的课题。如果有“父母学校”,提前学习这6堂必修课的家长,才是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1.医学素养提升课
新生儿的吃、喝、拉、撒、睡都必须指望身边的亲密照顾者。
因此母婴圈也是谣言集聚地——产妇吃穿山甲能下奶、儿童喝豆浆会性早熟、穿纸尿裤导致孩子罗圈腿……
尤其在生命的前3年,免疫力尚未健全的婴幼儿经常感冒发烧、咳嗽、腹泻……一场疾病,可见家长医学素养的高低。
“学渣”家长相信人云亦云的育儿偏方,或老一代的过时经验,不求证、不思考、不学习,直接将未证实的方式用在幼童身上。“经验育儿”导致的严重后果,比比皆是。
东莞一对父母,给发烧的2岁儿子用掉约1000毫升工业酒精擦拭腋下,导致孩子酒精中毒,送医抢救无效身亡。
中山市小儿外科急诊收了一个被开水烫伤了三天的孩子,伤口满是密密麻麻的毛。因为家里老人说,猫毛能促进伤口愈合。
黑龙江大庆一9岁女孩手指被防盗门夹伤,奶奶用花椒面止血的“土方法“,导致女孩伤口感染需要截肢。医学素养低下或轻信偏方,无知的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插向孩子,后悔都来不及。
“学霸”家长认可科学育儿,坚持循证,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习惯独立思考,用批判性思维看待问题;坚持主动学习,擅长查阅权威文献和书籍。
2.情绪管理课
孩子对亲密照顾者的情绪非常敏感,父母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孩子当下的心情和未来性格的形成。
“学渣”家长不仅永远在传递负面情绪,将对生活、工作或婚姻的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而且看不到孩子的情绪、忽略孩子的需求,甚至动不动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教育家巴卢说过: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试想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从来不笑,孩子怎么敢开心?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妈妈实惨,不仅是带娃主力军,连负面情绪都不能有。
并不是这样的。震惊中外的“静止脸实验”,大家应该都了解吧。
当母亲主动、愉悦地和孩子互动时,孩子也非常开心,积极积极地响应。
但是,当母亲收起情绪,面无表情地看着孩子时,孩子会试图吸引妈妈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仍然得不到妈妈的响应,慢慢地他就会崩溃,开始大哭。
孩子想要的就是一个回应而已。任何人都可以有负面情绪,但请告诉孩子理由。
“学霸”家长能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用行动教会孩子如何跟各种情绪和谐共处,他们看得到孩子的情绪,及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用爱维护孩子的安全感。
3.情感养育课
2020年终总结
古语云:“生而不养,断指可还。生儿育养,断头可还。不生而养,永世难忘。”
生而不养的父母并没有太伟大,用爱浇灌孩子,用心陪伴孩子才是恩重如山。
“学渣”家长生儿育女却不善待子女,只有生人的欲望,没有爱人的能力,让孩子的童年被迫变成一条自我挣扎之路。
2019年,电影《何以为家》国内上映,掀起了一股“声讨不负责父母”的热潮。
12岁的赞恩跟没有正式工作的父母,以及许多个兄弟姐妹住在一起,他的父母每天除了吵架、打骂孩子,就是在造娃。
赞恩不得已出门做各种工作养活全家,但妹妹还是被父母送人来抵押房租,而且没过几个月就因为流产大出血死掉了。
愤怒的赞恩拿起了匕首,他也因持刀伤人而入狱。当母亲来探监的时候,他却得到了母亲再次怀孕的消息。
赞恩决定起诉父母,原因就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地抚养他”。
何以为家,唯有爱与责任。
怀孕生育不容易,但养育孩子更辛苦,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细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耐心的工作,任何职位都可以找人替代,唯有做父母是不可假手于人的。
“学霸”家长提前做好了认真养育孩子、全心爱护孩子的准备,即使不能保证物质上的富足,但能提供精神上的满足,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让孩子相信生命的美好。
4.儿童发展规律课
心理学专家蔺秀云说:儿童发展有自身规律,这世上超过95%的孩子都处于正常发展规律,打破这一规律往往会适得其反。
还有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常常听到不懂儿童发展规律的家长说:“婴儿哭了不能抱,不哭才抱!”“孩子才一岁半,性子这么固执?”“不跟叔叔打招呼啊,真不礼貌!”“邻居家在学钢琴,你也去学吧。”
“学渣”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期望孩子的行为必须符合自己的喜好或大众的认知;他们不懂因材施教,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以“别人家孩子”为标杆,强迫孩子做不感兴趣、不擅长的事情。
成长不能无视规律,学习不能拔苗助长,家长也不要忽视孩子的擅长点和兴趣,具体在养育孩子中——
不要在孩子需要建立安全感的时期,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要在孩子自主意识萌发的时候,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
不要在孩子积攒力量的阶段,强迫孩子接受“超前教育”;不要在孩子想要一颗糖的时候,转头递给孩子一个苹果。
任何方向的学习,都需要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学霸”家长了解孩子的身体动作、认知、语言以及情感是如何发展的,从孩子个性和特点出发,尊重孩子的兴趣,顺应孩子的天性,规则内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发展。
5.科学陪伴课
THIS WonDERFUL LIFE
在孩子出生之前,很多家长早早就开始考察各种早教班了。甚至这边妈妈还没出月子,那边孩子已经进了早教班。
“学渣”家长花钱买心安,以为报个昂贵的早教班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早教,或直接将孩子交给“电子保姆”、益智玩具,全然不顾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和陪伴的需求。
理研究表明,外界的刺激确实利于人类智力的发育、思想的成熟和情商的发展。
丰富多彩的玩耍环境、玩法多样的益智玩具,也能让孩子接收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所以早教是必需的,孩子也需要益智玩具。但是,早教班不是必需的。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高质量陪伴比动辄上万元的早教班更有价值,也更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学霸”家长会利用睡前或饭前的碎片时间陪伴孩子,或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或在绘本阅读、家庭游戏、亲子旅行等体验中,刺激孩子的大运动、精细运动发育,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锻炼孩子语言沟通、社交,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育规划课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耳熟能详的话用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家长为孩子规划教育路线上,十分贴切。
焦虑是这个时代家庭教育的底色,而规划是缓解焦虑的良药。竞争越激烈,越凸显家长为孩子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学渣”家长对抗焦虑的方式简单粗暴——买学区房,然后将教育目标对准清北或常青藤等名校,至于孩子喜欢、擅长什么领域,适合什么专业,未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都无视掉了或者认为不太重要。
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可抗力”让所有孩子宅家学习,一切突然都改变了。
在“停课不停学“面前,家家平等;在网课面前,千万起步的学区房和金字招牌的名校似乎也没那么“香“了。
教育学者预测,未来孩子将有更多机会在家学习,家长将有更多时间在家工作。
不管未来学习和工作状态如何改变,永恒重要的且不变的,是孩子学习力等底层能力,以及家长应对变化的教育规划能力。
“学霸”家长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底层能力,以保护孩子成长的随机性,应对政策变化和临时情况;一方面了解正确的教育途径和方向,储备好足够系统的资源,在孩子人生的关键岔路口做出“最优”选择。
为人父母,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职业,也是世界上必备技能最全面的职业。
为了养育好孩子,父母逼自己成为贴身保姆、心理专家、金牌教师、五星级厨师、24小时家庭医生、数据分析师……
做“学霸”家长真的很难,大多数人都是头一遭,就像《请回答1988》里说的:
但为人子女也不易,双方都在探索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那就给彼此一点儿时间。
正如马薇薇说的:我在做儿女的时候做最好的儿女,做父母的时候做最好的父母。
教育不止是育儿,也是育己。
在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和家长是互相取暖、共同进步的。
父母比孩子多努力了几十年,至少在学习劲头上,可别让孩子超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