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11日 01:25
孩子小的时候都有一些类似不好好吃饭、不专心看书、什么事情都是三分热度,做事粗心等等不良习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以后长大了自然都会改过来。
然而,孩子的童年时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一些生活、学习上的不良习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
以下几种习惯,还是建议尽早帮孩子养成。
01
自理习惯
发现身边很多家长,总是处在一种焦虑中在养育孩子。从孩子一出生,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早教班、培训班大行其道,花费了家长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孩子的童年也被无情的占有。
爱子心切,更是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家长与孩子手拉手过街(太小的时候当然要万分注意),进教室,甚至手拉手进厕所,就怕孩子有闪失;
家长总是从吃饭、穿衣到上学、交友,从课堂作业到假期安排,无不尽心思谋,只差代替孩子去生活。
别说让孩子有独立空间,孩子的只有空间都被众多的目光所关注,被众多的手所控制。久而久之,孩子本来具有的创造性、主动性,都泯灭在家长的呵护之中。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做,这对孩子独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对孩子多一些信任和鼓励,也容许孩子做的不完美,孩子就会越做越好,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能更好适应学习、适应社会。
02
作息习惯
常常听见家长反映,孩子11点之后竟还在床上玩得不亦乐乎,第二天早上起不来。
也有很多妈妈不以为然:宝宝天天都睡这么晚,我们已经习惯了!
孰不知,一个几岁的孩子深更半夜精力充沛不睡觉是怎样一种节奏?
首先,孩子睡眠不足会影响身高和健康;其次,家长跟着孩子折腾到半夜,第二天孩子可以睡晚一点,但是家长们还是要准点起来上班。
不要困了才睡,而是规定时间必须睡。
很多家长有个误区,觉得孩子玩累了就会很自觉地睡去。但其实,睡前不宜太过亢奋,不仅很难入睡,更是不容易深入睡眠。会做梦,甚至说梦话。因为白天玩得太嗨了。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早点上床,讲个故事,看会书,或者看一会儿电视。9点之前必须关灯。9点半进入深度睡眠。
如果大人是个晚睡者,孩子通常不会睡太早。所以,孩子的习惯由大人协助。陪孩子一起上床,安抚他的情绪,直到自然入睡为止。
要督促孩子早睡,首先得自己先调整好作息。
除了一些作息本就不规律的家长,还有很多家长并不是有意要孩子晚睡,只是环境不允许。
比如需要加班的父母很晚回家,但孩子想等父母回来入睡,无论哪一种情况,对于他们来说多数的原因就是为了多陪孩子共度一会儿亲子时光,所以舍不得孩子太早入睡。因为第二天清晨,又得离开孩子去上班了。
03
做家务的习惯
有一项研究表型: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参与家务劳动会对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以及责任感的培养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让孩子觉得自己重要,并提供选择的权利
做家务前可以提供多个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任务要常变常新,而且要合理。比如让男孩子做一些需要使力气的活,女孩子则安排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
“把你的房间收拾好”这种大而全的语言可能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把任务拆分成数个步骤,比如把玩具装进玩具箱,再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这样更有助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