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知识
以图说事,以字说文,分享知识,
发布时间: 2025-04-07 22:47:03
“榆莱无才思”实为“杨花榆荚无才思”的误记,出自唐代韩愈《晚春》诗。该句通过拟人手法,以杨花(柳絮)和榆荚(榆钱)喻指平凡事物,传递深刻哲理。
全诗为: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中“榆荚”是榆树果实,形似铜钱,俗称榆钱;“无才思”指缺乏花草的艳丽姿色。韩愈用此反衬晚春时节,连朴素之物也奋力绽放的生命力。
平凡者的价值
杨花榆荚虽无桃李的绚烂,却以漫天飞雪般的姿态参与留春,体现“平凡者亦能创造独特美”的哲理。
积极进取精神
诗人借草木争春,暗喻人应珍惜时光、勇敢展现自我,与宋代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异曲同工。
榆荚的象征
从《诗经》的农耕时令标志,到韩愈诗中的生命意象,再到《红楼梦》“柳丝榆荚自芳菲”,榆钱逐渐成为草根精神的符号。
误写辨析
“榆莱”可能是“榆荚”的传抄之误。榆荚在唐代亦称“榆钱”,与“莱”(藜草)无关,需结合《晚春》原句校正。
该句现多用于鼓励普通人发挥所长,如教育领域强调“不以天赋论成败”,体现中华文化对奋斗精神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