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精选问答
精选回答

在古汉语中,关于“去世”的表达极为丰富,根据逝者身份、年龄、死因等不同,有以下分类:

一、按社会地位区分

帝王:称“崩”(如《礼记》载“天子死曰崩”)

诸侯/贵族:称“薨”(唐代后二品以上官员亦用)

大夫:称“卒”

士人:称“不禄”(意为不再享俸禄)

平民:直接称“死”

二、按年龄区分

未成年

8-11岁:下殇

12-15岁:中殇

16-19岁:上殇(已订婚者除外)

青壮年:夭亡(讣告多写“疾终”)

老年:寿终(家族长辈加“正寝/内寝”)

三、按死因区分

殉职/殉道:殉(如“殉国”)

战死:阵亡(今作“牺牲”)

客死他乡:客死

非正常死亡:凶死

四、宗教与特殊称谓

佛教:圆寂(高僧称“涅槃”)

道教:羽化、登仙

文人雅称:捐躯、授命(褒扬义士)

五、常见婉辞

见背(父母去世)

溘逝(突然离世)

捐馆舍(官员去世)

:古文用词严谨,如韩愈《祭十二郎文》用“殁”,《红楼梦》写贾母去世用“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

温馨提示:
本答案【去世了用古文怎么说】由作者杨老师谈教育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美国留学 留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