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驿站
一个专注于让大家快速通过考试的博主
发布时间: 2025-04-08 04:37:44
“故园渺何处”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闻雁》,全诗为: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渺”字的含义
本义为遥远、模糊不清(《说文解字》:“渺,水广也”),诗中既指空间距离的辽远(长安与滁州相隔两千里),也暗含归期渺茫的怅惘。
部分版本作“眇”(通“渺”),但《全唐诗》及主流文献均用“渺”字。
艺术手法
设问开篇:“渺何处”以疑问句式强化迷茫感,与下句“归思悠哉”形成因果呼应。
双重渲染:通过“秋雨夜”“雁声”等意象叠加,将“渺”的抽象距离转化为可感的凄清意境。
此诗作于783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时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诗人借“渺”字既抒思乡之情,亦隐含对时代离乱的隐忧。
沈德潜赞其“归思后说闻雁,其情自深”,认为“渺”字与结尾“雁来”形成倒叙,深化情感层次。
现代常引用此句表达对故乡或旧事的追怀,如余光中《乡愁》的意象构建受其影响。
注:需与“眇眇孤舟逝”(陶渊明)等类似表达区分,后者侧重孤独感而非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