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社
分享热门教育资讯,解决孩子教育难题。
发布时间: 2025-04-08 06:16:14
“望之不似人君”是孟子对魏襄王的著名评价,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字面意思是“远远望去不像个君主的样子”,深层指统治者缺乏应有的威严与德行。其背景与内涵如下:
孟子见魏襄王(魏惠王之子)后,对人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远看无君主仪态,近观无令人敬畏的气度)。当时魏国因连年战争衰败,而新继位的魏襄王举止轻率,问政时突然发问“天下恶乎定”(天下如何安定),孟子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回应,暗讽其缺乏仁德。
外在仪态缺失:君主应有庄重威严,但魏襄王“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气质平庸。
内在德行不足:孟子认为君主需以仁政服人,而魏襄王急功近利,不懂“民心如水”的道理。
环境塑造的缺陷:魏襄王因非嫡长子出身,未受储君训练,仓促继位导致能力与身份不匹配。
该评价成为批判统治者“德不配位”的经典表述,现代可类比为:
领导者缺乏格局与担当
权力者外强中干、虚有其表
强调“真正的权威源于德行而非强权”
孟子此言既是对特定君主的失望,也体现了儒家对“内圣外王”的理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