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新了了
专注于新知、趣闻以及科普知识的传播。
发布时间: 2025-04-08 06:31:18
### 23岁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
廿三岁
“廿”为“二十”的合写,如《礼记》载“廿而冠”,故“廿三岁”即23岁。
例:“吾年廿三,始游京师。”(自述年龄的常见句式)
二十有三
文言文中常用“基数词+有+个位数”表示年龄,如《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例:“行年二十有三,方知世事艰难。”
“弱冠”延伸
男子20岁行冠礼称“弱冠”,23岁可称“弱冠之后三载”或“逾冠三年”。
例:“弱冠既加,三载学成。”(强调成年后的成长阶段)
性别差异
女子23岁无特定称谓,可借用“桃李年华”(20岁)延伸为“桃李逾三”,或直述“女子廿三”。
《礼记》范式
先秦文献多采用“数字+岁”或“有”字结构,如《左传》“年三十有五”。
明清小说用例
《聊斋志异》中常见“年二十余”表述青年年龄,23岁可写为“年廿三”。
自述年龄:“仆廿三岁,未谙世故。”
描述他人:“其子二十有三,英姿勃发。”
注:23岁在古代属青年阶段,文言文无专属称谓,需结合数字与语境灵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