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世界
及时传递世界基础科学教育信息
发布时间: 2025-04-08 06:55:33
“一筇万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意象,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具体解析如下:
字面含义
“筇”(qióng)指竹制手杖,“万里”喻路途遥远。字面意为 “拄一根竹杖行走万里”,读音为 yī qióng wàn lǐ。
引申象征
象征 孤身远行、坚韧不拔的精神,常见于描写隐士、僧人或文人长途跋涉的语境。
宋代孙应时《山庵秋夕》
“万里一筇在,百年双鬓苍”以筇杖为媒介,表达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哲思。
明末清初担当和尚
其画作《一筇万里图卷》以简笔山水配此题,体现禅僧云游四方、超脱尘世的心境。
现代引申
衍生为形容 克服艰难、追求理想的毅力,如“一筇万里求学路”。
隐逸精神
与“烟霞痼疾”“泉石膏肓”等典故呼应,体现文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志趣。
禅宗境界
佛教语境中象征“行脚参禅”,如担当以筇杖喻修行之路的漫长与孤寂。
艺术表达
传统书画常以“一筇万里”题跋,搭配荒寒山水,强化空灵悠远的意境。
注:需区别于“一日万里”(形容速度极快)、“一泻万里”(喻文势奔放)等相似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