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视野
关注教育发展,及时传递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 2025-04-08 07:00:43
曾巩的《西楼》一诗通过精炼的28字,生动描绘了海滨暴风雨前的壮阔景象,诗中主要包含以下景物:
海浪
“海浪如云去却回”以动态比喻呈现波涛汹涌之态,将海浪与乌云混写,既显浪涛的磅礴(如天际翻滚的云),又暗藏风雨欲来的压迫感。
北风与雷声
“北风吹起数声雷”通过听觉渲染紧张氛围,风吼与雷鸣交织,强化了暴风雨前的震撼效果。
急雨与千山
“卧看千山急雨来”以“千山”为背景,展现雨幕笼罩群山的恢弘画面,急雨的动态与群山静穆形成对比。
朱楼(西楼)
诗题中的“西楼”即“朱楼”,是诗人观景的立足点。其“四面钩疏箔”(卷起竹帘)的动作反常理,却凸显了诗人主动迎接风雨的豪情。
疏箔(竹帘)
这一细节既点明楼阁的雅致,又通过“钩起”的动作转折,将自然景观与人物心境紧密关联。
动静结合:浪涌、风雷为动,朱楼、群山为静,形成张力。
多感官描写:视觉(浪如云)、听觉(雷声)、触觉(北风)综合营造沉浸式体验。
注:全诗通过上述景物,构建了“海—楼—山”的空间层次,并借暴风雨的壮美,抒发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进取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