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世界
及时传递世界基础科学教育信息
发布时间: 2025-04-08 07:00:49
李峤(645—714年)是初唐重要诗人,现存诗作209首(载于《全唐诗》第57-61卷),其创作以五言律诗和咏物诗最具代表性。以下是其重要诗作分类及特点:
《杂咏诗》120首
分乾象、坤仪等12类,每首以单字命题,如《日》《月》《风》《雪》等,句句用典,堪称"唐代诗歌类书"。日本嵯峨天皇曾亲抄21首,定为国宝。
传世名篇
《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入选小学课本)
《中秋夜》:"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书》:"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张庭芳赞"藻丽词清")
应制诗
《侍宴甘露殿》《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等,胡应麟评为"初唐五律典范"。
咏物诗
除《杂咏诗》外,另有《松》《竹》《梅》《鹤》等,王夫之批评其"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
羁旅送别
《早发苦竹馆》"荒阡下樵客,野猿惊山鸟"
《送崔主簿赴沧州》"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作为"文章四友"之一,李峤推动五律格律定型,首创上下联"相粘"规则。其诗东传日本后成为平安时代贵族启蒙读物,但后世对其评价两极:张说誉"良金美玉",清代学者则多贬其堆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