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怎么样?就业前景
防灾科技学院很不错,防灾科技学院就业情况良好,学校隶属于国家地震局,在与抗震相关的专业有很大的优势,得到的资源也不少,学校配备了大量的仪器,且经常安排操作以及实训,所以学生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后就业优势很大。
学校简介:
防灾科技学院(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是中央部属高校(中国地震局),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燕郊,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学院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河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算好二本吗
算。作为“双非”学校,防灾科技学院一直低调的在业内拥有着极好的口碑。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自1975年建校至今,拥有近50年校史,是我们国家目前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的普通综合性高等学校。对于河南的省内考生来说,防灾科技学院属于二本大学,也就是普遍意义里的二本院校。对于非河南省考生来说,如果在考生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那就属于一本大学。作为“双非”学校,防灾科技学院一直低调的在业内拥有着极好的口碑。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自1975年建校至今,拥有近50年校史,是我们国家目前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的普通综合性高等学校。对于河南的省内考生来说,防灾科技学院属于二本大学,也就是普遍意义里的二本院校。对于非河南省考生来说,如果在考生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那就属于一本大学。从录取分数线来说,近几年里,防灾科技学院在大多数省份录取分数线处于二本的中段左右,还没有达到一本线的分数。从就业前景来说,近两年来防灾科技算学院的本科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9%之间。总体就业率高达97%。全国地震系统的一线员工有高达70%都毕业于防灾科技学院,而各区域地震台的负责人,更是高达将近80%的都是防灾科技学院的校友,所以进入了学院的核心专业,等于现在的时代下的“高校包分配”。
防灾科技学院是一本吗?
防灾科技学院是二本高校。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
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
学校32个本科专业中,获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各1个、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1个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以上内容参考 防灾科技学院——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www.peixunla.com
防灾科技学院怎么样?
防灾科技学院很好,防灾科技学院(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学院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河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4月,该校设有防灾科技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防灾科技学院生态环境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防灾科技学院电子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防灾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防灾科技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防灾科技学院体育部、防灾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基础课教学部、防灾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二级学院(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是公办吗
一、防灾科技学院是公办吗 防灾科技学院 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二、防灾科技学院简介
防灾科技学院 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学校坚持“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思路,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服务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有30个本科专业,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等;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等;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等。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并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及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等。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形成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震减灾科研体系。
学校服务防灾减灾的整体实力不断加强,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1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为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九寨沟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汶川地震期间,学校专家向在灾区视察灾情的中央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领导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成就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
学校有一支朝气蓬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包括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8个省部级教学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多项高水平应用研发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等)。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25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87万册、电子图书77.5万册、各类数据库28个,建有现代化图书信息系统,建立了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校园网络系统全面覆盖,能够有力保障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学院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一定研究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大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500余项,其中全国性奖励1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多项。本科生就业率保持良好,考研率保持较高水平。学校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学校,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在我国防震减灾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要求,秉承“崇德博智,扶危定倾”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精神,培育树立“仁爱、严谨、俭朴、担当”的优良校风,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把学院建设成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防灾科技学院地址
防灾科技学院地址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学院街465号。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2个,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11个(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
、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13个(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
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8个(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