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动物的存在是可以调节整个生态系统,所以动物资源都是人们需要保护的,下面是关于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1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
许多野生动植物处于濒危和灭绝的边缘,动物园、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站、植物园等单位非常缺乏专业人才,这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足够的就业岗位。
学习专业主要课程有:普通动物学、动物解剖生理、野生动物营养、动物遗传育种、野生动物繁殖、动物检疫、动物生态学、动物标本制作、保护生物学、野生动物管理学、观赏动物养殖等。本专业培养学生科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常规救护、野外资源调查、动物园和动物展区规划设计、环境保护和标本制作以及经济动物的毛皮、肉、蛋等资源合理利用能力。毕业生可到动物园、乐园与度假区的动物展区、野生动物救护站、自然保护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企业等单位就业。
对话野生动物,致力天人和谐。欢迎报考《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我在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宠物科技学院等你哦。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就业前景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在自然保护区、林业基层单位、动物养殖场、动物园、动物防疫相关部门、动物药材加工等部门从事动物保护、饲养、管理与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森林动物识别、动物保护、动物饲养与管理、动物制品加工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面向基层、生产、服务一线的动物资源调查、保护、饲养及动物产品开发利用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主要课程
森林植物、动物基础知识、野生动物识别与标本制作技术、动物饲养及救护技术、林业行政执法实务、动物食源植物栽培技术、野外工具使用与生存安全、野生动植物调查与巡护监测技术、动物检疫与疾病防治、驯养野生动物产品加工技术等。
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2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知识点
一、动物的多样性
1、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关系: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3、保护措施: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加以保护。
二、动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为保护动物多样性和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2)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2、易地保护:把野生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
(2)原因:栖息环境不复存在、种群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
(3)意义: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为行将灭绝的动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三、法制教育的管理
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文件。
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3
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是: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所以,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
一、把动物作为资源来保护
这种动物保护的对象主要是野生动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可以持续地利用动物,最担心的就是动物的灭绝。这种思路,貌似已经被国人所普遍接受。如果有谁今天要去猎捕或者去吃野生动物,尤其是国家保护动物,一定会遭到大家一致谴责的。这和几十年前相比,的确进步已经很大。虽然实际上野生动物保护得仍然很糟糕;但那是有关部门执法和行政上的问题,观念上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这种动物保护追求的是可持续地利用动物,如果动物数量增加了,获得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就算成功了,至于动物是否遭受虐待,则不必考虑。像大家痛骂的活熊取胆,在资源利用者眼中,反而是一种值得赞赏的高科技。可见,这种以资源持续利用的保护思路,存在着严重不足,不是真正的动物保护。
二、把动物作为可以感知痛苦的生命来保护
这种动物保护的对象就不仅仅是野生动物,包括了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等等一切可以感受痛苦的动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动物本身的福利,而不仅仅是为了人。虽然,一个社会如果对待动物友善,人际关系会更和谐,暴戾之气会减少,犯罪率会下降,但是,动物保护直接的首要的目的是为了动物本身,人类社会的改善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副产品。
这种思路,比较温和,认为人类对于动物具有尽可能减少痛苦和折磨的义务,但是动物本身不具有权利。也就是说,人类善待动物,是人类主动承担义务,动物得到的好处是人类给予的,动物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索取。动物福利论,不反对人们利用动物吃肉、做实验、表演等等,但是要求不要给动物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措施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措施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措施,人们经常说的野生动物就是能够在自然环节中生长繁衍且未经人类驯化的动物,保护野生动物才能维护生态的平衡,下面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措施。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措施1
第一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地迅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形成强大声势,打击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和走私、非法经营野生动物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要切实强化野生动物分布区的野外巡护和看守。要在野生动物分布的山头、地块、湖区,组织力量加强巡护和看守,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依法制止和惩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护其栖息地,而保护栖息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我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2、开展驯养繁殖:驯养繁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濒危动物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人工繁殖种群,既可防止或延缓有关物种的灭绝,又可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减少对野生种群的猎捕压力,还可为实施再引进工程提供种源,重建或壮大有关物种的野生种群。改革开放以前,动物园系统是我国驯、养繁殖濒危动物的主体,但其目的主要在于展览。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和地方建立了不少濒危动物繁育、救护中心,专门从事濒危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救护工作。如国家为拯救大熊猫、朱鹮、扬子鳄、东北虎等极度濒危动物,投资设立了多处繁殖研究中心;为实施野马、麋鹿再引进工程,建立了多处人工繁殖基地;为保护、发展濒危动物资源,成立了多处综合性的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
3、实施再引进工程: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再引进,就是在某个物种曾经分布但现已灭绝的地区,再引入该物种的活体用于建立新的种群;或者是向某物种现存的极小的野生种群补充新的活体,以充实该野生种群并促进其发展壮大,后者又称再充实。从某种角度讲,在原产地放生被没收的物种,如猎隼、缅甸陆龟、穿山 甲、蟒蛇、猕猴等,也属于野生种群再充实活动。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是指在大自然的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野生动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以及软体动物和昆虫类。狭义指除了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以外的上述各类动物,即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按照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程度,又可以将野生动物划分为野外环境的野生动物和人工繁殖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全世界的野生动物分为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经济野生动物和有害野生动物等四种。
野生动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措施2
一是全面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严格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关于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水生野生动物的规定,对违反规定的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加重处罚。
二是加快制定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将比较常见的家畜家禽(如猪、牛、羊、鸡、鸭、鹅等)等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依照畜牧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三是加快推动水生野生动物目录修订。加强与国家林草局沟通协调,进一步明确水生野生动物和陆生野生动物的相关目录范围。按照《决定》规定,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按照渔业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四是严格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审批和检验检疫管理。对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医药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的,依法依规实行严格审批和检疫。
五是加强执法监督。健全执法管理体制,明确执法责任主体,落实执法管理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查处违反《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对违法经营场所和违法经营者,依法予以取缔或者查封、关闭。
六是开展普法宣传。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宣传、正确理解《决定》出台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大力普及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为《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措施3
1、对野生动物的立法保护
各法域对野生动物保护或多或少都有立法,有没有实际作用另说。法律给人对野生动物所做的行为画出界限,即何种行为是禁止的、何种行为是必须做的、何种行为是提倡的。我们当然可以把“动物保护法”们理解成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福利,然而从我个人观点出发,其本质仍然是保护财产权、保护物种多样性进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类将心比心的脆弱情感。
国际上对于保护野生动物有《国际捕鲸公约》《鸟类保护国际公约》《保护野生动物物种迁徙公约》《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等,通过约束缔约国
行为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2、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立法保护
除了保护野生物种本身,设立自然保护区也是常见的保护措施。我国早在1956年就设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94年就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几乎就是把这些区域和人类隔离开来,尽可能将人类自绝保护区内的复杂系统。
3、设立动物保护组织进行保护
在wildwelfare网站首页,我看到这样一段话:
巨浪过后,海滩上有不计其数的海星。小女孩把海星拿起来,扔回海里。周围的人都在笑她,一个男人告诉她:“你这样做毫无意义,海滩上有这么多海星呢。”小女孩沉默了一会儿,又捡起一只海星,努力把它扔到远方的海里,说:“对这只来说是有意义的。”一位老人走过来,和她一起把海星放回海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们,最终不计其数的,所有的海星都回到了海洋。我们想做那个小女孩。
我极力表达保护野生动物是为了满足人类自我的存续,我也从来不想否认这份扔海星的朴素善良。面对这片搁浅的海星,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愿意扔海星的人我都不忍批判。就算这其中有些人把海星工艺品、巴西龟、小麻雀等等奇怪的东西都扔回海里,我也不忍责备。无知和善良从来不矛盾。成千上万的动物保护组织意义就在于,把这些朴素的善良汇集起来,加以引导,让海星回到海里,麻雀回到天空,巴西龟离开放生界。
4、对土著民族固有生存模式的保护
前文我要强调现代人类,就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和隔绝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尚未完全现代化的狩猎者和采集者们仍然很好的融入在自然环境中,仍然是自然生态的一环。保护土著民族的固有生活方式、自主权利和自然资源利用模式就是保护与土著民族处于同一生态链中的野生动物。无论是采用人权法
视野还是动物保护法视野,对土著民族的固有生存模式的既有参考意义,又省时省力。但当土著人逐渐现代化,开上了捕鲸船拿起了自动步枪,脱离原有的生态系统,现代社会的规则和忧思也开始对他们生效。
关于考研“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的疑问,望赐教!
1 你的专业背景不适合考这个专业,因为生物学基础不是短时间里能自学通的;这个专业不是很提倡了,因为都在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而不是开发利用;3 任何专业(除非是部队、警察等在本科录取时可以提前招生的院校)都不再包分配,毕业具体干什么,谁也不知道,就看自己的运气和能力了。
怎样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在利用生物资源时,应该注意保护它,使其能够增殖、繁衍,以满足人类对它继续利用的要求。对于生物资源的和保护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地球上有1/5以上的地面为森林所覆盖,森林是由于乔木或灌木组成的绿色植物群体,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质水土、防风固沙,保障农牧业的发展;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阻滞粉尘、吸收有毒气体,防止空气污染,对于保护和美化环境,增强人民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森林资源是十分必要的。(2)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是指非人工驯养、种植的动植物。野生动植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上十分需要的宝贵资源,几乎所有的野生动植物都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所利用。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不利,野生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全世界已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灭绝,约有25000多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濒临灭绝的危险。因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保护生物资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3)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而特意划出来的一定的区域。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动植物种的天然存库,它对于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
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 篇1
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1.自然保护区
中国有动物10.45万种,是世界野生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达4400多种,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其中,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种,鸟类1186种,兽类500多种,鱼类2200种。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珍稀动物达100多种。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总数的12%,居世界第三位。
1988年,中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并相继制订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等法规和行政规章。
中国从50年代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到1994年,全国已建立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518处,面积达512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34%.其中69处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有长白山等7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自然保护区建设,使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野生动物拯救工程
中国有重点、有组织地实施对大熊猫、朱鹮、扬子鳄、海南坡鹿、高鼻羚羊、野马等濒危野生动物的“七大拯救工程”。
大熊猫保护工程:从1992年至2000年,新建14处大熊猫保护区,总面积4242平方公里,其中大熊猫栖息地2479平方公里。完善原有13处、总面积5380平方公里的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17条保护区走廊带,在32个县建设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站。工程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34个县。目前,野外大熊猫数量稳定在1000多只,并已人工繁殖成活大熊猫54只。
朱鹮拯救工程:从1993年至2000年,在陕西、北京等地建立13处、总面积4130公顷的朱鹮保护地,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和科学研究。
扬子鳄保护和发展工程:从1983年开始,在安徽省建立100公顷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建立440平方公里的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海南坡鹿拯救工程:从1984年至1988年,将自然保护区从400公顷扩大到1366公顷,建立稳定的人工驯养种群。
野马拯救工程:从1995年开始,在新疆吉木萨尔建立野马繁育中心,在甘肃武威建立荒漠动物繁育中心,进行野马的野化试验。
麋鹿拯救工程:从1986年开始在江苏大丰县建立麋鹿保护区,面积1000公顷,进行麋鹿圈养自然繁殖。
高鼻羚羊拯救工程:从1988年开始在甘肃建立了濒危动物中心。
3.珍稀野生植物保护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未受到第四纪冰川覆盖的影响,因此保留了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子遗种类和特有种,约有200属、1万余种。
中国已经建立400余处珍稀植物迁地保护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100多处植物园和树木园以及1.3万公顷种子园,使1000多种珍稀植物得到保护与繁殖。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已有80%被迁地保存。
中国特有的金花茶、银杉、水杉、珙桐、普陀鹅耳栎、天目铁木等的人工培育已获成功。
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中国项目介绍
1999年,FFI开始在中国青藏高原开展保护项目,2002年在北京设立办公室。之后在四川、广西、重庆建立了办公室。FFI的工作重点也逐渐确认为支持开展野生动植物的野外调查、多方参与式保护、保护能力建设等。
由于FFI通过与当地机构合作来寻找长久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FFI时至今日都维持着较小的机构规模。我们为地方合作伙伴提供技术、资金、建议和指导,并通过建立网络,让他们有能力实施自己的优先保护行动。我们支持创新性的保护活动,并致力于让所有利益相关的群体——从政府、NGO、企业到社区——都参与到保护中来,采取有效的行动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目前FFI中国项目的主要项目示范地在广西、云南、海南、贵州、四川、青海、重庆等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重点开展了濒危灵长类保护项目、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和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保护的需求,FFI正在增强对中国濒危植物保护的关注,以及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保护。FFI在拯救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受威胁物种评估与救援——弥补物种野外信息空缺,进行快速物种现状的调查,和保护现状的评估。目前已经在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开展多次调查,十几位名科学家参与,收集一手信息,并提出保护的对策;推动濒危物种的野外保护的紧急措施。
1)受威胁灵长类现状评估
2)受威胁树种现状评估
3)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现状调查
4)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保护行动与能力建设——在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现状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行动来降低受威胁的程度。比如在保护区和当地社区内支持开展长期的野生动植物巡护和监测;协助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以及在当地通过培训等方式协助保护能力建设。
1)受威胁灵长类监测与巡护
2)受威胁树种保护行动
3)高原野生动植物监测与巡护
4)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
5)青藏高原草地可持续管理
保护与可持续社区——促进政府、企业、民间机构、社区、科研团体等在保护和发展层面的合作,协助发展资金的投入和保护行动的启动,努力的实践保护与发展和谐的可持续社区;
1)以社区为基础的野生动植物保护
2)青藏高原可持续社区发展
3)管理导向型的`参与式保护区区划
4)保护区周边以保护为基础的发展计划
保护政策倡导——利用实地实践积累的经验,积极参与自然保护与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通过主题活动等参与式活动,增加人们对自然的兴趣、对保护的支持。
1)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2)生态影响评价(EcIA)指南
3)野生动植物保护主题活动
4)长臂猿保护学习中心系列环教活动
5)野生动植物野外观察指南系列
6)野生动植物保护手册系列
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使命和愿景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体,在驱动着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然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无数的而且是日渐增加的威胁。在全世界,生态系统正在遭到破坏和退化,许多物种被推向灭绝的边缘。
在过去的150年内,大约80%的原始森林已经支离破碎或者退化甚至消失了。科学界最乐观的推测: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是地球历史上通常速度的10倍,目前地球上50%的生命形式可能最终会消失。
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auna&FloraInternational简称FFI)正在参与解决这些威胁地球生命的问题。FFI致力于在科学基础上,充分考虑人类的需求,选择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法保护全球的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希望在全球获得支持,与自然为邻的人们能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成就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 篇2
一、动物的多样性
1、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关系: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3、保护措施: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加以保护。
二、动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为保护动物多样性和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2)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2、易地保护:把野生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
(2)原因:栖息环境不复存在、种群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
(3)意义: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为行将灭绝的动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三、法制教育的管理
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文件。
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中4国珍稀动植物分1布、数量、保护 6.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0候多样,有着丰t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6高等植物就有6万c多种,木q本植物有3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7200多种,其中5爬行类300多种,鸟类25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40%。淡水8鱼已c见1记载的近700种,海产鱼8000多种,也x占世界鱼类种数的0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6的大a熊猫、金丝猴、扬子v鳄、白鳍豚,植物中0的银杏、水4杉、珙桐等等。由于b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3认7识,使我国在这方5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i严重的破坏。由于p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b、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80种;长8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t鳄、象等10种野生动物也o正处在绝灭的边缘。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m由于j无q计1划的采集而枯竭了k。野生生物的灭绝也p是普遍的国际问题。据近两千f年来记录的统计6,有380多种兽类和050多种鸟类,已s经从0地球上a消失了e。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6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3.我国部分4珍稀动物简介8 (6)大f熊猫:亦称猫熊。哺乳动物。体肥胖,形似熊,长0约7。5米,肩高约80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3白色。生活在0000米~5000米高山v的竹林中6,喜食竹子q,有时也q吃小z动物。善于s爬树,性孤独,不r群栖。仅2产于s我国四川i、陕西、甘肃的少0数地方5,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u类保护动物。(6)朱鹮:鸟类。雄鸟体长8近70厘米,雌鸟稍小l。羽毛8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c延长5而下n垂的柳叶形羽毛2,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跖及i裸露的下q胫为6红色。生活于x沼泽、山d区b溪流附近,栖于m高大k乔木w上n,以6蟹、蛙、小e鱼、田螺、甲虫等为4食。我国一f类保护动物。(4)金丝猴:亦称仰鼻猴。哺乳动物。体长0约30厘米,尾长4与l体长7相等或更长3些。背部有发亮的长7毛6,脸两侧、胸及z后腿毛7赤色。生活于b2300米~4000米高山w密林中1,群栖,以8野果、嫩芽、竹笋为7食。分4布于h四川q、甘肃和陕西南部。我国一y类保护动物。(4)白头叶猴:哺乳动物。体长4约40厘米,头小a,尾较体长8,四肢细长4。头白,有毛4冠,体背的毛7较腹面长5而密。生活于n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2,群栖树上x,很少2下x地,以3野果、叶、花等为2食。产于l我国云a南、广p西南部及l越南北部。我国一x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x是一m类保护动物。) (7)羚牛6:亦称扭角羚。哺乳动物。长88。4米~4。2米,肩高8米~8。3米,重可达040公0斤4。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s般栖于c0000米~7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8布于q我国四川l、云e南、陕西、甘肃等地。我国一i类保护动物。(8)白鳍豚:又x称白暨豚。哺乳动物。体长02.5米~1.6米,头圆,嘴长2,约00厘米。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生活在我国长8江中4下n游、洞庭湖、钱塘江中1。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w类保护动物。(0)黑颈鹤:鸟类。大l型涉禽,体长0约2.0米。头、颈及z飞a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8明,易于s识别。主要栖息在生长1较高水3草的沼泽地,以7鱼、蛙、螺、虾等为1食,在青海、四川p西部4100米~0000米的高山o沼泽繁殖,迁徒四川u、贵州、云h南等地越冬。鹤类中4唯一m的高山o种,我国一o类保护动物。(7)扬子m鳄:爬行动物。长00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2横列。背部暗褐色,有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色小g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前肢五z指,无n蹼;后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泽底部,以8鱼、蛙、小e鸟及z鼠类为2食,冬季蛰居穴中1。分0布于t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我国特有,一q类保护动物。5.我国部分5珍稀植物 (5)银杉:常绿乔木f,高达10米。枝平列,小m枝有毛2。叶两型,长8枝上q的叶放射状散生,长14厘米~4厘米;短枝上w的叶轮生,长02.7厘米,线形,下x面有白色气2孔3带。球果。产于y广h西、四川j、湖南、贵州等地。7882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7)水0杉:落叶大v乔木k,高达85米,胸径达5.1米。侧生小w枝对生,羽状。叶条形,扁平,长274毫米~40毫米,交互0对生成两列,羽状。球果下a垂,近四棱球形或短圆筒形,长3约11毫米~17毫米。产于e四川i、湖北、湖南等地。6175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1)珙桐:又k称水1梨子f。落叶乔木y,高71米~60米。叶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6形,边缘有锯齿。球形头状花序,花序基部有两片2乳白色大y型苞片8,苞片6矩圆形或卵形,长8约8厘米,宽约6厘米~6厘米。我国特有,分8布于d四川i、贵州、云v南等地。开k花时,白色苞片4布满树梢,有如群鸽栖息,所以8又t有“中4国鸽子r树”之a称。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0)人o参: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厘米~70厘米。纺锤形或圆柱形的肉质根,茎很短,掌状复叶,三r至六4枚轮生。花小x,淡黄绿色,伞状花序。果扁球形,红色。产于a我国东北、朝鲜等地,有极好的药用价值,为6“关东三z宝”之k一s 为5了t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d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c定的区o域加以3保护,这样的地区l就叫做自然保护区k。我国已a划建了c200多处自然保护区o,其中2以6保护大a熊猫为5主的就有40多个x。7258年0月6以1后,邓7崃山y、岷山k、秦岭等地熊猫分6布区l相继发生竹子b开l花枯死,严重威胁大c熊猫的生存。国务院为4抢救大t熊猫,拨出了h一a笔专g款,责成有关省认0真做好保护工u作。林业部和四川v、陕西、甘肃等省先后成立了d抢救大r熊猫领导小o组,组织了w56个a巡护观察组。国家还建立了o一v些大b熊猫饲养场,用以6收容、饲养受灾的大e熊猫。自然保护区c的建立,不s仅8保护了l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使它们得到发展,同时还可以3利用自然保护区j对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8引0种驯化7提供科学依据,为4大s量繁殖、培育新品种提供种源。由于l自然保护区w保存了m完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对人e们研究自然资源、自然历x史、自然条件、生物与c非生物之i间的关系,以0及f环境保护监测活动等都有很大q的价值,是人s们进一l步探索、深刻认3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基地。从66417年开n始,分0别开x展了v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的调查;有计1划地对大p熊猫、金丝猴、朱huan、扬子g鳄、华南虎、野马x、雪豹、野驴、白唇鹿、麋鹿、海南坡鹿、丹8项鹤、黑颈鹤、黄腹角雉、高鼻羚羊等20多种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和银杉、红豆杉、攀枝花、苏铁、金花茶、珙桐等多种珍稀植物进行分7布、数量、生态和繁殖培植利用研究;开i展了b候鸟迁徙规律研究;开k展了q中6国主要森林气0候带生态多样性调查及w生态系统演变趋势研究和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已n建立森林生态系统长0期定位研究站88个k。推广k了q大t熊猫人o工q繁殖技术、丹4顶鹤人n工i孵化3技术、扬子e鳄人c工f繁殖技术、鸟类环志技术以6及i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制订6和推广e应用了q《自然保护区o工y程总体设计4标准》、《林木r种质资源保存标准》和《自然保护区j经营管理档案管理模式》。国家林业局还多次举办5自然保护区a管理、水5禽湿地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o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x特种旅游、自然保护区p信息系统管理等培训班和学习c班,以4提高在职人w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水8平。还初步建立起自然保护区n信息系统。自然保护区z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a然集中6分3布区m、有特殊意义u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5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z定面积予6以2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e域。自然保护区t建设对于r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f。我国的自然保护区c建设始于s4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努力q,到1001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l已u经发展到4261个p,面积70657万f公6顷,约占国土k面积的81。74%,在全国范围内8初步形成了w一m个w类型齐全、分0布基本合理的自然保护区o网络。在已q建立的5388个e自然保护区l中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s802个p、面积0652。27万l公2顷,省级674个d、面积2447。77万j公0顷,市级133个d,面积268。68万x公1顷,县级630个u、面积5303。4万l公3顷。并有长1白山d、鼎湖山k、卧龙、武夷山i、梵净山s、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1版纳、天k目山s、茂兰、九a寨沟、丰j林等60个e自然保护区s被联合国教科文8组织列入d“国际人b与j生物圈保护区q网”;扎j龙、向海、鄱阳源、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等7个n自然保护区y被列入q《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些自然保护区j的建立,使我国5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30%的野生动物和1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绝大y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u内5得到较好的保护。同时,这些自然保护区g还起到了q涵养水2源、保持水8土g、防风5固沙、稳定地区w小h气5候等重要作用。2011-10-25 15:37:29
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2020修正)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从事野生动植物的猎采、经营、人工繁育和其他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有关的活动,均须遵守本条例。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适用渔业法、湖南省渔业条例等法律、法规。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野生动植物包括:
(一)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
(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三)国家、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植物。
本条例所称野生动植物产品,是指野生动植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协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第五条 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名录按照国家公布的执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名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公布,报国务院备案;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名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公布。第六条 设立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基金,基金的征集、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学校、新闻媒体等社会各方面,应当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全社会成员要自觉增强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移风易俗,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义务,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中小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知识教育。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掌握列入保护对象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消长情况,为保护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第九条 在珍稀或者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动植物种的主要生存繁殖地区,按照国家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或者资源贫乏的地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限期性的禁猎采区、禁猎采期。分布零散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明令保护。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自然保护区、禁猎采区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食物条件和野生植物的生长条件。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采取措施维护和改善其生长条件。由于环境影响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第十一条 进行森林采伐和造林抚育等生产活动,应当注意保护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禁止采用灭绝性的采集方法采集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第十二条 对国家、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实行限量猎采,年度猎采指标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猎采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的,必须向猎采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狩猎证或者采集证。第十三条 禁止非法猎采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或者人工培植、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猎采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应当经猎采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向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特许猎捕证或者特许采集证;需要猎采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十四条 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汽枪、爆炸物、毒药、地弓、猎套、猎夹、地枪、排铳、陷坑、电击或者电子诱捕装置以及非人为直接操作并危害人畜安全的狩猎装置等工具猎捕野生动物,禁止使用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捣毁巢穴、火攻、烟熏、网捕等方法进行猎捕,但因科学研究确需网捕、电子诱捕的除外。
前款规定以外的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并公布。
论述动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今天,全球每天都有几十个物种灭绝。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地球正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人类是“引爆”这次灭绝的罪魁祸首!有识之士早已大声疾呼,保护动物,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野生动物,人类不该忽视的朋友
野生动物既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构件,又是人类的自然资源。前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生态功效,后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采食植物,食肉动物捕食动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野生动物通过种间的相互作用维系着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与环境的互作使得地球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同时,野生动物是或者曾经是食物蛋白质来源、工业原料、医药原料等,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还是生产资料。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相对重要性却不相同。
在生物进化历程中,人类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类脱胎于动物界,人类的远祖是动物界的一员。那些树栖的、植食性的灵长类动物,与一般的动物相比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人类的远祖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只是普通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初的类人猿采集树叶、野果,也捕食一些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同时,那些类人猿也被其他猛兽捕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长河中动物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人类的出现又是自然界中的偶然事件,因为生物进化历程本身就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集合。一个偶然的机会,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用火狩猎,而用火烤的动物蛋白为人类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提供了营养。于是,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野生动物提供的蛋白质是早期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野生动物的皮毛是人类御寒的衣料,野生动物的骨骼、牙齿、角等是人类制作工具、武器和饰物的原料。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旧石器时代。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渔猎部落来说,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比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更重要。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随着现代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生存对野生动物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但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野生动物作为药材、食品、装饰品、工艺品、毛皮羽制品、宠物的需求却在增加。野生动物的生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引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正遭遇空前的危机。200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消息,7266种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在2000年生存受到威胁的野生动物为5435种。无论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还是两栖类动物和鱼类,与2000年比较,物种濒危的比例都维持不变或在上升。特别是人们以前没有过多关注的两栖类动物种类,其濒危程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从进化的角度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在单纯的自然状态下,新物种的进化大都快于现存物种的消亡,从而丰富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但是,2004年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估计,目前地球上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单纯自然状态下的灭绝速度高100~1000倍。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会出现一些全新物种的繁盛。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的迅速崛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不受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已越来越少,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导致现有的物种在不断消失,而新的物种难以产生。大多数生物学家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角度来说,地球已经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这次大灭绝以岛屿型物种、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灭绝为标志。
在生物进化史中曾出现过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第一次发生在大约4.4亿年前的寒武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包括许多三叶虫在内,灭绝了。第二次发生在3.5亿年前,动物界大约有30%的科,包括许多无颌类鱼类、盾皮鱼类和三叶虫都消失了。发生在2.5亿年前二叠纪末的第三次物种大绝灭,不仅影响了海洋生物,也影响了陆生生物。那时,动物界大约40%的科消亡了,95%以上的海洋物种灭绝了。在这期间,许多树种、两栖动物、腕足动物和所有的三叶虫都灭绝了。那些死去的树林残体形成了现代的煤田。第四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1.85亿年前,动物界大约35%的科,包括许多菊石、80%的爬行动物消失了。发生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时期的第五次大灭绝,是生物多样性演化史中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一幕,在许多海洋生物灭亡的同时,统治了地球近2亿年且已经适应地球上许多生境的爬行动物——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
引发过去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火山爆发,有的说是陨石撞击地球,等等。而这次物种大灭绝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是罪魁祸首。
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我们把草原和森林变为农田;我们拦河筑坝,排干湿地;我们扩建城市,建造道路……致使地球上的森林覆盖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损失最多的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生态丰富的湿地大面积减少;沙漠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侵占先前的植被覆盖地区……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物生存环境,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退化,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人类对生物体的直接开发利用,比如狩猎和捕杀;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等等,都直接或间接构成野生动物的生存威胁。如牛科与猴科动物的濒危与农业扩展、生境丧失、猎杀有关;狐蝠科的分布范围较窄,其濒危则与森林砍伐、猎捕作为食物以及人类的干扰有关。然而,在诸多的因素中,野生动物的国际贸易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估计,目前全球每年走私濒危动植物贸易额高达50亿美元,是世界上继毒品贩运、军火走私之后的第三大非法贸易。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必须从控制野生动物的国际贸易着手。
国际条约的制定,控制了野生动物的国际贸易
为了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资源,各国先后缔结了一系列国际条约。比如,1973年,为了控制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一些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濒危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根据野生动植物物种由于国际贸易而受威胁的程度,将其列入公约附录I、附录II和附录III,并实施不同的国际贸易管理措施。经过30余年的发展,迄今已有16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该公约,共有30000多种动植物被列入附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和最有成效的保护野生生物物种的国际公约。
我国于1981年正式签署了公约,在保证野生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保护那些由于大规模开发和国际贸易而导致濒临灭绝的物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中的角色已经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1992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成立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也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同年,我国签署该公约。至今,该公约的签字国已有188个。在2002年4月举行的第六次缔约国大会上,与会首脑一致承诺,在全球、地区、分区、国家各个层面上加强合作,采取措施,争取在2010年以前,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的消失速率。
保护野生动物,可持续利用是出路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未来人类将仍然依赖野生动物作为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任重道远。人们的共识是在保证物种生存的前提下,可持续地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而只有可持续利用,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出路。比如,澳大利亚的袋鼠数量很多,对草地和农作物造成了危害。每年澳大利亚都组织猎杀袋鼠,一方面控制袋鼠的数量增长,保护草场;另一方面向市场提供袋鼠的皮和肉。自从1989年全面禁止象牙国际贸易以来,通过保护,南部非洲国家的非洲象数量上升,《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在1997年、2002年分别通过决议,允许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出售部分象牙,获得的收入用于非洲象的保护工程。
中国是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同时,物种及其栖息地受到的威胁也十分严重。我国中型、大型的动物种类几乎全都是受不同程度威胁的物种,而小型的种类因情况不明而难以估计。大量的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面临濒危状态而未被人们关注。而多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淡薄,以及饮食陋习,更加剧了这种濒危状态。
比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仅上海地区的餐馆每年要吃掉1000吨蛇;2000年,广西进入市场贸易的蛇类达1800吨;广东省则吃掉了3600吨蛇。估计仅2000年一年,全国吃掉的蛇类就达6000吨以上。如果按一条蛇质量0.75千克计算,全国每年吃掉的蛇达1000多万条,而这些蛇类可以吃掉1亿到2亿只鼠类!由于过度捕捉蛇类,使得蛇类数量下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使得一些地区鼠害猖獗,既危害了庄稼,又可能传染疾病。
如果人类能自觉地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减轻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减少对野生动物的直接开发利用,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保护动物的意识,革除饮食陋习等,是能够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地球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爱动物,就是爱我们自己。
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从事野生动植物的猎采、经营、驯养繁殖和其它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有关的活动,均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协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第四条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饲养、驯化和繁殖野生动物,培育、引种和繁殖野生植物,有关部门应当在种源、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第五条 设立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基金。基金的征集、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六条 野生动植物保护对象分为三级:
一级,珍贵稀有、濒临绝迹的物种;
二级,数量稀少或分布地域狭窄、资源贫乏的物种;
三级,资源严重减少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物种。
野生动植物保护对象名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七条 禁止猎采一级、二级野生动植物。因科研、展出等需要猎采一级野生动植物的,须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因特殊需要猎采二级野生动植物的,须经省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经批准猎采一、二级野生动植物的,须持有省有关主管部门发给的特许猎采证,并按批准的种类、数量、时限、场所和方法猎采。第八条 对三级野生动植物实行限量猎采,并规定禁猎期、禁采期。年度猎采指标由县级有关主管部门拟定,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禁猎期、禁采期由县级人民政府规定。第九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掌握列入保护对象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消长情况,为保护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第十条 在珍稀或者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动植物种的主要生存繁殖地区,按国家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或资源贫乏的地区,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限期性的禁猎区。分布零散的珍稀野生植物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明令保护。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食物条件和野生植物的生长条件。第十一条 从事狩猎的人员须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狩猎证;持猎枪狩猎的,须向县级公安机关申请领取持枪证。
从事猎采三级野生药材物种的,须向县级医药主管部门申请领取采药证。其中需要采伐林木或狩猎的,须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采伐证或狩猎证。采伐非药用三级野生植物,须经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狩猎证和采药证的持证人,每年须到原发证机关办理一次签证手续。第十二条 建立狩猎场所须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三条 禁止使用军用武器、炸药、毒药、地弓、大铁夹、地枪、排铳、围猎、烧猎、陷坑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危害人畜安全的狩猎工具和方法。第十四条 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许可证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发。第十五条 猎采一、二级野生动植物,须按批准猎采的种类和数量,向省有关主管部门缴纳资源保护费。
领取狩猎证、采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发证机关缴纳资源保护费。
资源保护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第十六条 运输一、二级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须凭特许猎采证向当地县级有关主管部门办理准运手续。运输三级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须向当地县级有关主管部门办理运输证明。运输部门凭证运输。第十七条 我省与国外签订在省内从事野生动植物资源考察研究活动的协议,应事先征得省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第十八条 进出口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须按国家规定办理报批手续。第十九条 持有省有关主管部门核发的狩猎、采药检查证的人员,有权对一切狩猎、采药活动和猎采物的购销、贮运、加工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条 在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罚:
(一)擅自猎采一、二级野生动植物的,没收猎采物、猎采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猎采证件,处5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关于禁猎区、禁猎期、禁采期的规定进行猎采,情节轻微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情节较重的,没收猎采物和违法所得,可处5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吊销猎采证件;
(三)使用禁用的猎采工具、猎采方法,情节轻微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情节较重的,没收猎采物、猎采工具和违法所得,处2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吊销猎采证件;
(四)违反猎采证件的有关规定猎采的,没收猎采物和违法所得,处5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吊销猎采证件;
(五)无证从事狩猎的,无证从事采伐三级野生植物的,没收猎采物、猎采工具和违法所得,处2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六)非法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没收非法经营的物品,处5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七)非法运输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没收非法运输的物品,处3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本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有关主管部门决定,其中(六)、(七)项规定的行政处罚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但同一违法行为,一个机关处罚后,另一个机关不得重复处罚。
自然界中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扭转生物物种资源管理面临的被动局面,并推进生物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环保总局近日颁布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
“生物物种资源”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以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及其遗传材料,除了物种层次的多样性,还包含种内的遗传资源和农业育种意义上的种质资源。“遗传资源”是指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基因和DNA水平)的材料;“种质资源”则是指农作物、畜、禽、鱼、草、花卉等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的人工培育品种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
目前,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生物物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情况严重。
为此,“纲要”提出,要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适用传统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及其栖息环境,持续利用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公平分享因利用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产生的惠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纲要”明确指出,国家对领土内分布的生物物种资源拥有主权,提倡依靠科学进步和科技手段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采取分阶段和分级保护,确保最重要和最受威胁的生物物种资源得到优先保护,重视各利益相关方的协调与充分参与。力争通过5年~10年时间,有效遏制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生物物种资源急剧丧失趋势,从而基本控制生物物种资源的丧失与流失。到2020年,生物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纲要”首次确定了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12个保护与利用的重点领域,并确立了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的查明与编目、生物物种资源移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建设等10个近期优先行动领域与优先项目。
为保障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展,“纲要”认为,应进一步发挥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纲要”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强调部门之间的支持与合作;应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政策体系,引导对生物物种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应对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和国际公约保护名录的动植物种的贸易实行严格的市场管理。此外,对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人力资源能力保障水平等几个方面,“纲要”都提出了新要求。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美国留学 留求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