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6日 09:32
东北花木兰,78岁考研名校,捐出1000万积蓄,一生无儿无女
在我们身边,总有人在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大家的安逸。
88岁高龄的马旭,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跟老伴省吃俭用,穿着15元一双的鞋子,鞋子破了面开了线,用胶粘一下,跟着再穿。
他们几乎不买衣服,常年穿着迷彩服,破了的地方缝了又缝,补了又补。
却把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1000万元,全部捐给了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去办教育。
一对普通的老人,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把所有积蓄全部捐献?
这还得从2019年的秋天说起。
2019年9月的一天,一个衣着朴素、体型瘦小的老太太,带着老伴出现在湖北武汉一家银行里。
老太太要转账300万元,还打算把剩下的700万也依次转走。
1000万,这可是一笔巨款。从老人的衣着来看,他们怎么也不可能与这么多钱扯上关系。
老人为什么要把这么大一笔钱汇给别人?一对老人该不会是上当受骗了吧,对方跟老人有什么关系?
出于职业敏感,银行职员对老两口的行为产生了高度警觉,他们怕老人上当,当即报了警。
老两口被带到了派出所,民警想从老两口的谈话中获得一点信息。问来问去,两位老人都说,这笔钱是他们捐给家乡,用来办教育的。
为了深入了解两位老人的情况,民警跟着老两口来到了他们的住地,不由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这哪是身价千万的人住的地方?
房子破破烂烂,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样子,屋子里的陈设极其简单,只有一些必备的家具,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屋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老人的书架和满柜子的书了。
老人的衣服也都是缝缝补补,穿了许多年,一双鞋子破旧不堪,只花了15元,坏了也舍不得买新的。
手里揣着1000万,却舍不得给自己花,真是有点“傻”。
她却有个不同寻常的身份,中国第一位空降女兵,一位副师级国家干部。
至此,老人马旭的故事才慢慢传开了。
1933年3月,马旭出生在黑龙江木兰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拉扯着马旭和年幼的弟弟,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此时,距离九一八事件刚过去2年,东北三省荒野遍地,民不聊生,很多人食不果腹。
为了让马旭和弟弟活下去,妈妈经常带着他们在田间地头捡些穗头、玉米棒勉强度日。
妈妈喜欢读书,闲暇时间,她会把读过的故事一个个讲给马旭听,花木兰、杨家将、岳飞等。
这些英雄形象,给马旭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年幼的马旭在心里埋下了一棵种子,长大一定要像花木兰一样,去从军,不让祖国再受到外敌的侵略。
机会终于来了。
1947年,解放军经过木兰县,14岁的马旭与妈妈商量后,决定去参军。
因表现优异,马旭被送去广州军医大学深造,1951年3月,马旭以军医的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她亲眼目睹了战友们拼命杀敌的英勇无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埋在了朝鲜战场上。
身为军医,面对战友的伤病,有很多时候,她都无能为力,心中的遗憾让她深深体会到,科技在军事上的作用真的太重要了。
回国以后,马旭被分配在武汉陆军总医院。这里条件比较好,可马旭还是想去更加需要自己的地方工作。
工作3年后,马旭主动要求去条件更加艰苦的前线野战部队医院去工作,成为了一名野战军医。
1961年,马旭的一个决定让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961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马旭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了名,她被挑选为负责卫勤保障的军医。
马旭心想:
我是军医,我的职责是要时时刻刻跟着他们,保证他们的安全,我必须要学会跳伞。
当时部队里有规定,女同志不能跳伞,马旭的这种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
再说作为跳伞员马旭是不合格的。她身高只有1米53,体重才不到70斤,身体条件根本不达标。
跳伞队员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当时空降部队刚刚组建,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很多男跳伞队员都会害怕,更何况是个身体条件根本不合格的女同志。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就放弃了,可马旭觉得,自己必须跟在跳伞队员后面,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她一定要当个空降队员。
于是就想了个办法,偷偷在家练。
她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个三尺多深的大坑,填满沙子,再搬来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搭在一起做跳伞练习台。
她开始练习了,每天练习次数达到五六百次,几乎从未间断,有时候摔伤了摔疼了,马旭也咬着牙坚持爬起来继续练。
就这样悄悄练习了半年,马旭出现在了空降兵的考核现场。
表演过程中,她的两条腿溜直溜直的,一点都不晃荡,高超的跳伞技能征服了旁观的战友,大家纷纷起立为马旭鼓掌叫好。
主持伞训的师长看着马旭精彩的表现,也露出了赞许的表情,破格录取了她,马旭终于成为了第一个女跳伞兵。
巾帼不让须眉。
1962年,马旭第一次登机跳伞,此后,她始终保持着无人企及的成绩。
在跳伞的20多年间,她共跳了140多次,创造了三个“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马旭为了利于自己的工作,甚至还做出了一个更大的牺牲。
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因为这一观念的影响,六七十年代,包括现在,很多人都以能为家庭延续香火为荣,有些人想尽办法要拼3胎、4胎,就是为了生个儿子。
可马旭没有这样想,她为了不影响跳伞工作,主动跟丈夫提出不生孩子。
丈夫也是个军医,又是个空降兵,他非常理解马旭的难处,于是选择站在马旭身后,默默支持马旭的决定。
在当时,马旭的这个决定是超出大家认知的,就是现在,很多人也无法接受为了工作不生育的观点。
杨丽萍为了舞蹈事业,放弃生育,网上出现了许多不赞同的言论,辱骂她,说不生孩子就白活了之类的话。
想想马旭头顶的压力,应该也是一样的,但她毅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空降过程速度快,着陆瞬间冲击力大,全身的重量都要靠脚踝来支撑,脚踝就成了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如何能更好地保护脚踝?马旭在做空降兵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1983年,马旭从军医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跟同为军医的丈夫开始攻克这个难题。他们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研制出了“充气护踝”。
这种装备,大大减小的跳伞队员的受伤率,受伤的几率几乎为0。这个研究成果在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成为中国空降兵历史上的第一个专利。
后来又相继研制出了“充气背心”等专利,还有多篇相关论文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被誉为“军中的居里夫人”。
守着这些研究成果,马旭本可以安享晚年了,可她还没有止步。
78岁,马旭决定考研,她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并被破格录取。
马旭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她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为了方便冬天学习,她专门买了个学习桌,冷的时候,就把桌子放在床上学习。
经过马旭三年的努力,大多数科目都顺利通过考试,只有日语还没有过关。
为了很快掌握日语,她在家里的桌子上,柜子上,凡是方便看到的地方,都贴上了日语单词,还经常朗读日语给老伴听。
除了学习,闲暇时间,马旭和老伴会在院子里摆弄一下自己种的蔬菜。
这个院子,是马旭退休时搬过来的。
她放弃了部队安排的条件舒适的住房,选择了远离喧嚣的郊区,只有两间低矮砖房的这个小院,跟农家小院没有什么区别。
外界都觉得这对夫妻是“傻到家了”,但马旭却把名利看得很淡:
“有人觉得我们日子过得苦,有人觉得我们自己太抠门了,但我觉得拥有知识就是拥有财富……我把我毕生的积蓄都回馈给当年送我参军的故乡,不为别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获得知识的力量。”
在2018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辞中,有这样一句话:“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一路走来,马旭确实异于常人。
她不但敢用生命去拼一次跳伞机会,还在生活中持续亏待自己,明明穿得破破烂烂,却硬是省出1000万,捐给家乡。
在如今很多人的观念里,钱财胜过一切,马旭的做法就像一股清流,冲进了物欲横流的世俗之中。
如果你有1000万,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参考资料:
央视网新闻:《马旭:中国第一位空降女兵——千万捐款背后的故事》
中国文明网:《马旭:不下“战场”的老兵|道德的力量》
环球网:《她捐出1000万,银行却报警了……》
作者:米粒
东北花木兰,78岁考研名校,捐出1000万积蓄,一生无儿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