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选择专业的机构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当然现在市面上很多的机构品牌都在推行数学考研班,但是能够做到专业并且高效助力的考研班并不是很多,因为需要涉及到师资,课程等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也是推荐高途考研的原因,因为他们家属于现在来说条件比较全面,能够给予学员更多方面的支持!
进入新时代之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奠定了其在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新时代之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以金融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建设同纽约和伦敦相比肩的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为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远期目标,战略与对策研究尤为重要。
伦敦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竞争优势的几点经验
国际金融中心绝非一日建成,长久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更是难上加难。伦敦金融中心的发展演变历程诠释了金融中心的竞争成长史。作为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直到二战后才被纽约超越,但仍旧在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中位居前列。近年,伦敦同纽约一直处于伯仲之间,交替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伦敦何以长期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先头位置,追溯伦敦金融中心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史,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
第一,与时俱进的金融改革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制度保证。1986年撒切尔内阁主导的“金融大爆炸1.0版本(Big Bang 1.0)”拉开了金融自由化的序幕,通过放松管制与引入竞争机制,推动伦敦金融业重现昔日辉煌。今年7月20日,号称“金融大爆炸2.0版本(Big Bang 2.0)”的《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已被正式提交至议会,该法案将通过大幅度放松金融监管、鼓励金融创新,来提高英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水平。
第二,多级互动的空间结构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内生基础。在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发展受到空间限制的契机下,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接力伦敦金融城,经过30多年发展已成为伦敦第二金融城。同样,自2010年开始,东伦敦以金融和科技为驱动,聚集20多家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2000多家大型科技型企业和中小创业企业,已发展成为伦敦硅谷。伦敦从而形成了以金融+科技为双轮互促发展的格局。
第三,固本纳新的持续创新是金融中心发展的活力源泉。20世纪60年代,凭借美国资本管制,伦敦抓住机会成为欧洲美元债券发行的重要市场;20世纪80年代,借助金融自由化改革,奠定了伦敦证券所和伦敦金融产品的全球领先地位。1999年欧元推出后,伦敦快速成为欧元的交易和结算中心,2012年开始发力人民币业务。不遗余力地发展新业务,是让伦敦在外汇市场、利率衍生品市场、国际(离岸)债券发行市场和保险市场等领域保持着领头羊地位的重要原因。
第四,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是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柱石。伦敦金融城治理模式的最大特色是享有多项自治权,如可自行决定企业税率和制定人才政策来保持金融城的竞争优势。伦敦金融城构建了开放、包容、平等和创新的发展环境,以环境和服务来集聚全球金融人才和机构,实现其保持和促进英国金融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
未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
相比伦敦金融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金融市场体系与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完备,金融规模与金融功能逐步提升,大批国内外金融机构与金融人才加速聚集,金融监管与金融法治环境日趋完善,为下一步发展夯实基础。但也必须看到,与成熟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相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提出的要求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仍存在较大发展与提升空间。为实现到2035年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借鉴伦敦金融城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离岸业务,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高国际化程度。考虑到中国资本开放审慎渐进策略,上海离岸金融发展应与此相配合,因此,初期上海离岸中心建设应以服务境外投资者的欧洲货币市场和服务境内外投资者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依托。这样一方面不会对资本账户开放构成压力,从而降低资本流动引发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产品和渠道支撑。
二是超前规划区域布局,预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未来发展空间。上海目前的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聚集带,虽然现在能够支持上海“十四五”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但仍需从满足2035年、甚至2050年的发展出发,提前对该区域商务办公空间加以评估。如需扩张,是以城市更新完成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带的扩张,还是以类似伦敦新建第二金融城的模式,都要有规划和预案。
三是重视打造金融科技城,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创新竞争力。近年来,上海在金融科技发展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如上海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上海科委推出了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上海还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融资支持等。但是,在打造金融科技城方面仍需更大手笔。要通过建设营商环境一流的金融科技产业城(或园区)、提供宽松的监管环境、设立上海金融科技产业引导基金和上海金融科技城融资平台等服务措施,吸引大型和中小创业型金融科技企业入驻。
四是创造更好吸引高端金融人才的环境,集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素基础。上海不仅要积聚国内高端金融人才,还要引入境外高端金融人才。人才跟着企业走,上海要更多引进境外金融机构,一靠不断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二靠争取推出更多税收优惠,三靠上海金融建设自身的发展。境外金融机构与高端金融人才的引入,一方面可以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的具体目标。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以超前规划布局为指引,以国内外金融高端人才为支撑,以金融创新为发展动力。在金融创新发展上,上海既要弥补现有发展短板,更要注重鼓励持续金融创新。补齐短板,要以对外开放为契机,以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为载体,以增量金融业务来提升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鼓励创新,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准绳,以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为依托,以创新金融业务来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竞争力。
(杨雪峰,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