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8日 23:44
明天就考研了,我还是没法和专业和解
哪里有岸,哪里就有汉语言文学女生。
一年一度研究生考试明天开始,庞大的考研人数,预示分数线上涨。
这其中最痛苦的,当属汉语言文学。
年年提分,年年霸榜的断层top。
有人说孔子来了都得调剂,也有人说鲁迅怕是也过不了国家线。
报考前,那句“汉语言文学,万金油”,怎么就在毕业失灵了呢?
毕业即失业,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的女生。
有多少汉语言文学的女生,是在高考完选专业时,被家人那一句“好找工作”给骗的?
想当年只是刚满18岁的学生,应试教育下也没啥所谓的热爱,对着庞大的专业细分,根本看不出来区别。
三分迷茫四分懵逼,几经寻求意见,最后被长辈说服——
“汉语言文学啊,进可考公,退可当老师,再不济考研啊,哪个学校不招汉文专业呀!”
一入汉文深似海。
1:10的男女性别比,大幅降低校园恋爱的可能性。
身边即世界一下,我们宿舍六个女生,三个高中早恋,三个寡到毕业。
而男生堆里那个甚至有点记不住脸的高个儿,居然能把院花追到手,再次让我们三个寡王反思自己:单身原因莫不是要求太高?
学生会,像微观的体制内职场图鉴,明明女性多,坐在学生会会长那个位置的,却是男性。
代代相传,少有意外。
有人说,学生会算个啥,空有虚职,耍个派头罢了。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小集体的权力巅峰,自然能沾到实际利益,从功利的角度讲,它意味着更多的课外学分,更近的入党选调推免名额,以及更容易的毕业留校工作机会。
性别优势还体现在方方面面。
辅导员爱叫男孩来做事,给出的理由和领导并无分别:男孩子力气大,男孩子方便。
选班长爱选男生,给出的理由是男孩子责任心强,男孩子能管得住。
在这个90%女性群体里,男性因为稀缺,理所当然拥有了更好的资源。
当然,一锤砸死众多汉文女的,并非这些细枝末节。
毕业季,才是大型“社会教汉文女做人”季。
在当年选专业时,汉文女大概就定好了两条殊途同归的路。
一,考公。二,考研后再考公。
并非汉文女想卷死在这两条路,第三条路早就把她们排除掉了。
以不久前结束的秋招为例。
优质企业莫过于大型国企,算是某种程度上“钱多事少铁饭碗”。
招聘简章上写着不限性别,但第一轮简历筛选后基本男女对半。
女性不是研究生学姐,就是又有实习经验又有证的卷王,而进终面的男生可能是四六级都没过的本科生。
顺便说一个冷知识,在样本为2817人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研究调查里,女生四级成绩比男生高近40分。
我认识的汉文男,除非自己不愿意,否则基本人手2个offer。
汉文女唯一的出路,是考试。
不记得在哪里看了一则地狱笑话。
“我的专业考不了公,要不要转到汉文?”
“汉文和三不限没有区别。”
我朋友考研从文学跨专业到冷门哲学,就为了毕业后考公竞争人数少点。
尽管这考试,也拥有无数隐形性别歧视。
但凡经历过卷生卷死的公考人,都对这个现象习以为常——
同样一个岗位,设置两个报考名额,第二个规定里明晃晃写着:仅男性。
于是最终上岸分,往往能差二三十分。
而被认作适合女生职业的教师岗位,处处流露出男性保护政策。
前段时间网友发了深圳某小学招聘,上岸的男老师学历基本是xx学院的本科,而女老师则大多是985211研究生。
特意给男性固定岗位,理由冠冕堂皇:平衡性别比,提升自信阳刚之气。
且不说这个理由能不能立住脚,我更想问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工科岗位上,是否需要给女性降低准入门槛,降低性别失衡呢?
显然没有。
他们称之为:对女性的保护。
在种种工作筛选下,汉文女最好的出路,就是拼命考研。
培训啦统计,文学考研的国家线已经连续十年处于第一了。22年国家线直接涨到367,比21年高了12分。
然而哪怕380都没人敢保证有调剂的希望。毕竟在34所自划线院校中,文学复试线接近400分的占很大一部分。
与此同时文科专业缩招,彻底困住文科女。
一段杨宁老师给中文系下的定义,曾经在网上热传:
“中文系的特点在于,我可以没用,这就是存在的价值,而人生就会在这些没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无数个看过这段话的汉文女,备受激励,合力再将国家线提升12分。
我不否认它曾经短暂地治愈过我的焦虑,但在一切现实问题面前,这段话显得如此无力。
在残酷的选拔机制里,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衡量标准的减分项。
性别女,-1,文科,-1。
汉文,倒是不用减,毕竟一砖头下去,砸到的大概率是汉文女。
“如果你集满了汉语言文学、男生、应届三个buff,一路绿灯上岸。唯一需要担忧的,是万一报名人数不到三个,岗位被取消。”
衬托这种天选公务员的,是千里挑一的文科女岗位。
换句话说,当我们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时,已经知道了自己不会大富大贵。
可是我们不曾想过,就连小富即安甚至“只挣这么点钱”的机会都没有。
10%的人啃噬着90%的蛋糕,留下边角料给剩下的文科女。
吃干抹净后还要点评一句:汉文女,就是不行啊。
我记得杨宁老师那条微博底下,1.2w的点赞热评用温柔的字句说:
或许大学四年下来,你什么都没学会,却学会了为他人的故事泪流满面。这是中文系最大的无用,却也是中文系最大的浪漫。
我丝毫不能被感动到,它和《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有着异曲同工之点。
用鸡汤来缓解个体的负面情绪,可这是包含着文科就业难、性别歧视的结构性生存问题啊。
学历通货膨胀,后疫情时代就业难,文科教育无法满足现代需求,资本和社会趋利性导致对风险进行转嫁,性别便是就业路上的障碍。
文科女,出路何在?
作者 / 小 W
编辑 / 姜 姜
设计 / Jane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后台回复“加群”,进入读者粉丝群
爬上了长长的坡
希望前方真的有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