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中专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 2024-11-05 22:03

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中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党支部成员能不能团结好,能不能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事情。以下是边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村支书先进事迹资料。请大家参考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村支书的先进事迹材料

男,1956年11月出生,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2019年起任党支部书记。2019年以来,同志们牢牢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不断开拓创新,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加快发展,取得了特别突出的成绩。我多次被县委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我带领的党支部多次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支部”称号。主要事迹如下:

一是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支部成员凝聚力。

同志们常说,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中有没有威信,关键看党支部成员能不能团结好,处理事情能不能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的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特别是当了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把团结作为凝聚的前提,坚信团结才能出战斗力、出政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的团结。遇到事情,他会征求每一个支部委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根本不会说什么。对于村里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他都尽心尽力,积极运用“四议两公开”的方法,及时公开村务、财务、党务制度和村里的重大事务,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次,他非常重视发展党员,不断给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为了保证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已经派出许多人到外面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过去的表现,并注意把合格的年轻富专家发展成党员。第三,积极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无论晴雨,除了到村里办事、调解纠纷、参加村里的会议,你会发现他在村室里忙着为群众办实事。在与群众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第二,关注新农村建设,解决村民实际问题。

首先,为了解决群众的种田困难,他积极联系上级部门对村里的责任田进行综合开发,修了5000多米的水泥路,打了42口井,铺设了3万多米的地下管道和4台农用专用变压器,让村里的村民受益匪浅。结合本村实际,围绕“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动脑筋,努力“千方百计增加收入,找到出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抓就业促发展,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同志们常说:“带领群众致富,是我作为支部书记的责任。”这就是他说的和做的。几年来,他一直把发展村里的经济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村子规模小,人口少,经济基础差。要发展就要引进资本,而引进资本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于是,他带领队员从土地开发入手,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为村里修路。他们先后引进塑料颗粒厂等大型企业,成立建筑装饰施工合作社,不仅大大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村里的经济正在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四,重视林业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环境,增加植树造林工程,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在乡党委的英明决策下,近年来植树3万多株,初步形成了绿色林网,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同志在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赢得了群众和上级领导的好评,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荣誉,他总是谦虚诚恳地说:“群众选我当书记,是因为信任我。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只有建设得更好,才能不辜负群众的期望。”

范,村支书的先进事迹材料

,男,汉族,1945年8月出生,农村,初中文化,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1976年1月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38年。在村里的带领下,他获得了3项省级荣誉、6项市级荣誉和8项县级荣誉。1994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19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城乡“双强”党支部书记。在三十八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同志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一切困难,自力更生,办电井,建桥铺路备货,在全县率先调整农业结构, 大力发展保护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引导全村依靠科技致富。 截至目前,全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95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村里有豫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年营业额5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仅大棚蔬菜生产和市场交易,农民年人均收入已达11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辐射带动元、盐、丰三县50多个行政村。

一是抓基础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1976年,这个村子还是一个不到500人的偏僻小村。那是一条两米宽的土路。因其高低不平,蜿蜒曲折,被称为“三岔村”。阳光明媚的日子,路上车在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子里跳。下雨的时候,他们不能动。五个人拉平板车拉不动千斤货物,推自行车还不如走路快,大部分路都要背着自行车。村里没有电,每天晚上群众都在煤油灯下熬过夜。田野里没有一根电线或一根电线杆。小麦靠人工水车浇灌,干旱年份井水干涸,群众只能靠天吃饭,亩产粮食只有200斤。在那个以粮养人的年代,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其匮乏。就梦想着用上电,他家的一切都会改变。他下定决心,年底一定要用上电,让家家户户的灯都亮了,田地都种满了。两个村委会决定后,马上行动。第二天,他通过关系去郑州买了一吨铝线。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一次只能买一吨。就这样,他进了五次省城。当他饿的时候,他吃玉米粉面包。当他口渴时,他在街上喝凉水。当他困了,他就睡在街上。尽管如此,他心里还是甜甜的,一共买了四吨铝线,已经接近全村的希望了。然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把低压电杆全部种好。炎炎夏日,干部群众热情高涨,每个人的背都晒得黑黑的,脸都晒得黑黑的。拉着线,我忙活了一会儿,浑身都是有用的能量。没有人喊我太累,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就这样,不到两个月,村里每个村民都用上了电,灯亮了,群众的心也亮了。他们说:“没有我们支部书记的努力,没有支部书记的领导,猪年还不一定用得上电!”平凡的话语,说明了党的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地位。

家里已经用上了电,但是庄稼还不能灌溉。虽然地里有了动力电,但是井不够,他又召开了两个村委会的会议,决定再争取20口井。那一年,正好党的政策好,倾斜农村办电打井。村里的青壮年劳力拉着平车拉石头。大家自带干粮和水,来回走了五天五夜。在30多天的钻探过程中,他与钻探工人同吃同住在工地,钻探过程中总是要处理一系列问题。到12月底,全村水浇地打了22口井,村里的粮食不再靠天吃饭。第二年,他信托买化肥,合作浇水。那一年,小麦亩产达到500-600斤,麦垛堆积如山,产量翻了一番,公粮上交任务完成,群众多分了粮,集体也有了收入,全村人欢欣鼓舞。

年底的群众大会上,他宣布:从今以后,村里结束了没有电的历史,点煤油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会全心全意为全体村民工作,不为私利,与大家同甘共苦,努力脱贫。

有了电,农田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子也稳定了。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许多村民家庭积累了积蓄,摆脱了贫困,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自然也有人存在“小富即安”的现象。他们觉得是时候喘口气了,开始沾染一些陋习,打麻将,搞迷信活动。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让群众走出这个怪圈?这个问题一直是他心中的重大问题。如何让村民致富?

第二,重视经济建设,想办法致富。

村里种菜历史悠久,但多年来分散在东、西部,一直不成规模,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实践使他深刻认识到,要发展全村经济,必须树立商品观念,必须把全村的蔬菜生产作为重中之重。他把两个村委会召集在一起,用各种形式引导教育群众想办法赚钱,钱来了就种,有价值的就种,克服落后守旧思想,敢于创新。

1988年,他多次到农科院考察,到寿光、扶沟等地学习经验,请教问题,下决心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建塑料大棚需要更多的钱,买竹竿,石头,铁丝。很多人积蓄不够,他就利用熟人多、人脉广的优势,找乡领导、县领导,磨破嘴跑断腿。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从县工商银行争取到了20多万元的贷款,谁建棚子谁就得到2019元的贷款,不付利息。只有这一条会贴给群众。同时,村里给予政策支持,对所有棚户便于排灌的地块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优惠、宅基地分割优惠、减两人义务工等一些措施。由于措施得力,当年村里就建成了近40个由党员干部牵头、群众部分跟进的大棚。当年人均收入达到2019元以上,以诱人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观望者的目光。第二年,全村掀起了建大棚的热潮,达到了户户一棚。大规模种植吸引了山西、湖北的客户来村里收购,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1997年平均每户存款1万多元。当年,该村被授予“省级小康科普示范村”、“城乡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乡村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她们利用“走出去”的政策扩大种植规模,嫁到自己村的姑娘在婆家建大棚,媳妇领着家人建大棚。就这样,在英居乡等50多个村种植了大棚,面积达3万多亩,菜农经济收入达1.5亿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卖菜的经历很难忘记。1993年5月20日,由于道路不通畅,没有蔬菜批发市场,外地客户也不知道这里有堆积如山的水果蔬菜。菜农们看着一车车卖不出去的鲜艳果蔬,一脸愁容。大家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他们身上。当天下午,他带领村干部将菜农的瓜果蔬菜装车运往郑州蔬菜批发市场。第二天瓜果卖一个空的时候,菜农紧绷的脸绷了起来,他们贴得离党支部更近了。

1994年,该村在全省农村率先推行“协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的时候都是这个村的村民。为了加强公司的凝聚力,公司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菜农的优惠政策,规定协会成员购买竹竿、塑料布、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优惠5-10%。公司会员可以参加培训,免费赠送科技资料,免费观看科技视频,免费借阅科普书籍。当成员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时,公司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成员生产的蔬菜可以直接在市场上交易。公司负责组织经纪人联系出口,确保菜农不允许新鲜蔬菜腐烂扔掉。这就是他们所说和所做的。公司每年邀请省、市、县蔬菜种植、植保、土壤、肥料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讲学,印制发放科技资料,播放科技视频和光盘。该公司还成立了科普学校,设立了科普阅览室,购置了电视机和DVD播放机,购买了1500多本科普书籍和100多张光盘,安装了机顶盒,发展了远程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成员的科技素质。塑料大棚一次性投入大,费时费力。该公司开设了六个生产资料销售点。竹竿、塑料布、化肥、农药、化肥、种子一应俱全。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建大棚所需的所有材料,并享受优惠价格。仅此一项就能为公司会员节约60多万元。菜农不怕产销。为了解决卖菜的问题。最开始的时候,公司组织了一批业务员去郑州、洛阳、信阳、武汉、晋城、徐州等地跑市场,寻找信息,介绍外地客商到我们村蔬菜批发市场。由于村里蔬菜质量好,市场管理好,吸引了大量商户进入村里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交易。为了及时了解国内蔬菜的市场情况,公司还购置了电脑,开通了互联网,扩大了对外信息交流,提高了村里的知名度。因为公司可以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优化服务,所以大棚蔬菜发展很快。1996年,全村大棚数量达到200多个,平均每户一个。1998年,全村大棚总数达到700多个,人均一亩大棚,蔬菜面积占全村耕地的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蔬菜村,成员200多人,发展大棚数量基本饱和。为了保证蔬菜的数量,公司把会员范围扩大到了其他村、外地乡镇和县城。并享受与本村成员同等的优惠条件。到2019年,该公司已有超过4000名会员。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瓜果产品的不均衡导致蔬菜价格差异较大,公司着力提升蔬菜品质。他们翻阅了大量资料,制定了公司的无公害生产标准,从选种、土壤处理、肥料、农药施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2019年5月,公司送检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检验合格率达到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无公害蔬菜在村里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蔬菜销售价格再次上涨。2019年5月,农村无公害蔬菜达到97%。

通过调整种子价值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涌现出许多由穷变富的典型案例。比如这个村的村民周雪生,原来他家很穷,住在破旧的瓦房里。没有女孩愿意嫁给他。在他的帮助下,他家建了两个塑料大棚。三四年,他住上了新楼房,娶了漂亮的老婆。村民赵玲的家庭也很穷。他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积累了10多万元,一年建了两栋小楼,添置了不少新家具,成为这个村致富的典型。现在的村子,家家都住小楼,家居用品室内陈设不比县城差。而且村民有30多辆车,全村过上了小康生活。20年来,该村先后3次获得“全省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5次获得“全市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8次获得“全县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我先后获得市劳动模范、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第三,注重思想教育,建设文明新风。

同志们在带领村民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从不放松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始终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首要的是坚持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解决为什么当干部、为谁当干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村委会会议上,他常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这个问题永远不要忘记。想富,就不要当村干部。如果你是干部,就不能怕赔钱。怕吃亏,就当不了干部。”这就是他说的和做的。理想信念的教育,靠的是正确的灌输,靠的是集体的学习,靠的是个人的谈心。他不喜欢在会上点名批评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尊,都应该被表扬。他应该激发自我意识。在教育问题上,“班长”要给干部带好头,干部要给群众带好头。言行一致,才有凝聚力和号召力。2019年,国家进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葬。他带领他家的几个侄子先去平整他们的坟墓。就这样,三天就把村里农田里的坟墓全部铲平了。在村党务工作会议上,他作为党支部书记,正确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既让干部群众畅所欲言,反映民意,又敢于集中精力。会召开党员会议告知,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最后会召开村民会议。这样才能保证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体现村民自治。

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村庄在学习、工作、会议、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制度。,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他们制定了简单易行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把遵守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不会感到受约束,所以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我感觉村党支部是团结的,是坚强的堡垒。几十年来,村干部队伍保持了先进性,保持了良好的作风,保持了干事创业的精神,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为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物质财富意味着精神财富。村里通过远程教育、广播、标语、漫画等方式对全村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吃好,穿好,精神好一点。为了使村民享受和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该村投资建设了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一个文化大院,订阅了各种报纸和杂志,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下一步,村委会计划多方筹措资金,在全村所有街道修建水泥路、安装路灯、种植景观树,并对过去80多亩窑坑进行统一招标开发,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走农工商融合发展之路,为全村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村支书范文三的先进事迹材料

同志,1968年5月出生,46岁,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志以前是村公安主任,村委会主任。1998年12月起任村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村级家长,同志始终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上任以来,他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践行基层党员先进性,致力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实现了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大发展。连续多年被乡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2019年,党支部荣获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第一,建设队伍,密切干群关系。

以前的村干部,由于思想不纯、作风不正、工作不切实际,群众利益得不到保障,群众内部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群众之间、群众与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矛盾突出,各种打架斗殴事件时常发生。接任村支部书记后,同志们常说:“干部要干点事,就要干点事,为村民服务。只有这样,村民们才能支持我们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村、村委会相互支持,把“两委”拧成一股绳,形成团结有力的队伍,一心一意促进经济发展,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办实事、谋利益,调解纠纷谋划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他亲力亲为,以身作则,重塑了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新形象,赢得了村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群关系更加融洽。

第二,重视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原来村里交通闭塞,受出行难、灌溉条件差等基础条件制约,百姓难以致富,经济发展缓慢。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成为同志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近年来,他修建并改造了村级基础设施。改变村里晴天满是土,雨天满是泥的样子,是群众期盼已久的事情。修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已经成为村两委的共识,但在资金方面,确实太难了。直到2019年5月,同志们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硬化了村里的主要街道,平整的水泥路改写了群众走泥路的历史。为了真正改善村容村貌,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对村里的道路进行定期清扫和维护。

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抓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这个关键,花钱上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大力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修复新打井63口,修复田间道路3000余米,地下管线4000余米,使全村2200亩耕地达到了“田成、渠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为农业高产稳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改善环境,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按照“依托县城、连接县城、融入县城”的指导思想,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村、村委会拓宽思路,顺利完成了平安大道段、人民路东延段征地工作,改变了村里离市区近,但交通条件闭塞的局面。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13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村村通搬迁工程也顺利开工。目前正在建设14栋6万平方米的楼房,用于全村搬迁安置。项目建成后,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百姓也将搬进文明和谐、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型社区。

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憨厚坦率的气质。他一心为公,没有私利。他话少精力大。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没有一起综治案件,社会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农民逐步走上富裕之路。他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然而,他并不满足。书记说:“我的工作还不够,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会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实际行动带领乡亲们奔小康。”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温馨提示:
本文【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