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召南》,就是指产生于南方汝水、汉水一带的乐曲。
《周献、《召南》又合并简称为《二南》。西周时期,周公。
召公分掌各地诸侯。“周南”指当时周公所掌管之南方地区,“召南”指召公所掌管的南方地区,大致包括楚、申、随等国家。
另外,后世还有认为“南”是乐曲的一种,应与风、雅。颂并列的说法,如南宋的王质(见《诗总闻》)、程大昌(见《考古编》卷一),近人梁启超(见《释国诗名义》)和陆侃如、冯沅君(见《中国诗史》<一>)等,但此说似嫌证据不足,为多数人所不取。
豳王也不是诸侯国名,豳指周人的最早发祥地之一的豳地,即今陕西省郇邑、邢县一带;王指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当时称洛邑,包括今河南省洛阳和孟县等地区。洛邑,本东周国都,其所以列于“风”之一,据汉郑玄《毛诗传笺》说:“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
其所以通称为国风,是因为古代“国”与“域”通,除指国家外,也指地区或方域。
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国风·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草虫喓々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々。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实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实命不犹!○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
齐侯之子,平王之孙。○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此句出自王阳明《传习录》上卷:
。
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仆还淳,而贝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删述六经,孔子不得已也。自伏义昼卦,至于文王周公。其间言易,如连山归藏之属。纷纷籍籍,不知其几。易道大乱。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风日盛,知其说之将无纪极,于是取文王周公之说而赞之。以为惟此为得其宗。于是纷纷之说尽废。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书诗礼乐春秋皆然。书自典谟以后,诗自二南以降,如九丘八索,一切淫哇逸荡之词,盖不知其几千百篇。
二南:指诗经国风中周南、召南二部分的合称。
《诗经》问世后,对“南”也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宋人程大昌在《诗论一》中指出:“盖《南》、《雅》、《颂》,乐名也,若今乐曲之在某宫者也。
《南》有‘周’、‘召’;《颂》有‘周’、‘鲁’、‘商’。本其所从得,而还以系其国土也。”
他又在《诗论二》中说:“其在当时亲见古乐者,凡举《雅》、《颂》率参以《南》。其后《文王世子》又有所谓‘胥鼓南’者,则《南》为乐古矣。”
清人崔述在所著《读风偶识》中云:“《南》者诗之一体,盖其体本起于南方,而北人效之,故名曰《南》”。他们大体上指出了《南》是《诗》中独立的一种乐歌。
归纳起来,对《南》共有六种观点:一、《南》为南化说:《毛诗·关雎序》曰:“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二、《南》为南乐说;三、《南》为南土说;四、《南》为南面说;五、《南》为诗体说;六、《南》为乐器说,《南》本是乐器(铃)之名,后孽乳为汝、汉、沱、江一带的南方乐调之名,是南国之风。不妨视为《风》诗之一体。
这六说以“南化说”为主构成了“南”的六要素,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