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古诗陋室铭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4-09-21 03:17

1. 古诗词《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抄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百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度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知没有道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 陋室铭 古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3)陋室,惟(4)吾德馨(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

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16),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7) 注释: (1)名:成为有名的(词位活用,名词作动词) (2)灵:成为灵异的(词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3)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只 (5)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吾,我。(6)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7)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8)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用金泥做成的经文,或《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琴瑟,萧管,这里指的是合奏乐器的声音。此处借指奏乐的声音。

乱耳,使听力紊乱。(11)乱耳:乱,使……烦乱。

(12)案牍,官府的公文。(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今义 样子;劳,使……劳累。(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15)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和前一句引用典故表明:“陋室不陋”) (1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萧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之,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也有表舒缓语气的作用。(17)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8)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20)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编辑本段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本段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从立意看,《陋室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全文9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

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

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

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3. 陋室铭 古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3)陋室,惟(4)吾德馨(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

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16),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7) 注释: (1)名:成为有名的(词位活用,名词作动词) (2)灵:成为灵异的(词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3)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只 (5)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吾,我。(6)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7)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8)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用金泥做成的经文,或《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琴瑟,萧管,这里指的是合奏乐器的声音。此处借指奏乐的声音。

乱耳,使听力紊乱。(11)乱耳:乱,使……烦乱。

(12)案牍,官府的公文。(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今义 样子;劳,使……劳累。(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15)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和前一句引用典故表明:“陋室不陋”) (1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萧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之,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也有表舒缓语气的作用。(17)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8)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20)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编辑本段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本段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从立意看,《陋室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全文9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

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

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

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

4. 谁知道陋室铭古诗的全文

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 谁有古诗《陋室铭》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相传这名篇是被“气”出来的。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不料遭到县官的欺凌,半年之内被迫三次搬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但这篇《陋室铭》,唐代时无论在刘禹锡自编的诗文集里还是别人给他编辑的集子里,均无载,最早则出自宋人所编的《古文集成》一书中。

因此,一直以来关于《陋室铭》是否刘禹锡所作存有争论。北宋释智圆《闲居编》中的有这么一段话:“俗传《陋室铭》,谓刘禹锡所作,谬矣,盖阘茸辈狂简斐然,窃禹锡之盛名,以诳无识者,俾传行耳。”

《闲居编》在中国久已失传,仅日本有刻本。其中《雪刘禹锡》一文有如下内容: “俗传《陋室铭》,……俾传行耳。

夫铭之作,不称扬先祖之美,则指事以成过也。出此二涂,不谓之铭矣。

称扬先祖之美者,宋鼎铭是也。指事成过者,周庙金人铭是也。

俗称《陋室铭》,进非称先祖之美,退非指事以成过,而奢夸矜伐,以仙、龙自比,复曰 ‘惟吾德馨’。且颜子愿无伐善,圣师不敢称仁,禹锡巨儒,心知圣道,岂有如是狂悖之辞乎!陆机云:‘铭博约而温润。

’斯铭也,旨非博约,言无温润,岂禹锡之作邪!昧者往往刻于琬琰,悬之屋壁,吾恐后进童蒙慕刘之名,口诵心记,以为楷式,岂不误邪?故作此文,以雪禹锡耻,且救复进之误。……” 可见,智圆认为《陋室铭》非刘禹锡作的论点,主要是:一、不符合铭的体裁;二、不符合刘禹锡的为人。

三、不符合刘禹锡文章的风格。智圆自号中庸子,撰《中庸子传》。

其《闲居编自序》云:“于讲佛经外,好读周、孔、杨、孟书。往往学古文,以宗其道。

又爱吟五、七言诗,以乐其性情。” 据此,南京大学的卞孝萱教授认可智圆不是一个普通的和尚,他兼宗儒教,嗜好文学。

他的著作,可以为证。同时,卞教授亦提出陋室铭非刘禹锡所作的几个理由。

《闲居编自序》撰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雪刘禹锡》是书中的一篇,此文叹息:“俗传《陋室铭》,……昧者往往刻于琬琰,悬之屋壁。”

可见在1016年之前,假托刘禹锡作的《陋室铭》,不仅已写成,而且已流传。最早提到《陋室铭》的人,是钱唐释智圆。

距离钱唐不远的婺州,有此铭石刻。从这两个迹象推测《陋室铭》是浙江省的文士假托刘禹锡之名撰写的。

南方潮湿,地面上有青苔。《陋室铭》所谓“苔痕上阶绿”,流露出南方人的口吻。

北方干燥,房屋左右前后少见青苔。《陋室铭》与刘禹锡的文格不类。

刘禹锡撰铭,或四言,或七言,句式整齐。《陋室铭》只十八句,计:四言六句、五言五句、三言一句,六言二句、又五言二句、三言一句、四言一句。

这样杂乱的句式,与上述整齐的句式,形成尖锐的对比,怎么会出于一人之手呢? 刘禹锡擅长碑版文字,“用笔端凝,谙金石之体”(林纾《林氏选评名家文集·刘宾客集》评语),“矜炼雅健,金石文之正轨”(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四评语),而“刻于婉琰”的《陋室铭》小气、俗气。就以开头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说,完全违反常识。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地方为洞天、洞府、灵山、仙山。

岂有仙居于矮山,龙游于浅水之理? 《陋室铭》与刘禹锡的思想作风、生活环境大不符合。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一副瞧不起群众的口吻,与刘禹锡《名子说》“欲尔于人无贤愚,于事无小大,咸推以信,同施以敬,俾物从而众说,其庶几乎”的思想作风不合。

如既云“调素琴”,又云“无丝竹之乱耳”,琴不是丝类乐器吗?明显地抵牾。如“有仙则名”是崇尚道教,“阅金经”是崇尚佛教,而来陋室“谈笑”的是“鸿儒”,不是和尚、道士,反映出《陋室铭》的作伪者缺乏逻辑,拼凑成文,怎么能与“字字如镔铁铸成,不能易也”(林纾《林氏选评名家文集·刘宾客集》评语)的刘禹锡作品相提并论、鱼目混珠呢? 无论是否刘禹锡所作,《陋室铭》毕竟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

如今,安徽和县城中,三幢九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

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

6. 谁知道陋室铭古诗的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温馨提示:
本文【古诗陋室铭的诗句】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