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小助手
快速提升学历攻略、最新成考、自考、网络、全日制政策一手掌握~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9日 14:10
西域都护,官名。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历史武帝、昭帝时常在渠犁、轮台屯田,置使者校尉领护,以供应往来使者。
一般认为,公元前59年,汉宣帝命郑吉为西域都护,护南北道,标志着西域都护府的正式成立,从此西域都护成为汉帝国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
西域都护最初护36国,这大小36个小国,无论从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成为汉帝国的从属国,国王要定时朝见,重要官吏由汉帝国赐予印绶。也就是说,西域此时,仅仅在治理方式上与汉帝国中原地区郡县制有差别,但这堪称汉帝国的一国两制,一国为前提。而汉帝国也因为西域都护的建立,帝国版图达到极盛——公元前59年到汉宣帝去世的十年,是汉帝国幅员最辽阔的十年。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命官员,派兵驻守并屯田,统计当地户口,推行汉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它由此奠定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进了西域诸城邦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增强了西域各地对中央政权的认同。
西域都护是汉朝建立的。西域都护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在西汉,都护是加在其他官号上的职称,普遍由骑都尉兼领,领二千石俸;东汉年间为单任官职。
都护一职初设于汉宣帝神爵二年,都护府设在乌垒城,监护西域诸城郭国。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3年1替从未间断,据《汉书》记载:西汉历任都护18人,其中立传可考的历史上著名的有郑吉、郑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健、李崇、但钦等10人。当时轮台国是个城郭之国。都护府直接对其统辖,相当于现在的首府,似乎比其他绿洲城国和游牧行国的权力稍大。轮台王曾多次受皇帝亲召幸朝,汉朝另设置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军事、机构,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以王、侯、将、相、大夫、都尉等官职,他们均受西域都护府的管辖。
你好是汉朝公元前60年,至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遂王降汉始置西域都护
地节二年(前68),宣帝以侍郎郑吉屯田渠犁,与匈奴争车师有功,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国。至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遂王降汉,郑吉发西域诸国五万人迎之,车师以西“北道”亦通,遂以郑吉为骑都尉,兼护“北道 ”诸国。因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此始。郑吉设西域都护府于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汉之号令行于西域。
僮都尉罢
初,西域诸国皆役属匈奴,匈奴西边日遂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征收诸国赋税,视西域诸国为僮仆。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遂王降汉,西域诸国归服于汉朝,匈奴力量日衰败,不敢与争西域,僮仆都尉遂罢。
汉朝世界上最发达的封建国家,疆域辽阔,资源丰富,物品繁多,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封建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与近邻及世界各国关系友好,相互往来频繁,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中国商人吃苦耐劳、聪慧灵活、恭谦诚信的品质,成为中外贸易发展的情感纽带;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和政策,决定了中国政府开展的外贸活动将依附于外交活动,不能适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
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这就是《汉书·郑吉传》中所称的“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宣帝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西域都护是汉王朝中央政府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其级别相当于郡太守,每年的俸禄是二千石粮食。其属官有副校尉、丞各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都护的职责是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自郑吉为西域都护至西汉末,前后任西域都护者18人,姓名见于史册的有10人,除郑吉外,还有韩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建、但钦、李崇等。
公元前48年西汉政府在车师置戊己校尉,其基本职责是屯田积谷。戊己校尉受西域都护节制。西域都护所辖西域各国的国王及主要官员,由汉王朝赐予印绶。据《汉书·西域传》载,西域都护统辖西域诸国有48国,“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工、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共376人。考古工作者曾在今阿克苏地区的古城中发掘出一枚西汉时期曾任西域都护的李崇的印,还发现一枚“汉归义羌长”铜印,即汉朝颁授西域首领的官印。这些都反映了西汉在西域设官置守、任命各级官员的情况。
这一官职最早是在前60年出现的,第一个被授予该官职的人是郑吉。自先秦时期起便活跃在北方地区的匈奴民族在汉朝建立之后也曾一次又一次地出兵侵扰汉朝边境,与此同时他们还控制了偌大的西域 。如此一来,这一民族对汉朝的威胁y更胜之前。
在这一背景下,汉武帝登基即位。而在他登基之后,汉朝迎来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国力得到全面提升。基于国力的提升,汉朝对匈奴的态度开始从被动防守变更为主动出击。汉武帝在位期间,卫青以及霍去病等将领多次奉命出击匈奴,汉朝先后收复河南、河西走廊等地。
为了更为有效地打击匈奴,汉武帝在在位期间还曾两次派遣张骞代表汉朝前往西域。此举的目的在于拉拢为匈奴所控的西域诸国,从而借此削弱匈奴的实力。这一目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西域虽未完全脱离匈奴控制,但是西域与汉朝的往来却得到了加强。得益于西域与汉朝的日益亲密,汉武帝特地设立了“使者校尉”以负责西域地区的相关事宜。
待汉朝皇位变更为汉宣帝之后,汉朝、西域、匈奴这三者的关系真正迎来关键性转变。公元前60年之前,汉朝与匈奴常常为了名为“车师”的一处西域要地而大打出手。而待到了公元前60年时,匈奴发生内斗,其中主管西域事务的日逐王因在这场内斗中处于劣势而决定向汉归降。在他向汉传达出投诚意向之后,汉宣帝派出郑吉前往西域迎降。而后,郑吉因破车师、降日逐王而在西域地区名声大噪。与此同时,他还因此次功绩被封为安远侯。
西域因日逐王的投降而开始完全受控于汉朝,而汉宣帝为了更好地管理西域则委任郑吉为总管西域事宜的“都护”。郑吉在前68年便曾因争车师有功而被任命为卫司马,主要负责西域“南道”诸国的事务。而此次,汉宣帝又令他兼护“北道”诸国。因为同时兼管西域南北两道,故而称“都护”。“西域都护”便就是出现于这个时候。
西汉时期设置。武帝、昭帝时常在渠犁、轮台屯田,置使者校尉领护,以供应往来使者。宣帝地节二年(前68),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与匈奴争车师,有功,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国。至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使郑吉发兵迎之,“北道”亦通,遂以郑吉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因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始于此。
西域都护,是汉朝设在西域的最高行政长官,都护是西汉的官职。是在西汉宣帝刘询神爵三年即,公元前59年设置的,准确说是改置的,在这之前管理西域的是校尉都尉。称“西域校尉”或者“西域都尉”
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能是相当于内地的郡守,行使的职能和权利也与内地一样。
西域都护的设立使汉王朝的政令通行西域,汉王朝有权对西域诸国册封国王,任命官吏,调遣军队,征发粮草。这表明,早在二千年前,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葱岭等地在内的新疆地区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西域都护府这个机构在汉朝是非常出名的,这是西汉的汉宣帝刘询建立的一个专门设置在西域的机构,这个机构的官职在当时汉代的西域是最高的。都护的意思是汉代西域地方的最高长官,因为当时西域的地方比较特殊,所以设立了这个职位。西域都户府的主要责任就是守境安民,并且协调好西域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防止其他的外来势力入侵,维护好当地的秩序,并且确保丝绸之路能够保持畅通。
在公元前60年的时候,西域地区基本上已已经被汉朝所了解了,所以汉朝为了掌控这片区域,就在当时的乌垒城,也就是如今的轮台县,建立了一个西域都护府。汉朝正式在这里设置一个官职和驻军,并且开始推行汉朝的政令行使自己的主权。这个都护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机构,能够设立都护府的人也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所以肯定是汉宣帝建立的。
汉宣帝当时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皇帝,18岁的时候就掌握朝政,到了皇帝之后就一直想办法去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所以他在位时期处理朝政的时候也是非常勤恳的,并且还任人唯贤,出台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同时汉宣帝当时还非常注重吏治,汉宣帝觉得只有好的王道才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汉宣帝在当时确实是一位明君圣主,在汉宣帝的治理下,汉朝也一度出现了非常繁荣的景象。
而西域都护府这个机构的设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机构标志着西域,正式成为了汉朝的国土,同时也标志着汉朝的政权可以在这里推行。西域东部府建立了之后,西域地区还有中原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包括文化交流都在慢慢的增多。西域的一些小国家也摆脱了匈奴的统治,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经济也是越来越发达,这都和汉朝的统治脱不开关系。